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3年·第5期

新媒介对青少年“粉丝”社会化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莫梅锋 王浩 魏霞

2013年12月24日14:23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介对人的影响日渐显著。青少年“粉丝”作为一群特殊受众,现阶段的他们缺乏应有的媒介辨别能力。再加上当前一些媒介对眼球经济的片面追求,致使他们暴露于不良媒介环境当中,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化。本文通过制定调查表并对青少年新媒介使用习惯进行分析,解析新媒体的使用对青少年“粉丝”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一般是特指人的社会化。按照美国学者伊恩·罗伯逊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使人们获得个性(personality)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生活方式的相互作用过程。[[1] [美]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8页。][1]对于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历来学者研究颇多。美国著名精神病医生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理论认为,人们在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其重点在于解决“我是谁”、“我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形象”等问题。

“粉丝”其对应的英文单词为“Fan”,意为“迷,狂热爱好者,狂热仰慕者”。基于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来的新媒体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社会化带来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一、青少年“粉丝”媒介使用的一般特征

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共发放450份,回收问卷437份,除去漏答、逆反心理作答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0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0.8%。问卷的调查对象为12~24岁的在校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为确保样本的科学与合理,本次问卷实行分层调查,考核指标涉及到年龄、地域、性别等因素。在地域上,选取哈尔滨、天津、长沙这三个城市作为地域代表,其中哈尔滨为36.5%、天津32.6%、长沙30.9%。在年龄层次上,分别选取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其中初中生30.9%、高中36.5%、大学32.6%。在性别上,男女比例分别为50.7%、49.3%。

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现阶段有喜欢偶像的人群比例为47.8%,23.0%的青少年一直没有喜欢的偶像,12.5%的人表示以前有崇拜的偶像,16.7%的人不清楚自己是否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本文青少年“粉丝”主要是指现阶段有喜欢的偶像的人群,占总人数的47.8%,有195人。

在对青少年“粉丝”日常媒介使用类型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粉丝”正告别以往单一的媒介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媒介类型的综合运用。调查结果表明70.1%的青少年“粉丝”每日使用的媒介超过3种,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是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身边不可或缺之物。而日常生活中,青少年“粉丝”最常使用的媒介依次为手机(77.44%)、网络(64.62%)、电视(34.88%)。

   与青少年“粉丝”日常生活使用到的媒介调查结果稍有不同的是,网络(84.62%)以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占据着他们日常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媒介地位。其次为手机(20%),再次为电视(14.36%)。

在媒介使用时间上,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每天媒介使用时间都在3小时以内。然而,网络、手机用户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比重也不少,每天网络使用时间在3~5小时的比重有20.3%,5~10小时的有14.5%,手机3~5小时的有19.6%,5~10小时的为17.2%。具体每天的媒介使用时间如下表:

青少年“粉丝”青睐的媒介使用内容,则是丰富多样,但绝大部分将目光锁定在影视娱乐节目上。其中,有77.08%的青少年“粉丝”会收看影视节目,61.46%的“粉丝”收看娱乐节目,科普纪实和体育节目分别占到了30.21%、22.4%。相对来说,收看新闻资讯性节目的青少年“粉丝”比较少,只占到22.92%。

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粉丝”的媒介使用,使用便利性(65.68%)成为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为内容(57.29%),表现形式、是否免费也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从该结果中也不难看出,手机等新兴媒体兴起的原因。

最后在问到媒介对青少年“粉丝”社会生活的影响时,不难看到媒介影响的深远。从积极方面说,大部分青少年“粉丝”认为媒介是他们获取信息、增长知识重要的途径,同时也为他们释放压力、缓解情绪提供了宣泄的窗口。但结果同时也表明不少青少年存在着媒介沉迷的倾向,对于媒介过度依赖。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