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林的青少年时代--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他”与人民日报

李克林的青少年时代

钱江 

2013年06月13日14:5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自1948年6月15日诞生起,人民日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65年艰辛奋斗,65年春华秋实,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与新时代一同进步,人民日报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人民网特别推出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纪念专题,重温历史动人瞬间。

义无反顾赴延安

就在新的暑假里,“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河南的社会空气一变而风云激荡。这时,李克林得知红军长征到了陕北。革命的中心在延安,她要到延安去。这回,又是表姐孟昭莲当了表率,李克林和她作伴一起来到陕西渭南,延安就遥遥在望了。为解决盘缠之需,她们先在赫水镇的一家农校得到了当代课教师的机会。

这段时间,李克林心情很愉快。有一张李克林摄于1937年11月30日在渭河边的照片被保留了下来,照片上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李克林,旁边有一个似乎正在低头吸烟的外国小伙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照片背后,有李克林的笔迹:“我不会吸您苏联的纸烟,但我却会记着这个难得的相会。”下面是她的签名:李荧(李克林在中学读书时用的名字)。不会有人知道这张照片的来历了,和这张照片中那个苏联小伙子的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她的心底,现在已经消失了。

农校中有中共地下党组织,了解到了李克林和表姐的进步倾向。年底,农校的王璋峰老师介绍她们去陕西三原县安吴堡,到胡乔木、冯文彬负责的青年训练班学习。

经过青训班的短暂学习,李克林在1938年1月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这位女性从此启用了“李克林”的名字。一个月后,她就在延安入党了。后来她写道:“我从小也没个家,从此我有了温暖的家。在革命队伍里我感到无限的温暖。”

奔向血火相搏的太行山

在陕北公学学习数月后,她转入抗大学习。1938年年底毕业前夕,129师政委邓小平来抗大作报告。他讲述的敌后根据地的战斗对李克林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她当即报名要求到敌后根据地,到太行山去工作,结果如愿以偿。

1938年12月9日,以抗大毕业同学为主、到华北敌后工作的人员50多人离开延安。他们经过咸阳的时候,李克林和杨尚正(杨白冰)等31人被咸阳警察局扣留,百般刁难,在关押两个月后转到西安继续扣押。受扣押期间,李克林被推选为党的临时组织负责人之一,带领被关押人员与国民党警察当局坚决斗争。实际上,到西安以后,对他们的关押已经松懈。3月8日,日本飞机轰炸西安,李克林等被关押的战友全部乘乱逃出,来到了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他们短暂停留后转赴太行山。

这段被国民党警察扣押的时间总共3个月,遭此磨难者被集体关押,因此是便于相互证明的。李克林感慨的是,后来在整风中,在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特别是在“文革”中,对她这段历史进行了一次次重复的审查、外调,积累材料盈尺,最后除了证明她没有任何问题之外,什么都不能说明。李克林惋惜的是,为此花费的太多人力物力,是非常大的消耗!

1938年4月间,李克林来到了太行山根据地,在高扬领导下办小报《平汉线报》。约到1939年下半年,林韦前来担任该报负责人。他和李克林是抗大同期同学,但在抗大只见过一面。共同的工作使他们彼此熟悉了。原来他们都爱好文学,有共同的语言。

后来,他们的小女儿李银河说起父母的恋爱:一个夏天,有一次趟水过河,林韦站在浅水中拉了李克林一把。当他们的双手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李克林的心剧烈跳动了。

他们于1939年11月结婚,李克林在次年生了第一个孩子。像那个时代拼力工作的人们那样,李克林把刚出生的女儿寄养在老乡家,自己回到工作第一线。她于1942年1月到1943年底,任河北赞皇县委宣传部长。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敌我双方扭杀在一起,李克林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牺牲,战火和血海交织的残酷斗争给李克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1944年初,李克林又怀孕了,上级将身体不便的她调回根据地中心,到太行区党委宣传部工作,她由此结识了自己的新领导―――区党委宣传部长张磐石。

张磐石很快发现,李克林不但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富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且思想敏锐,富于正义感,是干新闻工作的一把好手。因此,当抗战胜利,邓小平政委托付他创办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的时候,张磐石马上确定,李克林参加报社的创建。

李克林生命中崭新的一页就此揭开了。

(来源:《社内生活》2006月08月25日 第4版(副刊) 人物 )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