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叶童演绎黄梅戏版《你怎么说》。
天津卫视推出的戏曲类综艺节目《国色天香》进入晋级赛阶段,京剧版的《当爱已成往事》、《女人花》,黄梅戏版的《甜蜜蜜》、《我爱你,塞北的雪》纷纷亮相舞台,让不少观众觉得十分新鲜。其实,《国色天香》自开播以来便请来各路歌星、演员,将流行歌曲以传统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
“歌改戏”亮相荧屏综艺之后,引来不小的争议:一方面,借着与流行音乐的“结盟”,不少传统戏曲唱腔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一些作品并不完美的演绎,也引发改编“不伦不类”的批评。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区别较大,想要融合不可操之过急,仅有形式的创新而没有过硬的作品,无法有效拉近传统戏曲和观众的距离。
“旧瓶”装“新酒”,古典借流行“下凡”
在不少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眼中,戏曲艺术既令人心生敬仰,也不免给人以“曲高和寡”的感受。戏曲综艺节目《国色天香》似乎正在尝试着让戏曲“下凡”:各路演员、歌手纷纷穿起戏服,画上戏妆,唱起传统戏曲。而且,这些戏曲基本还都“脱胎”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明月几时有》被改成京剧版;曾风靡一时的《爱情买卖》有了评剧版;“超女”纪敏佳演绎的京剧版《笑红尘》被配上了说唱……
“歌改戏”的展现方式收获的评价并不一致,甚至大有两极分化的意味。支持者认为,让流行歌曲与戏曲的结合,成为了观众接触戏曲的介质,有利于传统艺术的普及。“用戏曲演绎流行音乐,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人对于戏曲的理解。流行得到了丰富,古典也有了新活力。”有网友评论。当然也有观众看出了不少“毛病”,比如,有些改编被观众批评“不伦不类”,有网友说,有些歌曲就是唱腔的稍稍变化,丢了流行乐的朗朗上口,又没有学到戏曲的精髓,搞得既不像歌又不像戏。
仅靠形式还不够,内容过硬是关键
林源是上海京剧院的鼓师兼作曲,近年来上海戏曲舞台上不少作品都出自他手,比如京剧《唐婉》、《情殇钟楼》、《月光下的行走》和越剧《舞台姐妹情》等。在他看来,《国色天香》作为一档荧屏综艺节目,通过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来进一步推广传统戏曲,其出发点值得鼓励。然而,如果光有形式的创新,却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好作品,不仅会落入生搬硬套的困境,还存在让观众对传统戏曲产生反感的危险,如此对于传统戏曲的推广反倒不利。
事实上,从网友的“吐槽”来看,尽管节目组对于曲目的改编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改编后歌曲的“不好听”也正是《国色天香》面对的一大瓶颈。林源说,将流行歌曲与戏曲艺术完美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会落入形式窠臼:一方面为了获得观众的熟悉感,对于流行曲目的经典旋律不敢大修大改;另一方面又想要更多地融进戏曲元素,两相挤压,就容易“两头不靠”。
其实,中国流行乐坛一直不乏对于戏曲元素的借鉴,陈升的《北京一夜》、刘欢的《去者》、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都因为对于戏曲元素的精准拿捏,而被不少听众视为经典。也许正如林源所说,将传统戏曲与流行音乐融合不可操之过急,靠几句唱腔的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耐下心来打磨好作品才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