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度市场化的产销模式
美剧好莱坞式的商业投资模式也是美剧风行全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昂的投资有力地保障了电视剧的良好品质。无论是画面的清晰度,还是细节的精致度,无论是信息量的丰富度,还是情节的紧张刺激度,今天的美剧都有着堪比美国大片的素质。
在美剧的生产制作方面,则采用麦当劳化,即规范化与流程化,与企业新品营销如出一辙,一切围绕市场、围绕消费者。从研发市场需求、物色解决方案、试生产样品、确立投资、规模化生产,直至利润分配,美剧制播每个环节的执行标准就是要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
营销方面,在制播分离制度的约束下,各商业电视网只拥有电视剧的首播权(有时也有一次的重播权),电视剧的版权(包括次轮、三轮播映权和音像制品发行权等)归制作公司所有。在首轮播放后,制作公司会将电视剧打包卖给国内的有线电视台或地方电视台重播,许多热门的电视剧在重播时仍有较好的收视率,制作公司也可以从中获得不俗的收益。一般来说,在一部电视剧包括播映权、广告等在内的整个收入中,制作公司收益的比例在六成左右,剩下四成由电视网和发行渠道平分。这样一种以制作公司为主导的利益分配制度,既保证了制作公司的利益,也使制作公司有能力进行大投入、大制作。如《迷失》和《疯狂主妇》的节目推广费用分别高达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超过很多电影的投资,这也为美国电视剧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提供了物质保障。好的电视剧也能直接保证商业电视网的收视率,为电视网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美剧的独特的对外销售方式。美剧成本虽然高,但对外销售价格并不高。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广大的电视市场。美国广告公司愿意花30万美元在一个走红的电视片中买断30秒钟的播放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广播网就能出高达200万美元的天价来购买一集类似《克斯贝秀》连续剧的半小时节目。[4]此外,这些走红电视片还有可能通过辛迪加发行组织赚取上亿的销售额。由于美国制片公司通过向国内电视网销售播放权已经收回了电视片的制作成本还赢取了利润,所以能以极低廉的价位把节目播放权卖给另一个国家,这些购买美国节目的费用对某些国家来说甚至低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制片人自行制作节目的费用。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节目,这也是美剧风行全球的重要因素。
二、美剧走红背后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网络收看其他国家的电视剧,特别是在收看承载着西方主流文化的美剧时,会在电视剧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中国的电视剧如何处理好文化的全球性和本土化的冲突?
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文化工作者应该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本土文化的独立品格,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普世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挖掘本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包括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心理特征等核心价值观。精品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关键在于把握时代的脉动,适时将本土文化以一种普世性的方式扩展到全球。
当然,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具现实价值的是及时把握当下中国发展及文化变迁中出现的新的文化动态、现象、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中的中华文化,从普世的角度出发,创作出具有话语张力的电视剧。
其次,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信息传播迅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使一经问世的文化产品就迅速传遍世界各个角落。虽然由于播出渠道等因素的限制,美国电视剧在我国相对小众、高端,主要定位在青年和白领阶层,但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普遍观看美剧的年轻电视观众的成长,美国电视剧与国内电视剧的竞争将会成为一种必然。在不远的将来,美剧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进入中国电视荧屏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到网络的力量,利用网络拓展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
影视产业如果没有大量优秀的原创作品做支撑,没有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创造,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当下很多中国电视剧陷入了制作怪圈,一看到美剧的大制作大手笔带来的可观票房和收益,便跟风而上,盲目扩大投资制作规模,认为大制作就能出精品,其实这是错误的价值取向。好的剧本才是一部电视剧的基础,打造内容精品还应当从创意,从剧本的创作源头入手,这才是电视剧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重庆卫视)
注释:
[1]王彬.走向世界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关于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出口问题.中国电视,2004-03.
[2]袁超.美国电视剧的文本特征浅析.声屏世界,2008-01.
[3]宋家明.美剧的卖点.商界,2009-08.
[4]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电视与当代批判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