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党报在对某些题材是否发声的问题上经受考验。
应该说,原本为社交类媒体的自媒体,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扮演着传播新闻信息的角色,且往往被人们用来针对社会现象广泛而持续地发表意见,或跟进和围观。在披露信息的环节上,自媒体使用者可以直接报道新闻事实。“全民皆记者”的说法由此而来。一些不可能见诸新闻传媒的新闻信息和公共信息,常由自媒体首发,然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跟进。这就相当于是草根就某一事件或某种现象率先设置了议题和议程,而后转化为新闻传媒及政府机构的议题和议程。在发表意见的环节上,草根不仅获得了让自己发出的声音传得很广、传得很远的现实可能性,而且在发声方面获得了相对而言更大的自由度。这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深层次含义。
有人通过自媒体揭露了关于刘铁男、雷政富、杨达才、周久耕等的鲜为人知的有关事实,网上很快达到了沸沸扬扬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党报怎么办?如果是以往,可能会保持沉默:你即使天翻地覆,我自岿然不动;你揭你的事实,我来我的“不闻”(“三闻”即“新闻、旧闻、不闻”中有一闻就是“不闻”)。然而在今天,“闻”还是“不闻”,主动权并不完全掌握在新闻传媒手里。倘若事实或事件已经被爆料、被曝光了,党报还三缄其口,这只能是下下策。
第四,一些党报的不良文风受到更多诟病。
自媒体使用者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所体现的文风,与党报的文风差别甚大。当然不能说自媒体语境中的文风就没有任何问题、就一概值得提倡。事实上,网上存在着另类不良文风。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已经作过论析。[3]但必须承认,网文中不乏文风生动活泼、语言幽默诙谐者。更重要的是,自媒体使用者所发的新闻和评论,接地气,表现了草根的诉求,关注民生问题,体现百姓视角。相比之下,不少党报经常为官样文章所充斥,官腔官调的味儿很浓,令一般读者难以接受。话语系统的不同,造成了党报与一般读者之间的鸿沟。要消除这样的鸿沟,不可能要求一般读者向党报靠拢,而只能是党报向一般读者靠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