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是当代科普创作的生力军。它以博客群的方式进入网站,开局良好且在持续发展,而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采取独特的科学写作策略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时尚的话题选择与草根式的言说方式是其科普创作重要的特色。
【关键词】科学松鼠会;时尚;草根;科普创作
2008年4月28日,科学松鼠会以群体博客的形式正式上线,随即获得广泛的认同。它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进行科普创作,其时尚的话题选择与草根式的言说方式形成了其特色,值得科普创作者探讨和借鉴。
升腾与赞誉:科学松鼠会及其创作
科学松鼠会(以下简称松鼠会)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08年4月。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旨在“剥开科学的坚果,帮助人们领略科学之美妙”。
《南方周末》评价说:“松鼠会的文字作品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本土科普作品的重要来源。”[1]其网站(songshuhui.net)成立约半年即获“德国之声”全球最佳博客和最佳中文博客两项公众奖,并入选当年中国科普十大事件。由松鼠会根据网站博客出品的书籍《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并获得2010年度“播客天下”智慧奖,至2012年2月已连续推出《吃的真相》《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宝贝别怕》等科普畅销书。自成立以来,松鼠会先后被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内的100多家媒体报道,在百度搜索里输入“松鼠会”词条,找到的相关结果高达2120000①条……一系列的成绩表明,在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松鼠会作为一个草根性、非营利性的科学传播机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开局良好且在持续发展,在当下众多科普网站短命、科普传播不力的普遍现象前成为特例。
时尚与草根:松鼠会创作的新开拓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群意欲“剥开科学坚果”的“松鼠们”?笔者认为,采取独特的科学写作策略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普的灵魂是科学精神,而内容的选择与形式的表达无疑是成就其科普精神最关键的要素。
时尚的话题选择。“时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当时崇尚的风气、爱好”[2]。我们发现松鼠会传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并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科学话题,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很时尚。松鼠会成立至今,共撰写了近30个专题,其中一半的专题与人们关注的社会时事及经历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地震”“奥运”“诺贝尔奖”“世博会”“核辐射”“七夕”“元宵”“抗衰老”等。
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只有在信源与信宿经验范围内的共同领域,才是实际传播的部分,因为只有在此部分,信号才是信源与信宿共同拥有的[3]。也就是说,只有在信源与信宿之间共同拥有且能够理解的信息才是真正要传播的内容,所以,我们进行科学信息传播,要提高科普的有效性,应该充分考虑接收者的认知范围。因此,松鼠会将传播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公众的经验世界,集中在其认知能力范围可以理解的科学话题上,集中在人们生活中正在关注但有疑惑或者还未发觉但一经提出又急需要解答的科学问题上,前文列出的时尚专题如此,在该协会网页上随便找到的《为什么牛奶和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标准不同?》《牛奶如何变奶酪》《直面儿童第一杀手——肺炎》《谁能千杯不醉》《护肤品的大小把戏》《宅族性幻想分析》《动物如何“坐月子”》《关于“口吃”,你的观念该更新了》《人类活动与极端天气》等文章亦是如此。
草根式的言说方式。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roots,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它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群众的,基层的;基础的,根本的”[4]。在词义发展的过程中,草根文化成了平民文化、大众文化的代名词,具有顽强与广泛的特征。这里我们称科学松鼠会网络科普创作言说方式的草根式是指其表达方式的非主流、非正统,它即兴、快速、轻松,区别于那种唯我独尊、冷冰冰的所谓严谨规范的表述方式,当然,这与其使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及表达者的非官方组织性质密切相关。
少面目森然的术语,多通俗易懂的故事。“又是一年圣诞,穷困潦倒的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徜徉街头,他很沮丧——粗心大意的鲁道夫二世(RudolfII,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普勒的庇护人)忘记发薪水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是松鼠会里文章《雪花史》的开头,如果不继续读,很难想象这是一篇有关科学的文章。读完,400多年来一个个与雪花有关的历史故事浮现在眼前,不仅让人认识了一批揭示雪花这一美的奇迹的牛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雪花的点滴:雪花为什么是六瓣的,什么环境下雪花会呈瘦高的六棱针、矮胖的六角星等。这就是松鼠会员讲的故事,他们知道,过多的专业术语只会加大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用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随着故事情节逐渐呈现的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