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综合类期刊如何生存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常务副主编 柯锦华

2014年11月03日07:24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综合类期刊如何生存与发展

  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了期刊界的关注。十几年来,综合类期刊是否将被专业期刊取代的讨论虽然尚无定论,但持专业期刊优于综合类期刊的观点一直占上风。面对“学术期刊专业化”的呼声,有必要探析综合类期刊的发展前景。

  综合类期刊在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占比高于专业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国家学术期刊的特殊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现行的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决定的。与国外学术期刊大多由基金会主办或由出版商与学会合作出版、市场化运营机制,且以专业期刊为主的情况不同,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主要由各高校、科研机构主办,实行的依然是单位制的管理体制,办刊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综合类期刊为数众多且规模微小。这种学术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虽饱受诟病,但在当下也有其合理的一面,至少保证了期刊生存必需的办刊经费,满足众多的发稿需求——虽然这种需求大多并非源自学术自身发展,而是源自现行的量化管理和评价体系。在现行的量化管理和评价体系下,任何学术机构、学科背景的人无论是博士毕业、职称评定、项目申请、奖项评审等,均需一定数量的公开发表的文章。期刊主办单位出于兼顾各学科的需求平衡的考虑而首选创办综合类期刊。由于学术期刊属于稀缺资源,庞大的需求量催生为数众多的综合类期刊就不足为怪了。

  当代学术发展的总体趋势,一方面表现为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学术研究越来越专,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专家仅熟悉自己研究的问题,稍有超越便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学科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科间互相借用研究方法,视阈融合已是常态。

  学术发展的自身要求使得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凸显,跨学科、交叉学科日渐兴起。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探索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学科——认知科学,即是一个由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六大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复杂性,也使得单一学科难以应对。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情况更加复杂,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仅靠任何一个学科单枪匹马作战,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社会公正”问题,就需要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联手共同探讨,才有可能真正推进问题的解决。因此,无论是学术自身还是当下现实,都对学术的跨界、交叉研究有迫切的需求。这实际上为综合类期刊开拓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同时,跨学科研究难度较大,不仅要求研究者问题意识强烈、视野开阔,有能力进行跨学科研究,也要求办刊者善于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探讨一个公共话题。但是,目前综合类学术期刊的现状并不如人意,大多数期刊定位不清,选题、内容低水平重复,刊物风格千篇一律现象严重,学术信息分散、不易查询收集困扰着研究者,加上网络期刊和期刊国际化的冲击,可以说,其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期刊管理部门和期刊主办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与综合类期刊相比,专业期刊具有类聚性优势,更容易聚集某个学科的专家对该学科相关问题进行专门探讨。专业期刊提供的专门平台集中展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便于研究人员查询相关信息。但是,专业期刊的优势同时也是其局限:专业期刊学科单一化,难以进行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组织刊发。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业期刊、综合类期刊各有用武之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关系。无论是综合类期刊,还是专业期刊,其发展的关键是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