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新一轮合拍片:好莱坞电影人为中国打工

苗 春

2014年04月28日08: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飞虎月亮花》中国投资方、大盛国际总裁安晓芬(中)和好莱坞著名制片人葆拉·瓦格纳(左)以及编剧娜奥米·芳娜

  《功夫梦》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之一

  4月19日,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讲述中国护士与美军飞虎队战士恋情的中美合拍爱情加战争巨作《飞虎月亮花》召开发布会。台上除了中国投资方、大盛国际总裁、影片出品人兼制片人安晓芬,另外两位女士是来自好莱坞的该片监制、著名制片人葆拉·瓦格纳以及该片编剧、曾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的娜奥米·芳娜更加引人注目。安晓芬介绍,目前芳娜已经开始剧本创作,年底开拍。

  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还有《狼图腾》、《太平轮》、《最后的战争》等合拍片签约或推介,12个合拍项目进行了洽商,并且举办了丰富“有料”的中外电影合拍论坛。其实电影节前后,还有《马可波罗》等不少中外合拍片宣布上马。

  新一轮汹涌的合拍片热潮,引发业内外人士的瞩目和热议。

  巨大电影市场是我们的筹码

  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合拍片其实居功至伟。2001年至2011年,平均每年都有39至40部合拍片,2011年至2013年,每年立项合拍片五六十部。中国电影合拍公司总经理张恂介绍,2006年以来,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前10名的电影,基本都是合拍片;中国每年对外输出的影片中,90%以上的票房来源于合拍片。

  2012年是出现新一轮合拍片热潮的转折点。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慧瑜说,“内地2012年取得170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北美,而且3D《泰坦尼克号》、《环球使者》等美国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超过了本土,引发了全球尤其是好莱坞的关注。”另一方面,根据2012年2月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每年引进美国大片配额增加到34部,在中国的分账比例提升至25%;但如果是合拍片,在中国国内放映就可以享受中国国产电影的待遇,拿到最高为总票房43%的分成。张恂证实了这两个数字。

  合拍也有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可以使外国资金进入中国,也使中国电影获得双重身份,便于走向海外。张慧瑜说,美国电影市场每年只有3%的份额留给外国电影,中国国产片想插足是相当难的,而合拍片相对容易一些。另外,“中美合拍片起码有一半是人家的班底,能示范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和对小人物的关照角度,提升中国商业电影水平,丰富我们的商业电影类型和运作经验。”大投资的合拍片,比如预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的《飞虎月亮花》,如果要赢利,票房必须超过9亿,只靠国内市场不一定能达到目标。

  大盛国际宣传负责人认为,中国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现在可以说是最好的时间节点,成熟的美国制片方与其在发展缓慢的本土市场掘金,不如来到中国,能够获得比美国更高的利润和机会。

  近一段时间以来,好莱坞电影人走马灯一样到中国来。“由于中国有了一个这么大、发展这么快的市场,国外电影人比过去更主动地来到中国寻求合作,我们有了过去没有的谈判筹码。”张慧瑜说。大盛国际宣传负责人也不否认,《飞虎月亮花》聘请的好莱坞制片人和编剧,就是为大盛国际“打工”的。

  中国不想再“打酱油”

  近年来,合拍片逐渐进行某种转型升级。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詹庆生认为,合拍片从场地、劳务等外围、辅助性的浅层次合拍,开始走向建立在资本、制作、人才、技术、营销、市场相融合基础上的深度合拍。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拍论坛上,世界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阿方索·卡隆等都认为,只在电影里加入几个中国演员、一点中国元素,对中外合拍片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深度融合,超越商业视野,进入到文化领域。

  中方投资公司也都在尽力争取主导地位,不满足于让中国演员、中国元素“打酱油”。为了限制那些只凭一点中国演员的戏份和零星的中国元素就企图争取合拍片的“伪合拍片”,中国电影管理部门也出台“合拍片”的严格规定,如合拍片中方出资比例一般不少于1/3;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需要在中国取景等。

  据统计,2003年至2013年,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占合拍片总数的近七成,中韩、中日合拍的也为数不少,而和美国合拍的不超过10%。东西方语言、习惯、价值观、文化背景等存在的诸多差异,是中美合拍的主要阻碍,连合适的题材都很难找到。大盛国际宣传负责人表示,《飞虎月亮花》合作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中美制片制度上的差异带来的制片协作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就是协调中外制片人才之间的协作节奏。”

  张恂提倡合拍从源头开始,双方共同编剧,以避免外方创作者因对中国不了解导致剧本与中国现实脱节,也尽量克服国内创作者欠缺国际眼光,很难架构既具国际性又能表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剧本的弱点。

  大盛国际就是这么做的。安晓芬表示,她2009年高价买了小说改编版权后,曾经请了四五个中国编剧改写剧本,但发现“国内编剧写不出美国人那种言行举止和喜怒哀乐”,于是改变创作思路,寻求跟好莱坞合作。为了尽量减少中美文化差异,安晓芬表示,“芳娜的剧本出来后,我们还会找中国编剧补充、修改剧本里中国元素的部分。”

  合拍是一把双刃剑

  1953年,中法合拍片《风筝》诞生,上世纪80年代,中日合拍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引发轰动。与这些文化交流意味浓厚的合拍片不同,现在的合拍片都是市场和资本融合的产物。

  2003年CEPA协议签署后,香港电影人北上,诞生了“内地电影+香港电影=华语电影”的概念。现在中国和好莱坞合拍,会不会再次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呢?

  张慧瑜指出,合拍是一把双刃剑,“首先出现的现象,有可能如同内地和香港合拍的一些电影,成了‘四不像’,不像港片,也不像以前大陆的电影,或者像好莱坞影星基努·里维斯导演并主演、中影出资的《太极侠》,不是好莱坞大片,也不是中国传统武侠动作电影,海内外口碑和票房双输。”即使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中美合拍片《功夫梦》,美国票房达12.2亿元人民币,但在中国票房仅为5000万元左右。

  我们一向将具备席卷全球超强态势的好莱坞电影称作“狼”。在市场上,中美之间是竞争对手,是敌我双方,但合拍改变了这种关系,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盛国际宣传负责人表示,中美双方的良性合作并不是某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关系。当然,不能不承认好莱坞的强大,还是要在创作中争取主导地位。

  “有人担心我们还能不能在合拍片中保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和中国特色。也许到时候有人会问:‘这还是中国电影吗?传递的是中国的价值观吗?’”张慧瑜提醒,“对这个问题应该换个角度看。传播‘中国梦’和‘中国价值观’,有市场价值和国际性艺术特色的电影是最主要的和重要的载体。”

  詹庆生认为,到2020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年票房产值将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这意味着,当数年后中国本土电影市场逐渐趋向饱和的时候,必然走向全球市场。中外合拍需要从偶然、随机的单个项目,发展到通过资本联结的稳定、持续、规模化的深度合作;从本土取材,讲述“中国故事”的华语电影,发展到全球取材,拍国际电影。

  “中外合拍方会有一段时间进行文化上的磨合,但前景向好,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张慧瑜认为。“《飞虎月亮花》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合拍片。”大盛国际宣传负责人说。希望新一轮合拍片都“前所未有”,而且为中国观众、美国观众和全球观众所乐见。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