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新媒体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以微博、微信、移动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改变着传媒的生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推动着传媒形态的不断变革。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广告市场份额下降,发行量下滑,阅读终端瓜分,报业数字化正不断推进,逐步走向深入,其走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报纸的视频化。数字报纸的视频化,不是在数字报纸上实现视频的播放,而是在纸质报纸上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与网络平台数字内容的对接。目前许多报纸都在使用二维码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华西都市报的“魔码”、京华时报的“云报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南京晨报运用二维码技术,将新闻事件拍摄成视频,读者只要用手机拍摄报纸上该新闻旁的二维码,就可以立刻通过手机看到新闻现场视频,而且读者每个阶段打开这个新闻的二维码看到的都会是最新鲜的信息和视频。读者还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二维码平台上与前方记者、后方编辑、报社决策者实现实时互动,了解新闻的背景材料、背后的故事。二维码不仅丰富了报纸的表现形式、销售手段,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是报网融合的有力武器,是报纸和读者进行互动的直接手段。
二是向数字化全媒体转型。随着全媒体记者的出现,报纸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有了质的提高。全媒体记者在采访后会完成快讯、视频、深度报道等相关内容,提供给报纸的官方微博、报纸印刷版、报纸网站视频频道以及其他授权视频平台,供读者观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把平面媒体信度、深度和高度与新媒体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通过流程重组、全媒体生产、全介质传播,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使得新闻影响力进一步延伸,实现全方位运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专题报道“雪崩”通过创新式的多媒体报道方式大获成功,创造了350万浏览量,为沉寂已久的传统报纸掀起了一轮高潮;这一数字专题的作者——《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布兰奇(John Branch)也因其出色的报道获得2013年普利策奖。
三是拓宽数字报纸的展示平台。扬子晚报与江苏有线云平台合作推出的“高清电视看报纸”,在南京地区的高清机顶盒用户中,已有十万人次通过高清电视屏幕,按遥控器来翻阅扬子晚报。
四是报业地方生活服务类资讯网站取得突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19楼网站和青岛网络传媒集团旗下的青岛新闻网,在区域性生活服务类资讯网站方面做了较好的探索。通过更多更好的本地生活服务类资讯来吸引更多用户,在培养较强用户黏度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多流量,进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楼的年收入大约在1.3亿元以上,净利润在3000万元左右;青岛新闻网的年收入在1亿元左右,净利润在2000万元左右。
当然,报业数字化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和误区。一些领导对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律缺乏科学认识,认为“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要充分认识到报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用观念转变作引导,体制转变作保障,机制转变作动力,形态转变作主体,才能保证报业数字化顺利进行并达到既定目标。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副主编,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