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音乐质量,《中国正在听》特别请来知名音乐人梁翘柏出任音乐总监。每次直播前,他会反复与选手沟通,现场演出时也会带领乐队在舞台旁边坐镇。
这几年音乐选秀节目很多,可无论是《中国好声音》还是《中国最强音》,除了总决赛阶段是直播外,其他绝大部分节目内容都是先录制完成,再面向观众播出。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秘密:在节目录制完成后,技术人员会对歌手的现场演唱进行后期技术处理,修正音准、节奏等问题。类似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行业内有个通用的称呼叫“修音”。
但是,央视三套近期推出的《中国正在听》,以及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第二季,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两个节目打出“全程直播不修音”的卖点,号称是要向观众展示最真实的现场效果。结果,有人称赞选手敢以真面目示人勇气可嘉,有人却直呼,这种“车祸现场”般的节目效果,简直是在折磨观众的耳朵。
不修音的效果让观众惊呆了
昨晚,《中国梦之声》第二季正式开启“十强选手”角逐赛。该节目的前七场比赛都是采用录播形式播出,并按照行业惯例进行了相应的修音处理,可从本月初的第八场比赛开始,节目组突然改成全程直播,不再修音。摘掉了修音的这层保护罩,选手们立即现了原形。
有观众惊讶地发现,前几期节目中演唱完美无瑕的选手们,竟然纷纷出现跑调、走音等不在状态的情况,与此前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更要命的是,被完美声音惯坏了耳朵的观众们,明显已不适应这样的节目效果。有人甚至大发感慨:“修音真的是一块遮羞布,没有一定功力的人就别上台丢人了。”
刚刚完成海选的《中国正在听》,从开播起就宣称绝不修音。或许是因为不会出现戏剧性的反差,该节目播出四期以来,收到的观众反馈相对乐观。在不修音的状态下,这档节目中的选手在演唱时没有出现明显跑调或“唱劈”的情况,偶尔出现节拍错了的小毛病,观众也认为可以接受。
尽管这样的音效听上去不够华丽,但一般观众对歌手演唱水平的评判,显然不是以音质、音准等专业标准为依据的。比如上周五播出的节目中,一位拥有专业经验的音乐剧演员演唱的《暗香》,尽管技术上没有任何失误,却被现场观众淘汰。对此,有人指出,观众更注重的是听歌的感受和情绪,“只是把歌唱对了,是没法打动人的。”
观众的耳朵被假声音惯坏了
一些观众对不修音的“吐槽”,多少令这两个节目的制作者感到五味杂陈。
《中国正在听》总导演周洋说,当初决定以直播不修音的方式做这档节目,就知道是个巨大考验。尽管这是一档周五才会播出的节目,但在推出第一期时,节目组连续彩排了整整四天,现场音乐和选手的声音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在直播前都会找到一个调配比例,“尽量保障选手的现场发挥不受硬件影响而打折扣。”
《中国梦之声》第二季总导演徐滨也承认,目前国内的电视制作确实在经验上略显不足,事实上类似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国外就是以直播为主要形式的,“它真正的魅力就是要传递真声音和真感情,我们的观众听惯了修过音的假声,反倒不愿意接受能真正反映歌手演唱水准的直播了。”
不过,选手们频频在没有修音的直播节目中大失水准,这样的节目确实容易缺乏欣赏性。对此,徐滨表示,在直播过程中导演组会不断磨合,因此目前状况正在逐渐转好,“第一场做直播时我们也获得了观众的称赞,导演组和歌手都会一次次变得成熟,也希望观众能够多给点时间,多些宽容。”
给真唱的节目更多成长空间
对于音乐选秀节目不修音的做法,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犀利的质疑。乐评人“耳帝”就在微博中直言:“‘不修音’的勇气很大,但为什么要听没有颜值的选手走音、破音?”也有电视业者直指“不修音”的软肋,“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太过追求真实,观众反而不喜欢看,从收视率来考虑,也未必合算。”
“观众本身是想要一个好听和好看的音乐节目,这是他们的基本诉求。”乐评人“邮差”觉得,观众的评价标准无可厚非,但直播节目的音乐效果不好,也未必都该归咎于“不修音”。他以音乐节目《我是歌手》举例,“同样是直播节目,但因为演唱者是成熟的歌手,与乐队的磨合、对场地的熟悉以及丰富的舞台经验,都能降低现场演唱的出错率。”
“现在国内的音乐节目,能够出现直播不修音的形态,其实是对此前修音过度的一种矫枉过正。”乐评人何小P认为,“回归到音乐本身来谈,音乐最本质的魅力还是真情实感。”在他看来,这是现场直播能够带来的最大变量,歌手在诠释这首歌时投入了怎样的感情,是否能够打动听众,才是判断一首歌好坏的根本标准。
“修过音后的歌曲也许音很准、节奏也很对,但一味地炫技,也就没有了感情和灵魂,可能还是无法打动观众。”何小P希望,向来具有收视惯性的中国观众,也能够给直播音乐节目更多的成长空间,“毕竟听选手真唱,才是音乐选秀节目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