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于1922 年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朱仓村,在他尚未记事的时候,我爷爷奶奶就去世了,他彻底成了孤儿。一个远房的王姓舅爷好心收留了父亲,把他接到距离朱仓不远的送庄,父亲在这里与母亲相遇。后来,舅爷家里生活困难,孩子一大帮,口粮没几口,只好把父亲送到了当时的河南洛阳孤儿院。这是一个外国传教士办的孤儿院,在这里,心灵手巧的父亲学会了雕刻、木工、吹奏单簧管等等,单簧管是洋人的玩意儿,当时没有几个中国人见过,更别提吹奏了。谁料,这“洋玩意”竟成了父亲捧定一生的饭碗。
后来日军侵华,故乡山河一片惨烈。那时候,父亲和母亲已经在河南结了婚,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父亲一心想要上前线报效国家。大约1944 年的时候,他带着母亲离开故土,参加了革命,成为了部队军乐团中的一员。淮海战役打响,父亲又转战至大西北,加入了西北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1949 年兰州解放,政府于是以这个宣传队为前身,成立了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就这样,父亲作为“兰战”的创团元老之一,正式成为了团里的单簧管演奏员。
一颗从中原河南生发的种子,随世事变迁,飘荡了大半个中国,就这样在大西北的甘肃兰州扎下了深根。从此之后,朱家就在此安定了下来。
本以为,我们的大家庭是从父亲去世后才开始变得不完整,听母亲讲述了一个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之后,我才知道并非如此。其实我们的大哥只是家里的老二,爸妈真正的大儿子在十个月大的时候便夭折了。第一个孩子出生在1944 年,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起了高烧,父亲抱着他去医院看病,因为没钱交付医药费而被拒之门外,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生骨肉死在了自己怀里。回家之后,父亲一口气喝了一大搪瓷缸子白酒。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母亲再也没敢提过这件事。从那以后,父亲变得更加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