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1期

错觉图像在动画创作上的应用研究

刘晓夏

2014年11月24日11:2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要】:错觉图像是在静止图像中赋予了两种以上的意义,使观看者获得截然不同的图像信息,或者对观看者内心产生与认知相违背的矛盾的图像,在这种信息传递真真假假的过程中,令观看者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惊奇感与趣味性。本文利用著名的错觉几何图像及生活中常见的错觉经验为题材,整理出适合应用于动态影片的错觉手法来进行动画创作,通过在图像内容方面破坏观看者的习惯心理认知程序,达到视觉矛盾、趣味、想象、惊奇的表现效果,从而实现配合故事剧情走向对观看者的心理惯性认知冲突,以期符合动画作品所预期的观看反应。

关键词】:错觉图像;错觉手法;动画创作

人们在观看事物时,常会以个人的习惯认知和学习经验得来的概念,快速地把物体认定成自己所熟知的事物。错觉就是利用人们会习惯的将熟悉的影像概念经验投射在观看画的同时,利用造型、色彩的延续性、相似性或空间意念的模糊性、再加上非逻辑性图像等,有意的制造出暗藏玄机的效果。观察者在初次看时会以为是自己所熟知的影像,随后才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意象隐藏其中。日常生活的错觉有很多,自古以来也有很多艺术家,刻意把错觉和误会融入艺术里,使观看者产生趣味性和解谜的惊奇快感[1]。

当今动画创作的媒体素材种类日新月异,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也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与数字多媒体媒介的发展而呈现多样性。将“错觉”这种注入游戏精神的视觉艺术特性带入动画创作作品中,将错觉图像与作品场景或角色印象进行结合,来表达创作者内心所汇集的生活经验、感受与领悟,以期加深观看者对动画作品内容与视觉的印象。

一、错觉图像的起源

现代心理学所定义的“错觉”是指不为病理上异常条件或心理变动所影响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知觉现象。实际上这种错觉是受到某种对象物所给予刺激的影响,在常态的状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错误的感觉,错觉图像则是指视觉上的错觉,利用线条或图形的大小、方向、角度、曲线等图形构成要素,以诱导观察者的视觉产生分歧及预期的视觉反应为目的,让观看者掉入创作者事先预测及诱导视觉分歧作用的设计作品中。这些错觉艺术作品虽然未必具有深刻的内涵,但是从广义的艺术定义来看,错觉图像的确开拓了人类另一种视觉领域[2]。

错觉图像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曾流行过一种游戏画,将人形或其它图像隐藏在普通的风景画面中,这种图像又被称为“画谜”。随后出现的歧义画、双重意象画则是另一种错觉图像,对同一个画面,在不同的视觉意识范围内,可能产生多种意义。例如:从整体画面观察,或者对局部画面观察,将出现不同意义的画面,其中最著名的是《奴隶市场及隐藏其中的伏尔泰》;“正倒立共存图”是一种通过调整观察位置来展现不同画面的错觉图像,而“多义图像”是指对同一个画面有两种以上的判读法的错觉图像;渐变图像则是以一种暗喻的手法对形状类似处开展联想、将存在被结合的相似点予以并列,或者通过变形、融合等方法产生新的形状,较为著名的如荷兰版画大师埃舍尔的作品《天与水》[3];埃舍尔在后续的创作中,利用人的视觉错误,以不可能的结构、悖论、循环等为特点,将错觉图像的范围从平面延伸到三维空间,代表作为《瀑布》《上升与下降》[4]。目前在心理学上所发现可被称为的“错觉图像”已经超过200多种。

二、错觉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错觉艺术家在研究如何欺骗大脑来产生错觉感受时,通常先提供眼睛一个过去熟悉的信息路径,然后另外再制造了其他的信息路径与意义,引起的视觉上的错觉。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利用到错觉,例如:觉得自己身材不够高挑的人,喜欢选择深色衣服或避免穿纵条纹的衣服,才能显得较瘦些。错觉图像是利用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来影响观察者的图片判读,使其产生视觉判读的错觉,其形成错觉的表现手法大致有四类。

(一)利用观察者以往经验影响

观察者对图形的知觉往往会受以往经验的影响,新的影像会被前期的记忆痕迹所干扰,错觉图像传递了有别于先前印象的形状信息,以进入反差的心理认知程序从而产生错觉。这也是错觉形成相当关键的因素。

