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非对称发展【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下

试论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非对称发展【3】

郑迎军

2012年12月06日14:3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创新非对称发展思路或可使纸媒祛病延年

笔者认为,鉴于目前纸媒尴尬的处境,只有采取非对称发展的战略,才能在未来的传媒市场谋得一席之地。所谓非对称发展,就是要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找准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

那么,对于纸媒来说,化危为机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以为,任何时候都要以内容为王。“因为我们有独一无二的内容,有在网络上搜索不到的内容,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价值,这个或许也是媒体生存的一个价值。”《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负责人说。

其实,对于读者来说,什么样的载体不重要,能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随着报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目前新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信息的传播已是发散状态,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很难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独家新闻。那么,该如何实现新闻产品的创新,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有高度,办一张有自己思想的报纸。厚重的思想是纸媒独特的优势,也是开展正确舆论导向的利器。报纸产品创新的一个重点,就是强化内容的思想性。比如,很多纸媒都开辟了自己的杂谈、评论栏目,很受读者欢迎。比如《河南日报》刊发的“何平九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等,都是思想创新的重要成果。

(二)要有广度,应对不同读者群的需求,分层次设立版面。同时,让本土新闻唱主角。在传播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做足做强原创本土新闻,在内容的贴近性上做足文章,可谓制胜之道。无论如何,一定要让本土新闻唱主角。

(三)要有厚度。厚度,不是指报纸版面的多少、厚薄,而是一张报纸要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我们知道,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同样,一张报纸也要有自己的灵魂。一张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应当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适合慢慢去品味。

(四)要有深度,深度报道是纸媒的“金”字招牌。如今,海量的信息往往令读者眼花缭乱,纸媒就该“把小事做到极致”,让读者“解渴”,推出本土典型,为人们提供权威的解析与判断,此可谓纸媒的重器。如《河南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英雄不老》,就是一个关于时代典型的重大报道。

(五)要在同中寻找不同。因为信息的公开,新闻信息已不可能由某一家媒体所垄断,新闻同质化现象已是不可避免。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从中另辟蹊径,寻找独特的视角,仍然可以写出自己的独家新闻。

(六)要多搞活动策划,让“静”的报纸“动”起来。事实证明,让“静”的报纸“动”起来,让广大读者参与进来,使读者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主动地介入其中,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了内容以外,在其他层面也需认真对待:

(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干好任何事业的保证。日本三洋公司前总经理井植薰在他的回忆录《事成于思》中说,什么是经营管理的根本,根本就在于造就人,“先制造‘优质人’,再由‘优质人’制造‘优质产品’”。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多次指出:“我们松下电器公司先造人,然后才是造电器。”也就是说,储备人才,才是兴报之基。

(二)善于运用舆论监督的利器。当前,各级党委都对舆论监督报道把关甚严,导致纸媒特别是都市报的锐气大不如前,许多都市报的面目日趋党报化,导致读者的阅读兴趣减退。但是,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搞好舆论监督,特别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方面更是不能失声,关键是怎么监督的问题,既让群众满意,又让领导支持,既靠勇气更靠智慧搞好舆论监督。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这个问题上,纸媒尤其是都市报站位一定要正,一定要以德办报,不能搞灰色监督。不能靠舆论监督“钓鱼”,要挟对方做广告。如果这样,只会饮鸩止渴,败坏报社名誉,失去媒体的公信力。

不管怎么说,放眼未来,纸媒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参观过上海世博园信息馆的人或许感触更深,因为那里展示的是未来物联网时代到来后,随手可触的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人们完全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浏览各种信息。所以,对于纸媒来说,真的是时不我待。相信,在有限的时间内,纸媒从业者一定会积极做好自身调整,笑迎挑战,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作者单位:濮阳日报社) 

参考文献:

[1]袁舒婕,赵新乐.数字出版深探:iPad能否拯救纸媒[EB/OL].中国新闻出版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