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非对称发展--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爱好者》>>2012年11月下

试论全媒体时代纸媒的非对称发展

郑迎军

2012年12月06日14:36    来源:新闻爱好者    手机看新闻

【摘要】虽然媒体竞争早已进入“战国”时代,但要靠一种终端一统天下或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时间段内,在人们的信息消费日趋理性并且多元化的情况下,纸媒如能审时度势、剑走偏锋,以独特的思路走非对称发展之路,或许还能自保甚至略有发展。

【关键词】纸媒;全媒体;非对称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肌肉”渐渐发达,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以互联网为假想敌,纷纷练兵自强。蓦然回首,大家发现,纸媒不仅没有被“狼”吃掉,反而进入了一个与“狼”共舞的时期。

不仅如此,大家也许还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大型传统媒体正由单兵种作战转向全媒体发展,它们旗下的传统纸媒也在渐渐和新媒体进行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形态。《三国演义》开篇有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纸媒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再次面临严峻考验。有业界人士指出,留给纸媒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审视这种现象呢?纸媒该作如何应对呢?

纸媒当前的表面繁荣及其背后的高成本意味着什么?

人们看到,近几年,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让纸媒从业者普遍感到幸福指数急剧下降,生存压力骤增,相继出现了报纸末日论、消亡论等声音,尤其是像《华尔街日报》等报纸的去纸化转型,更是一度让人们恐慌不已。但是,形势的发展似乎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

据中国报协2010年度理事会暨中国报业改革发展研讨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报刊发行量比上年增长14%,创收高达500亿美元。

那么,从这些可喜的成绩来看,我们是否认为,纸媒的逆势增长证明传统报业的生命力还很坚强呢?笔者认为,现在弹冠相庆还为时过早。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报业已从垄断阶段进入激烈竞争阶段,从低成本阶段进入高成本阶段,从高利润阶段进入微利化阶段,报纸市场的开拓难度日益加大,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报业集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目前除了党报的硬性发行外,都市类报纸大都是在靠多年来形成的品牌生存,所以才会有暂时的繁荣景象。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品牌影响力不是很强的都市报却在通过泡沫制造虚假繁荣。据了解,为了占领市场、争夺读者,许多都市报的发行费率都在100%甚至更多,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甚至补贴订户许多超值礼品以刺激发行,其产生的巨大差价只能靠广告收入来弥补,以前本来是报业集团重要经济支柱的都市报似乎变得自顾不暇。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都市报甚至对外虚张声势,有意夸大发行量和营业额,以证明自己仍有实力。

另外,随着纸张、油墨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走高,报纸印刷成本日益加大,再加上用工制度的相继完善,用工成本也在水涨船高,这些对纸媒来说,都是刚性的投入。为了开辟财源,许多报社都开发了许多其他产业,搞集团化发展。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报纸这艘“母舰”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这个平台沉没,那其他的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再者,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说,传统纸媒巨量的纸张消耗也不符合社会生态发展的要求。因为大量新闻纸的背后,是大片树木的消失。虽然目前也有厂家采用芦苇或回收的废纸来造纸,但毕竟是少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种种考量面前,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读者的阅读兴趣正在发生转移。对此,《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头版主编威廉?格鲁斯金深有体会,他说:过去买整份报纸,实际却只读那一小部分感兴趣的新闻,报纸这种捆绑式的产品让特定需求者无法得到满足。读者或转向专业报刊、或转向没有成本的网络阅读。在那里,媒体提供的信息被受众按自己的兴趣化成小块,再重新整合。读者自己决定可以读什么内容,而不再是由出版商决定,这直接导致了广告商的兴趣转移。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