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韩国导演在华现状 谁能成为“打工皇帝”?--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直击韩国导演在华现状 谁能成为“打工皇帝”?

2013年08月01日08:03    来源:郑州晚报    手机看新闻

今年暑期档上映了两部来自韩国导演的电影——《笔仙2》和《大明猩》。截至7月28日,《笔仙2》的票房已达7250万,超越《笔仙》;《大明猩》突破亿元,口碑不错。加上年初拿下近两亿的《分手合约》,韩国导演在半年内上演了一幕幕攻城略地的戏码。

就在去年,圈内的热门话题之一还是“中韩合拍难起舞”:韩国导演郭在容因与中方沟通问题中途退出《杨贵妃》剧组;大导演许秦豪执导,金牌编剧严歌苓操刀的《危险关系》在国庆档只收获了5000万;金世勋导演的《新妈妈再爱我一次》也票房惨淡。韩国导演中国“打工”路困难重重。

今年《分手合约》《大明猩》《笔仙2》的票房佳绩,成为韩国导演中国淘金路上的曙光。尽管三部影片中韩合作模式各不相同,品质也略嫌参差,但它们至少传达了一个信息:韩国导演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并非不可能。记者分别采访了《分手合约》《笔仙2》和《大明猩》的导演和制片人,直击韩国导演在华“打工”现状,看看怎样才能成为淘金热中的“打工皇帝”。

Case1

金容华《大明猩》

先搞定大猩猩,再谈价钱

2007年10月,韩国导演金容华的第二部长片、励志喜剧《丑女大翻身》在中国上映,拿下1550万元票房。当时,不少人都为他的战绩欢呼道贺,但金容华本人其实不是很满意,“我听说有很多人看了那部片子,但实际上在电影院看的人却是有限的。”他更坚定要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想法。

金容华索性到中国“打工”。他与中国出品方华谊兄弟合作,联合炮制了一个主角来自中国、故事发生在韩国的娱乐电影《大明猩》。这部电影从筹划到拍摄历时5年,运用100%3D拍摄手法加CG后期处理,首次在韩国使用真人动作捕捉技术打造了大明猩这个主角,金容华自信:“这是一部足以对抗好莱坞的电影。”

自7月8日上映以来,《大明猩》的视觉特效的确被赞“直追好莱坞”,有媒体乐观预测电影票房必超3亿。但由于前后有几部好莱坞影片上映,比如《惊天危机》《速度与激情6》,截至7月30日,《大明猩》的票房累计1.05亿元。该片让许多人看到了中韩合作上的新的可能,而导演金容华和华谊总裁王中磊都透露,《大明猩》续集有望开拍。

敲门:自己贴钱搞特效研发,诚意十足

《大明猩》的合作缘起要追溯到5年前。当时,金容华受邀到冯小刚导演家里做客,第一次见到华谊兄弟的总裁王中磊。他还记得当时王中磊说的“中国观众很喜欢《丑女大翻身》,希望未来有机会合作”。金容华抓住了机会。他和王中磊分享了自己看过的一部讲述两名男子与一头狮子相处的纪录片。

金容华接下来没有着急找中方确定投资,而是先自己掏了30亿韩元(约1630万元人民币)成立特效工作室,并成功说服在美国学电影特效出身、在美国电影特效公司担任高职位的韩国电影工作者回国加盟,足足用了两年研发特效。2011年,金容华和王中磊再次坐下来谈这个项目时,他带来了《大明猩》的剧本,以及试拍好的片段。片段播完,王中磊正式拍板投入占全片30%的资本。金容华对记者说:“有人接纳这个项目,我激动得简直要跳起来。”

磨合:减少地域性更改角色,和气生财

金容华想在故事和角色上找到一个契合点,让中国和韩国的观众都能接受。于是,他让故事发生在韩国,所有配角都是韩国演员,但主要演员——大猩猩MR.GO是从中国来的,训练大猩猩的薇薇也是一位中国少女,并为电影设定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棒球传达的是从家里出发又回到家里的一种理念”。

金容华坦言中方给予他极大的自由度,他可以根据需求组建幕后团队,除了演员徐娇是由华谊举荐外,其他所有演员都由他来决定。而中国投资方华谊则会在剧情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给出建议:比如原剧本里小女孩只有六七岁,但王中磊告诉金容华:“在中国,大家不太相信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会是马戏团团长,还要去偿还债务什么的。”作为华谊方面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王中磊描述:“我们合作的这两三年,沟通得非常频繁,不管是创作,还是在后面的营销、发行,包括电影衍生品的开发。”

导演:金容华

年龄:42岁

特长:温馨、励志喜剧

合作:中韩共同出资并主导

战绩:执导3D电影《大明猩》在中国上映三周累计票房过亿,视觉特效获赞,《大明猩2》可望开拍。

经验:与其追求“接地气”,不如减少太地域性的东西;剧情还是得符合中国国情,原剧本薇薇的角色只有六七岁,坏蛋是朝鲜族,后来都根据中方意见修改了。

“我接到华谊兄弟的橄榄枝后,如果我一心想着又有一个市场可以赚钱——如果一个导演这样想的话,他的作品注定是要失败的。做电影首先是要尊重观众,不能说因为目前中国商业片的发展现状稍滞后于韩国,我就可以应付。我会把中国观众放在比我高的位置上去尊重他们。”

