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微时代的张扬与喧嚣 部分网民欲炒作利用网络成名

本报记者  刘  阳  赵婀娜

2013年08月22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剑走偏锋的出名策略,以及网民对所谓“名人”的关注,本质上反映出当前许多人精神生活空虚、社会心态浮躁的特点。社会转型期高速发展造成的经济发展先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空白地带,而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又进一步滋长了精神的空白和文化的贫乏。

  同以往相比,“微时代”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可能,将大缩小、将小放大。前者指的是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身份、地域、阶层的界限被淡化与模糊,世界变得很小。后者指的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领袖坐拥众多粉丝的追捧,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会逾越私人领域的界限,辐射至更广泛的公共空间,甚至影响部分公众的思维模式和言行举止,一个人的声音会被无限放大。

  看起来如魔术般的可能,却带来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个性被充分张扬的“微时代”,杜绝过度的张狂与喧嚣。

  相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微时代”的光怪陆离:很多人在网上一夜成名,还有更多的人追逐在一夜成名的“左道旁门”,网络对骂越来越多,一些网络对战升级为“网络约架”,最终演绎为现实中的大打出手,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网络“大咖”们的争论,往往门槛不高,很多论战的理由,如“木质佛像究竟能不能烧起来”,听起来多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起初略显无厘头的论战,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无关人等”,最终,呈现出一派网络论战的“狂欢效应”。

  缘何如此?细细想来,“微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公共空间表达的闸口一旦放开,语言和观点的泛滥势必如同洪水一般袭来。在广袤的话语平台上,谁的声音最响,谁的传播力最强,谁的影响力最大,就成了一门许多人致力研究的学问。于是,在“微时代”的各个公共平台上,通过各种方式,八仙过海般寻求出名捷径的“名人”不断出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网络作为自我“营销”与博取关注的重要渠道。于是,光怪陆离的舆论生态便成为“微时代”的重要景观。

  举个例子来看,打开搜索引擎,“如何利用微博一夜成名”已成为热门词条,答曰“在地震时你说‘活该’就能火,要不就是张国荣复活什么的,多评论别人的就好。”一问一答间,真实地折射出“微时代”有关成名的怪心态、坏心态。其实,网友们归纳的所谓成名“技巧”,无外乎是将所谓“个性”张扬至极致。这一点,从网络红人“留几手”的走红轨迹上得以印证,虐骂的点评、调侃的语气,甚至不乏难以入耳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造就了一个迅速走红的“网络领袖”……凡此种种,都为博得所谓个性张扬与社会关注度。

  其实,这些剑走偏锋的出名策略,以及网民对这些“名人”的关注,本质上反映出当前许多人精神生活空虚、社会心态浮躁的特点。社会转型期高速发展造成的经济发展先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空白地带,而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又进一步滋长了精神的空白和文化的贫乏。

  当然,微时代的喧嚣,有的不仅仅是为了成名那么简单。去年年初,知名博主麦田发表了一篇《人造韩寒》的博文。文中称韩寒的成功是其父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波“人造”和“包装”的结果,还称韩寒当年在新概念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为其父代写。该文在微博上掀起轩然大波,包括出版人路金波等人都搅入论战,一片蒸腾和喧哗过后,事件最终以一封道歉信不了了之,在公众的意犹未尽与混沌懵懂之间,几位主角受益良多,有的图书销量一路飘红,有的迅速成为“网络红人”。这场论争,到底是为捍卫真相的正义之战,还是高端的网络营销,个中真相,怕是已无法弄清,自然,也已不再重要。

  如此论战,无论背后原因为何,只要不伤及无辜倒也算无害,可一些“意见领袖”的网络论战发展到网络约架,最后上升至真实世界的大打出手,就有待商榷了。随便列数几例,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约架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川籍女记者周燕(网名“此是燕云”)约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网名)、《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连日粗口约架李开复,称 “谁不来谁不是人,有种就一定来!”如此约架,让本应有理有节的理性辩论,演变成充满戾气的肢体冲突,让本应百家争鸣的网络空间,成为因立场不同而互不相容的“仇敌”。所谓知识分子的斯文和行为伦理、公共舆论场域的“底线”和理性,荡然无存。

  有人说“微时代”是贩卖观点的时代。的确,意见领袖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受益群体之一,他们在公共话语空间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这些意见领袖中,一批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尤为引人关注。他们在对公共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关注中,往往被网民视作公众诉求的代表,因而在网络世界享有颇高的社会声誉和威望。这些产生自网络世界的声誉和威望,也往往辐射到现实社会的生活,带来各种社会关注度和衍生而来的经济效益。于是乎,“公共知识分子”的发声与现实世界中的利益搅和在一起,经济利益的驱动力越来越成为“出名”的推动力,而随着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黏度越来越高,整个社会的文化风气便呈现出日益复杂的趋势。

  固然,张扬个性并没有错,但是,如何让张扬不沦为“张狂”,如何引导网络舆论更加理性平和,对于“微时代”的每一位“意见领袖”和每一位普通网民而言,都责无旁贷。

  链接

  近期企图通过炒作利用网络成名的部分案例

  ●8月1日,微博网友@落雨剑爆料称“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照片为摆拍,称“编造导演制造新闻摆拍现场,数百路人见证”。事后,媒体找到了照片中的环卫工和“小女孩撑伞”事件的策划者,证实了这个“充满爱心”的炒作事件。策划者称自己炒作是为了出名,如果不是网友拍照片传上网,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创意;而环卫工则称自己是被利用。

  ●去年,北京市朝阳公园附近因发生了多起约架事件,被网友戏称为“约架圣地”。2012年7月6日,微博名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法天”与女记者周燕因“钼铜项目是否会污染环境”的话题争议导致矛盾,双方在北京朝阳公园南门甚至一度发生肢体冲突。7月14日,某酒店销售总监“陈中”和导演“高军”约架,因地点通知失误未发生直接冲突。7月15日,某网络推手与一模特在南门约架,模特未出现,至今仍在对骂。

  ●不久前,名为“潘曦103”的网友发布了一条名为“范冰冰请你给我道歉”的微博,文中声称:“我是曾给范冰冰写过情书的潘曦。今天我想通过这个平台,让范冰冰给我道歉,亲口告诉我有没有希望,我不想把自己耗下去。”博主更是在微博中将一条极端言论置顶:“如果十天之内范冰冰没有答复我,那请大家记住第十一天就是我的忌日。”微博一出,立刻引发网友强势围观。该微博引发网友跟风,掀起了用“请你给我道歉”向偶像表白的风潮,许多微博“大V”也加入其中。

  ●6月8日,某社区出现了题为《滨州市民意外电死外星人 并冷冻在自己冰柜中》的帖子,称滨州市民李某3个月前在黄河边上看到“一个不明飞行物悬挂在黄河滩边上,还依次下来五个‘外星人’”,其中有一个“外星人”被李某铺设的电网电倒在地。他发现被电倒在地的“外星人”死了,随之用车上的被子将它包起来带回了仓库,放入冰柜中。事发第二天他向当地警方报警。6月11日,李某因涉嫌虚构事实、扰乱正常社会秩序,被处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以上内容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提供)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燕帅)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