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北京卫视《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媒体评论

中国新闻出版报:《最美和声》怎样“和”而不同

2013年10月31日09:5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最美和声》怎样“和”而不同

《最美和声》第一季于10月19日完美收官,说其完美是因为14期节目的收视率一直在1%左右,全部进入同时段节目收视率前3名。此外,根据大数据监测显示,每一期节目每周播出后的舆论监测均处于社会好评榜的首位,这对于一档歌唱类节目而言并非易事。

10月22日下午,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在清华大学共同举办《最美和声》高峰论坛,专家学者和主创人员对《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第二季应该在专业性和故事性多下功夫的建议。

北京卫视的 三个“首次”

就在《最美和声》收官的当天,央视-索福瑞发布了2013年度全国省级卫视综合评估调查结果,北京卫视排名第五,座次与去年一致。但北京卫视多次坦诚,综艺一直是北京卫视的一块短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在会上也表示,“北京卫视从当年的《龙的传人》、‘红楼选秀’以后,一直都在期待一档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节目出现,《最美和声》就是北京电视台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要追求的大型综艺节目的一个冲击性案例。”他认为,《最美和声》对于北京卫视来讲是一件大事,因为在全国卫视白热化的竞争面前,不进则退,不大进都要退,必须要下大力气,跨高台阶才能够赶上电视业竞争的大格局。

可以说,《最美和声》让北京卫视有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和突破。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北京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徐滔总结道,《最美和声》开创了北京卫视的三个“首次”:首次引进国外版权模式,首次播出大型电视音乐季播栏目,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

这样一档有着开创意义的栏目还强力拉动了北京卫视的收视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在会上回顾了《最美和声》14期节目的收视情况:《最美和声》最高平均收视率1.22%,单期收视率最高点达到1.43%,“《最美和声》对北京卫视收视贡献度很大,使得最近几个月北京卫视一直稳居全国卫视前5名。”

“和收视率一样重要的是,北京卫视通过《最美和声》这档节目,使得它的主要收视人群在稳定以往的中老年观众的同时,增加了25岁~50岁高收入、高学历、高购买力的女性,其中15岁~24岁的青年观众提升幅度达到123%,外地观众贡献比则达到80%以上。”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牛振青介绍说。听到这些数字,《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张国涛表示,“北京卫视与同级电视台竞争,很重要一点是缺少赛制类节目,今年推出这样一档音乐真人秀节目,无疑为北京卫视提升卫视市场竞争力起到很大作用。”

以“纯音乐”赢得美誉度

客观而言,《最美和声》加入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时间有点晚,此前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已经挑动起观众的兴奋神经,更麻烦的是在这几档节目的“培养”下,观众的耳朵和眼光已经开始挑剔了。那么,《最美和声》怎么办?栏目总导演付顺吉分析说,《最美和声》突出的一个特点就在于“真”:真音乐,真比拼,真自我。因此,《最美和声》中鲜有讲故事、点评等,除了音乐还是音乐。

在专家们看来,《最美和声》除了对“真”的诉求,还成功在对“和声”这一专业领域的选取。唐远清分析说,与同类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以草根为主,《我是歌手》等以明星为主,而《最美和声》以明星与学员同台“和声”对唱的方式,这在国内还是头一次。同时,《最美和声》中演唱的歌曲都经过了和声改编,而导师与学员的关系也与其他音乐选秀节目不同,不再局限于“徒弟拜师傅”“师傅评徒弟”的简单关系,而是一起练习、同台演唱、同台竞技、同台接受点评。

正是因为另辟蹊径,使得看似“生不逢时”的《最美和声》也打下了自己的“江山”。麦特公司是一家提供大数据分析的机构,此前曾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小时代》等影片提供大数据分析。根据其提供的数据显示,《最美和声》的14期节目每次播出后的舆论监测均处于社会好评榜的首位。在微博监测中,一共产生与《最美和声》有关的微博395万条,在排名前50位的微博中,没有一条是负面内容;在新闻监测中,《最美和声》主动发布了1091条新闻,其中进入流量前50名的新闻中,均为围绕赛事赛制、导师专业性、选手成长性有关的报道,没有八卦、绯闻、炒作,也没有假新闻。

“《最美和声》向社会各界表明,认真做节目,专注于内容的精细化,高标准的专业化并不是小众的,综艺节目也可以在赢得高收视高反响的同时,赢得社会美誉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电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俞虹认为,《最美和声》的美誉度实际上是对北京卫视一贯的价值观的认同,“一档音乐选秀类节目美誉度非常高,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说明综艺类节目引导文化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能量也非常大,这一点也是值得北京卫视欣慰的。”

对于是否办第二季《最美和声》,北京卫视和此次制作方广东百合蓝色火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希望明年办第二季,而第二季也会基于第一季的经验,继续本土化改造,同时加强自创综艺节目的能力。

■延伸阅读

本土化改造 也有“火候”

□本报记者 牛春颖

《我的歌手》从韩国引进版权而节目模式又被韩国买走,《最美和声》从美国引进版权,目前美国版权方又对节目在中国新增的一些环节非常“感冒”——比如踢馆赛、后悔药环节等。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认为,北京卫视及制作方在引进美国《Duets》版权后,成功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得《最美和声》的赛制远比一般的音乐选秀节目复杂,但也使得四强的产生过程复杂多变,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性。尤其是踢馆赛及独特的后悔药环节设计,更是放大了节目悬念,使得节目更符合国内观众的收视习惯。

可见,引进只是第一步,紧随其后的本土化改造更为重要。“《最美和声》节目形式尽管是从美国引进的版权,但是原来的节目形态对我们并没有过多的指导意义,所有模式更改、后期演绎都是我们重新打造的。”《最美和声》栏目总导演付顺吉的话多少有些令人惊讶。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了解到,《最美和声》之所以能够对节目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是因为版权方《Duets》对北京卫视没有过多规定。这就给北京卫视对其本土化改造留有相当大的空间,那么,这种空间利弊几何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教授认为,本土化改造过程当中,版权方没有更多的规定,自由发挥余地很大,是好事,同时也有不少的地方需要注意。她分析道,“有的国外版权方要求必须遵守细节方面的规定,比如十个机位不能少,观众男女数量都规定好了,可以说,这也是节目成功的保障之一,因为版权方已经在国外做过无数次试验了,最终推出的版本一定是成功率最高的模式。”在这方面,一些引进过版权节目的电视台一定深有感触。因为版权方会提供一个“宝典”,里面对节目时长、灯光、舞美、机位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和要求。与之不同,《最美和声》的版权方没做过多硬性规定,在本土化过程当中,节目形态、环节设计、时间长度都是进一步磨合的,专家分析称,有其亮点的同时也有些地方还不是很精致,在第二季中还有打磨的空间。可见,本土化改造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最美和声》第二季能否守住打下的“江山”也要看如何使用这把“剑”。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