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民日报早期历史的柯鲁克夫妇--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他”与人民日报

见证人民日报早期历史的柯鲁克夫妇

钱江

2013年06月13日14:5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诞生起,人民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5年艰辛奋斗,65年春华秋实,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与新时代一同进步,人民日报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人民网特别推出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专题,重温历史动人瞬间。

编者: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有许多外籍人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中国人民一起战斗、工作。他们有的是医生,出生入死救治伤员,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著名医生白求恩。他们有的是新闻记者,用手中的笔向世界宣传了中国革命,如著名记者斯诺、爱泼斯坦。他们有的在中国定居下来,将毕生献给了中国的建设事业。柯鲁克夫妇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是英国共产党员,在解放战争中到中国考察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由此结缘人民日报,见证了人民日报的早期历史。后来他们为新中国的英语教学奉献一生。91岁的伊莎白教授至今生活在北京,两年前重访了人民日报。

1948年2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组成土改工作队,进驻武安县十里店开展工作。他们的队伍中出现了一对年轻的外国夫妇———大卫·柯鲁克(1910-2000)和伊莎白·柯鲁克(1915—)。丈夫柯鲁克是英国人,妻子是加拿大人,他们都是英国共产党员,持英共中央介绍信来到中国,要亲眼目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路途。他们加入土改工作队,是为了亲身体验和记录中国的土地改革。

由此,他们见证了人民日报的一段宝贵历史。他们不远万里而来,本身也是一个传奇故事。

大卫·柯鲁克,1910年8月14日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犹太中产阶层家庭里。少年时期家庭比较富有,青年时代却遭家道中落之窘。他早年在伦敦的教会学校接受教育,18岁前往美国纽约,勤工俭学上大学。他在美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35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1936年夏天,获得学士学位的柯鲁克回到英国,马上来到英国共产党总部,申请加入英共。

这时,柯鲁克父母的家境落入清贫,柯鲁克感到自己有责任挣钱支撑家庭。寻找职业的时候,他参加了在牛津大学举行的学生会议,听到一位从西班牙内战前线回来的青年登台演说,说西班牙前线需要更多的英国志愿者。柯鲁克马上决定,到西班牙去,参加那里的正义战争。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柯鲁克腿部两处负伤,被抬了下来。那天的战斗特别惨烈,这个英国营三分之二的官兵非死即伤。柯鲁克被送往加拿大医疗队,为他治疗的正是这支医疗队的率领者———著名胸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后来,柯鲁克听说白求恩前往中国了。

养伤期间,柯鲁克与共产国际的情报人员建立了联系,成为一名情报工作者,他被要求注意收集有关“托洛茨基集团”信息,向莫斯科报告。1937年3月下旬,柯鲁克伤愈后重返前线。

两个月后,两位苏联官员找到柯鲁克,以共产国际情报人员的身份询问:愿不愿意接受任务到中国的上海去?

柯鲁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任务。倒不是他对苏联官员言听计从,而是因为此前不久,他阅读了斯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深受感动。还没有哪一本书能如此紧紧抓住柯鲁克的心:长征勇士们来到大渡河边,22名勇士手攀高悬的13根铁索,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最后他们走完长征之路来到延安……晚年,柯鲁克曾这样写道:“我要去中国。虽然我已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想象的眼睛看到了这幅动人的画卷,我还是要去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

1938年盛夏,大卫来到上海,和苏联副领事接上了关系。对方要求他关注“托洛茨基分子”的活动。一年多时间里,大卫按时向俄国领事馆指定的人员提交情报,领取薪金。但在1940年初的一天,柯鲁克按时来到指定的一个房间前敲门,却惊讶地发现此处竟然人去楼空。隔了一个晚上再去,还是这样。这使柯鲁克百思不得其解,对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产生了怀疑。借此契机,他与苏联情报机关分手了。

柯鲁克在苏州大学找到一份工作。通过介绍,柯鲁克认识了斯诺的夫人海伦,又由她介绍认识了几位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中包括后来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女记者杨刚。新结识的朋友使柯鲁克更迫切地希望了解中国社会。

1940年夏天,柯鲁克经香港辗转来到成都,在金陵大学找到一份教职。在这里,柯鲁克遇到了美丽的加拿大姑娘伊莎白———一位出生在中国的加拿大传教士的女儿,正在从事人类学研究。他们恋爱了。这年,伊莎白25岁。

1941年夏天,柯鲁克、伊莎白等6个年轻人到川西旅行。有很长一段路,他们踏着五六年前红军长征的路线前进。他们走上了大渡河泸定桥,柯鲁克默默地体会红军勇士们怎样爬过铁索,向对面敌军发起冲锋。

他们爬上了高高的山峰,柯鲁克和伊莎白走在前面,山岗下的草原铺满野花。旅途中,这对年轻人定下终生。

看到女儿爱上一位信奉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者,而且是犹太人,伊莎白的父母大吃一惊,但他们尊重女儿的选择并表示衷心祝福!

这对青年人决定回到英国成婚。长途旅行耗尽了这对年轻人的财产,结婚的时候,大卫·柯鲁克的银行账面上只有55个英镑。

此时,欧洲战场烽火连天。婚后的柯鲁克决心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他的语言天赋引起了英国空军部的重视,将他召到麾下任情报员。伊莎白在伦敦一家工厂找到工作,并于年底加入英国共产党。后来,她加入加拿大军团的护理队伍,也直接投入了战场服务。

柯鲁克先后随军移驻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1945年日本投降后,柯鲁克回到英国。妻子伊莎白去了加拿大,她很快得到加拿大政府的一笔奖学金回到英国,考取了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主席弗斯的研究生,并打算返回中国继续自己的研究。这和丈夫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考入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从事中国问题研究。

这时,柯鲁克夫妇重读了斯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他们讨论说,斯诺写的是10年前的事情,如今又一个10年开始了,中国将发生什么新变化?他们要去中国,亲眼见证巨大的历史变革。 来源:《社内生活》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