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16日电(赵光霞 陈丝丝)2013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张敏教授7月15日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深厚的学理、生动的案例、精美的图片——7月15日上午,张敏教授为传媒学子们做了一场题为“节庆活动的人本价值”的主题演讲。
讲座伊始,张敏首先指出了对节庆活动的再认识:第一,是仪式。仪式是指表达信仰的一套行为程序,强调参与、分享、聚合,以共同信仰为基础。传播即仪式,形成所谓“传播学转向”。第二,狂欢。狂欢是一种非理性状态,体现于群体性文化活动之中,常常以人为的自然本性支配的、粗放的行为方式出现,突破社会规范。
以西班牙潘普洛纳的传统节日“奔牛节”为例,张敏展开了对节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分析。张敏认为,奔牛节的基础是斗牛传统和奔牛民俗;其价值在于考验身心素质和男子汉气概;其构成要素包括“框架层”(信念、主题、仪式)、“表像层”(广场、集聚、服饰、奔牛)等;其结构线索是奔牛与狂欢的全过程;其效果包括角色转换、集体狂欢、非日常感受、欲望宣泄、情感融汇。
张敏结合我国当下的节庆现状,对我国的节庆活动作出了深刻思考。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迫于生存压力,进入个体竞争状态。快节奏、高压力、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对效率的执迷、对速度的崇拜、对金钱的欲望把人类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人的生理心理失衡、人性扭曲异化、人由目的沦为工具和手段,成为单向度的人。”张敏教授强调:“除了经济至上、效率至上,还需要公平、需要对生活的感受、需要幸福,然而,节庆就是幸福的重要表达方式。”
近年来,我国节庆活动已如火如荼,各级各类节庆活动多达3万个,规模化的城市节庆也有7000个之多。对此,张敏说:“反思我国当下,问题在于,以功利目的办节庆,虽然耗资巨大,却缺乏热情、自发的参与。忽视了‘人本价值’和‘文化内涵’。”
张敏还在讲座中指出,节庆中的“人本价值”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与民修养生息,鼓励群体沟通;第二,促进情感联系,倡导理解信任;第三,增强情感联系,培养共同体意识;第四,容忍激情宣泄,提供“非常”时空。
“勿以‘功利’目的办节庆,一定要重视‘人本价值’和‘文化内涵’。”张敏教授强调,当前的节庆活动所需的改革创新,就是要从根本上明确“人”是节庆服务的对象;满足人性需求是节庆成功的关键;节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心理文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