《转变》一文及“何平”系列评论的成功告诉人们:聚众人智慧,成一家之言,是所有有成就政论家的独特本领。即使李普曼这样的奇才,旗下也少不了庞大的智囊团队。据作者撰文介绍:
“何平九论”的写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报社集团党委会、编委会审时度势,决定举诸多采编部门之力来完成,首次大规模打破部门界限,按照每组四人有一个评论工作室人员参与的办法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九论”的一篇,朱夏炎社长、常法武总编辑亲自挂帅、统领全局,出任“九论”写作班子的主任、副主任,由王亚明副总编辑和王自合编委负责稿件的统筹协调,在创作机制方面实行集体作业,按照发稿时间倒排工期。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次集中讨论后各组按照朱夏炎社长提出的紧扣卢展工书记思想,提升理论高度,做到纵横捭阖、具备哲学思辨、切中问题要害的要求,以及王亚明副总编辑提出的贴着领导方式转变、中原经济区建设、科学发展观等操作要领,拿出各自的写作方案。然后各组经过充分的讨论、采访和搜集相关资料,由专人拿出初稿,再集体讨论修改。每篇的写作均经过三次集体讨论,多次集中改稿,环环相接,紧张运行。文章的写作过程充满了紧张、团结、活跃、民主的气氛,认识不断深化,指向不断明确,智慧不断集中,资源不断优化。九篇文章,从开题、学习、调研、起草、修改、发表、总结,诸多环节,浸透着全体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正是这种敢拼敢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团结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九篇彰显河南日报风范和水平的精品力作。
“天道酬勤”。“何平九论”的获奖是情理中之事。它也再次告诉人们,新闻精品的产生是需要认真组织、精心策划、辛勤写作、字斟句酌修改才能成功的。笔者有理由相信,在新闻界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何平”评论品牌,定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代大潮中,为受众奉献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张学文.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何平九论”是如何炼成的[J].新闻爱好者,2011(5上).
[2]王华岗.必读性:党报评论超越自我的新期待[J].新闻爱好者,2012(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