(二)利用人的视觉倾向

人的视觉倾向有力求简单及化简为繁的特性。对于构造简单的造型,容易接受与认知,而对复杂的造型,则尽量以简单的构造来把握。错觉图像制造两种以上的意义供观察者判读,改变了原来单纯化的视觉,使错觉产生成为可能。

(三)运用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假如视觉刺激包含两个或更多区隔区域,我们会优先选择经验中刺激的部份。被明显看到的为图形,其余为背景。错觉图形的形象与背景之间是可逆的,两区域均可被视为形象,从而产生错觉。

(四)借助其它知觉刺激

人们对某类知觉刺激,会受到时空上与该刺激相近刺激的意义所影响,包括大小、形状、位置、色彩、色泽以及明暗等关系\看的角度或其出现的距离等,例如线条图形其长度、方向、弧度及线条走向等被错误接收,使得肉眼观察结果与仪器所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产生肉眼误判的结果。尤其在刺激暧昧不明、模糊不清时,错觉就产生了。

三、错觉手法在动画创作的主要应用

错觉图像以往多以平面绘画的方式呈现,而动画因受现实时间的限制,判读必须在短短几秒钟即产生错觉的视觉效应,这与静态的错觉图像在判读过程中不受时间的限制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错觉手法的选择上,需归类出适合在动画作品中表现的错觉类型,使错觉在动画表现上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连续性的画面中,若需要使观察者能清楚得到错觉概念转化图形的安排与传达的信息,所采用的错觉手法放弃需要长时间探索的多意图形类型,选择较单一,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判读及保持心里认知差异的特性,选择以光影融合、透视角度、拟态等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一)视觉融合表现形式

融合是复合意象图形最常用的手法,也与现实生活的错觉经验性质相近,主要是以两种以上不同的元素或不同的物质放在同个视觉点上,通过相近的颜色,或符合自然逻辑的视觉与知觉的程序,形成有趣的错觉效果。在动画的应用上则较其他错觉手法容易判读,除了让观看者不会在一开始就察觉到错觉的铺垫外,在画面的安排引导下,当发现错觉图示呈现时,心里才有前后认知差异的惊奇感受。表现的类别上有可分为相异物融合、模拟融合、生物的物质化、无生命物的活化等。

(二)视觉群化表现形式

画面上的同质形状,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在距离上邻近的东西,容易结成一群。或画面内不同之图形,若在性质上具有类似性,就会出现“群化”现象。视觉群化分为近接群化、类似群化两种形式。”近接群化”是指画面上同质的东西散落时,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在距离上邻近的东西,即容易结成一群,造成连续性的混淆效果;”类似群化”是指对画面内不同之图形,若在性质上具有类似性的条件,利用图形的重复性与连续性,就容易让画面产生群化的错觉效果。

(三)矛盾现象表现形式

矛盾现象错觉是利用人们的主观认知判断所观察到的画面,制作成在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形,当观察的人发觉到自己主观上的把握与对象物之间产生冲突时,就会有惊讶与不可思议的错觉感受。此外,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画面,在不同的位置及空间结合在一块时,因位置、大小比例、相似形状等因素,画面结合成一个有趣的新的组合画面,这种“借位视觉”也是常用的表现形式。

(四)拟态或拟真表现形式

拟态在自然现象中常常看到,在这种生存压力下,动物会演化出各种欺骗策略,利用保护色、警告色、拟态色彩等来进行伪装,例如伪装成形态的枯叶蝶,令人将其误以为是树枝上的枯叶。因此将伪装、模拟的这种特性应用在错觉的手法上,制造出以假乱真与让人恍然大悟的趣味效果。

四、结 语

本文通过对错觉图像及其表现手法的整理,挑选出适合动画创作的错觉表现手法及形式,以视觉的趣味及丰富的意象融入其动画创作中,提供观看者感受有别于一般判读动画的方式。这种诙谐有趣的视觉游戏,引导观看者深刻思索隐藏在幽默图像背后的意涵,既非写实,也不完全是抽象,而是具有丰富的隐喻、暗示,着重在象征的比拟。这种对观看者的心里认知与视觉呈现有别于其他动画作品不同的感受,不但能投射创作者自我思维的心理特征与真实表态,加强与观看者的互动交流,也能在作品的意境上加入更多人文层面的思考。(刘晓夏为湖南广播电视台 制作调度中心后期制作,四级文学编辑)

 

 参考文献

[1] (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王世龙.平面之上,创意之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视错觉”艺术[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3).

[3] 刘宏,李哲媛,许超.视错觉现象的发展和研究进展[J].智能系统学报,2010(24).

[4] 李芷萱.埃舍尔的错觉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2.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