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24小时滚动新闻

国产电视剧“病”在何处?

2014年03月20日11:37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产电视剧“病”在何处?

  就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席卷全亚洲之时,最近的国产剧却愈发像雾霾天一样令人气闷。年代传奇、家长里短、历史神话好景难再,受人追捧的是美剧里的重口味、英剧里的冷幽默、韩剧里的温情和日剧里的推理。国产剧的产量上去了,格调却下来了;每一种类型都有中国特色,但每一部作品都忙于跟风,很难达到创新不断、生生不息的境界。国产电视剧病了,到底“病”在何处呢?

   制播机制外的难题

  和国外电视剧的生产流程不同,我国的电视剧需作为成品经过文化监管部门审批方能播映,从申请立项到拍摄完成再到顺利播出,周期较长、投资风险也较大。国外剧是以观众为中心去创作,从前期策划到边拍边播过程中的调整,观众都是如影随形的“上帝”,一些热门剧甚至不惜被吐槽,也要赢得民心。电视剧艺术是属于大众的,自说自话的创作绝不会成为经典。但在中国的电视剧产业中,近年的投资热潮吸引了大量民间“热钱”蜂拥而至,对观众喜好的解读,通常只来自投资方和制作方对当下收视情势的调研,某一类型或题材一旦“火”了,就会引来盲目跟风扎堆。于是有关部门一路“追打”——谍战剧过火被叫停、换宫斗剧火,宫斗剧过火又换抗日剧火,抗日剧过火再换家庭剧火;不断火、不断过火、再被灭火。直到今天,一开电视就是小品明星挑大梁、几家老小一台戏(《老妈的三国时代》、《美丽的契约》、《我的儿子是奇葩》),再来个老少配加姐弟恋、前任现任一团乱(《大丈夫》),只有特殊年代的人生际遇(《父母爱情》)还算清新隽永。而反观国外剧,类型和题材却非常稳定。日韩的电视剧分类播映最为明确,以韩剧为例,周一、二主打历史古装剧,周三、四主打偶像时装剧,周六、日的“周末剧”主打家庭剧,周一到周五的“日日剧”则是经典与奇谈并存。几乎每一个题材类型每年都有高质量新作,也都有稳定的收视群体,边拍边播过程中的变动主要在于剧情或表演等一些易于修整的成分。

  可见,国产剧在制播机制之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用心关注观众的情感诉求,用心梳理类型化的市场路线,把创作电视剧视为艺术生产,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商业行为。

   难辨是非的大环境

  近期,《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撰文炮轰主演宋丹丹无视剧本、擅改台词和剧情,引发中国编剧圈群情激愤,邹静之、汪海林等众多编剧直斥宋丹丹荒谬。又何止编剧们抗议,去年《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因剧情注水遭停播之时,也曾出现过导演、编剧和演员之间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天龙八部》等剧还抱怨过电视台的剪辑。收视率低迷,问题随之浮出水面,编创者们各执一词、各有苦衷。大牌演员认为仅凭故事大纲即可自由发挥成“个人秀”,不去演活角色,反要角色来衬托自己;编剧也很少能创作出人意料的精彩故事,不是婆婆就是妈妈,自己也不知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制片方砸钱请大腕,眼睛只好半睁半闭,毕竟是明星撑起了这几十集无聊的热闹。这样问题丛生的“水”剧,观众自然不待见,自然匆匆退场。在资本热炒下,环境浮躁得容不下时间和人心去打磨艺术,类型化产量飙升,艺术水准却剧降。

   精工细作才是王牌

  放眼国外,“神剧”们的成功却只有一张王牌——以艺术之名,精工细作。电视台选择术业有专攻的编剧和导演组成团队,给予充足时间打磨新剧,挑选最适合角色的演员,再以合理薪酬保证剧组生活,无人四处跨组赶档期。美剧边拍边播、每季约二十集,扣人心弦的《反恐24小时》、异想天开的《迷失》等剧都曾大开国人眼界,虽然近年也开始拖沓狗血,但《国土安全》、《绝命毒师》等挖掘人性深度的作品仍在力撑门户。美剧历来以情景喜剧著称,《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等剧的人物真实又奇葩、台词犀利又呆萌,无论是浑不论的小餐馆端盘妹还是高智商的科学宅男,只要几间摄影棚,美剧就能举重若轻地塑造美国式平民英雄,令人捧腹叫绝。英剧制作周期更长,通常拍完一季后再播,每季不超十集,《黑镜》、《神探夏洛克》等迷你剧每季更只有三集,始终保持电影化大制作的高水准。英剧冷静地释放着英国人的闷骚和傲骨,大多实地外景拍摄,美丽静穆的海克里尔古堡几乎成了英伦文化的象征(《唐顿庄园》)。以情感伦理见长的韩剧也逐渐向欧美看齐,新剧《三天》中的惊险动作场面和特殊摄影画质堪比好莱坞大片,《来自星星的你》则借鉴了《黑客帝国》中的拍摄手法——在同一时间从多角度连续拍摄,达到将瞬间拉长的视觉效果,比如都敏俊救出险些冲撞卡车的千颂伊这一场面,就共有46台可携式摄像机GOPRO环绕现场抓拍,再通过后期制作消除人物,从多角度抓拍的画面被分隔成多块与背景相结合,最终呈现出浪漫又神秘的“时间静止”场景。

  精工细作并非巨额投资的同义词,而更多意味着从传统主题中另辟蹊径,挖掘平凡人物身上的魅力乃至魔力,揭示日常面具下的超现实可能性。小成本或大制作,都不应放弃于普通人中找“异类”,于平常生活中寻奇迹。

   相关链接

   演员与编剧

   之间的争论

  宋丹丹(演员):拍戏不是在拍剧本。

  从《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到最近热播的《美丽的契约》和《我的儿子是奇葩》,台词不够精炼,是一些挑剔的观众对宋丹丹的“吐槽点”。这也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宋丹丹特有的表演方式:不谈剧本,不背台词,从人物性格入手演戏。对此,宋丹丹说:“国外很多人拍戏,往往只是个故事梗概或大纲就拍了。我们却是演员在演台词,导演在导剧本。”她提醒说,“其实我们不是在拍剧本,我们是在给观众讲故事。这个故事不是你编剧坐在屋子里就可以一个人讲好的,需要编剧、导演、演员所有人一起创作和丰富。”

  宋方金(编剧):拍戏当然是拍剧本。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在编剧结束的地方,导演开始;在导演结束的地方,演员开始;在演员结束的地方,观众开始。大家像一场接力赛一样,跑完故事的全程,完成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与冲刺。但最近几年,演员与编剧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其实在此之前,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也曾一度紧张。谁有话语权,谁就会改剧本。宋丹丹老师说:演戏不是演剧本、拍戏不是拍剧本。这很像一个外行说的话。演戏当然是演剧本,拍戏当然是拍剧本。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影视业是拍梗概和想法的。剧本是影视业的发动机。宋丹丹老师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拿到我写的剧本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编剧不了解我。我听了后很诧异:我为什么要了解她?我只需要了解我笔下的人物。她作为一个职业演员,应该尽量去理解人物、塑造人物,而不是让人物来适应她。如果演员与人物有相交的部分最好,如果没有,就需要塑造,不能削足适履。现在绝大部分演员已经丧失了塑造人物的能力,他们只想借助人物展现自己身上最有魅力的那部分。演员已经不是在演人物,而是在演自己最牛的瞬间,借助这些瞬间,塑造自己。好的演员都是人间的灵媒,与角色相依为命,互相营养,彼此成就。但现在的演员,自恋自大,占尽了角色的便宜。(李烁)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