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文]纸质媒体再次试水二维码成因分析【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八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纸质媒体再次试水二维码成因分析【2】

欧 健 

2012年12月10日16:2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二、 成因分析

(一) 二维码优势日渐凸显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 二维方向) 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2】

二维码除了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特点以外,还有超高速识读、全方位识读、可表示汉字、图像声音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并且有很强的保密防伪等优点。【3】从二维码作用机制看来,二维码可实现以下各方面的功能:①信息存储,②信息识别,③信息保密,④信息管理,⑤信息延伸,⑥信息跟踪。这恰好与纸质媒体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

首先,纸质媒体受版面的限制,承载的信息量有限,而二维码内以小豆腐块呈现背后的大文章,这对于纸质媒体的内容和广告刊发无疑解决了一个“量”问题。

其次,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的对接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快捷直接的端口接入,二维码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使用二维码之前,通常是通过网址输入或者搜索引擎检索来实现的,需要人为的输入字符,而二维码的运用使得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的连接只有一“码”之隔,手机对准二维码拍照后,便能直接呈现网站页面或者视频资料等数字化信息,二维码起到了一个信息延伸中介的作用。

再者,二维码在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架起的连接使得原本最快只能实现一日一更新报纸等纸质媒体有了新的生机。二维码的一端是纸质媒体,内容基本成型,而在二维码的另一端是数字媒体,内容是实时更新的,只需在纸质媒体上预留一块二维码给实时信息,纸质媒体受众便能通过这个小方块浏览到“冒着热气”的信息,这是“质”的变化。

(二)纸质媒体数字化基础牢固

从二维码的作用机制,我们不难发现,二维码像一座架在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之间的桥,一个桥墩是纸质媒体,另一个是数字媒体,没有充足的数字化媒体资源,二维码作用于纸质媒体便是无稽之谈。

2007年 8 月 10 日,南方都市报数字报正式上线,成为国内之首。此后,各家已上网的报纸纷纷加大投入,开发数字报,以一线城市传媒集团为先导的一批批传媒集团开创了报网互动或者刊网互动的新形态。【4】以传统纸质媒体为核心的传媒集团截至2010年基本实现数字报纸上线,至少形成了一刊一网或者一报一网的纸质媒体数字化格局。

2010年,纸网融合态势进一步加强,很多报纸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单一数字报形式上加以突破。2010年5月31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启动报业多通道跨地域新闻制作共享平台,实现了纸媒资源的数字化整合。此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汉王合作力推数字阅读;《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主流大报也开发了iPad客户端阅读软件,数字报有互联网终端走向移动互联网终端。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电子图书读者总数突破了1亿人次。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逐渐普及,它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生活方式,也对传统出版行业提出了挑战。2010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电子书产业发展意见,对产业进行规范指导,并提出在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和重大项目实施推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5】

纸质媒体数字化的牢固基础为二维码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延伸空间,是二维码能成功嫁接纸质媒体的资源保障。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