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付费墙”的成功
美国报人对付费墙寄予厚望,认为它将主导今后“报业转型的方向”,是报业颓势中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最突出成绩。
但是,这显然是高估了付费墙的价值。能依靠付费墙实现赢利的报纸很少很少。目前,除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经济学人》这样具有声望和影响力的传统媒体之外,还没有其它传统媒体通过“付费墙”模式成功的案例。
这几家传统媒体都具有特殊性,而不具有普遍性:《纽约时报》有着百年历史,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极大的用户黏性;《华尔街日报》在金融领域内的报道影响巨大;《经济学人》则以独到的经济观察成为了经济评论领域的标杆。这些都是比较顶尖的财经类专业报纸,可以看出,这些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够通过“付费墙”模式成功,是因为它们能够持续地提供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内容,专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
在互联网信息量如此巨大以至于供大于求的今天,获取大而杂的信息已经不是难事。一些内容具有可替代性的传统媒体即使采用了付费墙,也依然无法实现收费。2010年6月,英国的《泰晤士报》立起了“付费墙”,但是,之后的调查数据县市,立起“付费墙”之后,《泰晤士报》流失了三分之二的读者,收费之前,《泰晤士报》的网上读者占英国同类读者总数的15%,而收费之后这个数字下降到4.1%。仅仅只有15000位网上读者支付了费用。 实行收费后的2个月时间里,《泰晤士报》失去了高达120万的巨额在线读者。究其原因,《泰晤士报》是综合类报纸,内容的可替代性很高。
因此,《纽约时报》在“付费墙”模式上的初步成功只能说明,成功的不是“付费墙”模式,而是《纽约时报》的内容和招牌。在一点上,试图借鉴的报人们必须有清醒认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