Case2

安兵基《笔仙2》

怎样才够吓人,观众说了算

《笔仙2》自7月16日上映至28日已拿下7470万票房,在去年《笔仙》取得的6000万票房佳绩上更进一步。

《笔仙2》是安兵基在中国拍摄的第二部电影,也是其第三次拍摄“笔仙”题材的电影(第一部是其在韩国拍摄的同名电影)。两度征战中国内地,两度传出捷报,促使《笔仙3》的拍摄也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去年《笔仙》拿下6000万票房后,韩国媒体欢欣鼓舞地报道称安兵基为其他韩国导演进军中国之路打响了头炮。而《笔仙2》的热卖证明了他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并非偶然。

试水探路:换风格之前先拍擅长的惊悚片

虽是韩国导演执导,但《笔仙》系列其实是地道的“中国出品”。它由中影集团和北京永旭良辰两家中国电影公司投资。安兵基相当于是一名“雇佣兵”。

安兵基在韩国就以拍恐怖片见长,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凶咒》《鬼铃》《笔仙》《公寓》等,一部分中国影迷对他并不陌生。据《笔仙2》执行制片人李亮文介绍,两家公司之所以找来安兵基,就是看中了他在惊悚片上的造诣。“我们当时就想认真地做一部好一点的惊悚片,有人给我们推荐了安兵基导演。”

安兵基告诉记者,他内心里其实希望到了中国之后能换一种风格,拍拍喜剧,或者爱情片。“但在来中国之前,我毕竟还不是太了解中国观众的心理,比如笑点、情绪方面的东西。所以我就想通过惊悚片先了解下中国的电影市场,拍过一部两部之后,我可能会尝试去换一种题材来拍。”

尊重观众:从头到尾多次根据调查改策略

虽说惊悚片不需要考虑“接地气”,但作为一个经过韩国电影工业深度培养的商业类型片导演,安兵基格外看重观众的需求和喜好。

安兵基根据调查结果,把《笔仙2》的拍摄环境从以往惊悚片常用的密闭空间挪到了大学校园。

李亮文透露,初剪完之后也邀请了一些普通观众来看,观察他们能不能看明白,故事是不是还有不通顺的地方,请他们提意见。到后期全部完成后,他们又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范围缩小到几十个年轻观众,看看他们看到哪些地方会受惊吓。两场试映后,《笔仙2》由初剪的108分钟剪到现在的94分钟。

Case3

吴基桓《分手合约》

换编剧改剧本,不厌其烦

今年初,韩国导演吴基桓执导的《分手合约》创下1.91亿元票房,刷新了中韩合作片的票房纪录。在这之前,韩国导演前来中国拍片的最好成绩是2012年安兵基导演凭惊悚片《笔仙》拿下的6000万票房。作为一部拍摄周期只有40天的小成本影片,《分手合约》拿到了超乎预期的成绩单。

空降:找不到合适的中国导演,请来韩国人

和金容华、安兵基有点不一样,韩国导演吴基桓是被出品方“空降”的。

《分手合约》的主要出品方是韩国八大电影公司之一希杰娱乐。它是最早试水中国内地市场的韩国公司。2009年该公司投资了由章子怡、范冰冰、何润东主演,中国导演金依萌执导的电影《非常完美》,创下票房佳绩。但希杰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直到今年才推出《分手合约》。

《分手合约》是该公司的新尝试,找韩国人来当导演,由中国编剧负责剧本的“本土化”、起用中国演员,再整合优质的韩国电影工业资源,打造“韩流”包装电影。于是,韩国导演吴基桓被“空降”到中国,而他执导的《礼物》被拿来改编成中国版本。

吴基桓在韩国以《礼物》和《搭讪法则》成为最被看好的少壮派商业导演之一。他在《分手合约》宣传期曾表示,他一直梦想在中国市场拍一部“动作大片”,所以当希杰公司邀请他“去中国拍电影”时,他欣然答应。在他看来《分手合约》是他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一块敲门砖——用最擅长的题材、规模适中的投资以及熟悉的团队,从容地靠近中国市场。

磨合:把原剧本改得本土化,过程很痛苦

《分手合约》摒弃了原片《礼物》偏重生活流的一面,更多地侧重于故事的戏剧化。为了缓和原片的“悲情”戏份,在故事的前半段加入了不少轻松、喜剧的元素。“还有一个问题是,原片用的是喜剧演员,但在决定做一个更富戏剧性的商业片出来之后,我们选择了现在的白百何和彭于晏。”齐霁说,邀请白百何担任女主角,是吴基桓看完《失恋33天》后的建议。

剧本磨出来之后,吴基桓导演的拍摄十分高效,各方面的把控力都很好也很清醒,比如他坚持要把片子剪到100分钟,让片长更符合这类电影的规律。 南都供稿

导演:安兵基

年龄:46岁

特长:惊悚片。他同时也是富有经验的制片人,他监制《极速绯闻》、《阳光姐妹淘》战绩彪炳。

形式:中方出资,请韩国导演执导。

战绩:去年《笔仙》创下6000万票房佳绩,今年《笔仙2》上映两周票房已超过7400万。不过影片所获评价不高。

经验:语言交流无法应对自如,换个韩国主演来推动情节发展;适应审查制度,“力求不要让审查这件事给自己造成过多的困扰”,进行多次调查摸清中国目标观众的口味和需求,调整电影里的空间设计、片长和上映日期。

导演:吴基桓

年龄:46岁

特长:爱情片、惊悚片。

形式:中韩共同出资,韩方主导。

战绩:根据其2001年在韩国推出的电影《礼物》改编的《分手合约》在今年初创下1.91亿票房佳绩。

经验:中国的电影观众较韩国年轻;过多的悲情元素不适合年轻观众,于是增加了轻松的喜剧元素;加强故事的戏剧化,减少生活流之类的表达;韩国团队的把控力很好,和韩国导演的沟通成本低,性价比高。(方夷敏 朱燕霞)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