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并不是什么前所未有的新闻,但无论是去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警察日记》,还是今年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白日焰火》,都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这些奖项更丰富的含义。
曾几何时,诸多国际电影人在打量中国电影的时候,往往更多地带着民族性、地域性、政治性的眼光,甚至带着某种不可名状的偏见。这使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常常将视角集中在社会的阴暗隅。而在国内,这些影片又难以被市场接受和消化,也难以被社会主流文化认同。
但《警察日记》和《白日焰火》却实现了一种颠覆。这是两部敢于书写当代中国真实现实、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自信的影片。《警察日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却因为对人性的挖掘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呈现,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白日焰火》虽然是一部艺术电影,却通过对更多现代电影语言的使用、对人性细微的关注,引起了国际电影人的共鸣。
应该说,国际电影节对这两部影片的嘉赏,抛却了地域的、民族的、政治的偏见,而真正从电影本体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进行衡量,这或许是我们格外珍惜这两次获奖的原因。至少,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正在逐渐摆脱附加在它身上的非电影因素,以更加平等的姿态融入全球电影的大格局。
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新的姿态、新的地位,是中国电影以自身的进步换取的。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理由。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1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