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共有7886万人,其中网民42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3.3%,占全球网民的1.7%,是全世界第13大网民国。但由于核问题、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矛盾,以及特殊的神权政治制度,伊朗在当今国际社会受关注的程度远远高过其网民数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位次。本文关注的是伊朗互联网20余年的发展过程、使用情况以及发展遇到的瓶颈。由于目前伊朗在国际社会的特殊角色与功能,也就当然应该被纳入国际传播的视角加以观察。
伊朗互联网发展简史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伊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以来,伊朗政府在拉夫桑贾尼的主导下,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基础传播结构的发展,包括电信传播,一直是政府强调的重点,并且发展也很快。
伊朗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是在1993年,是中东地区第二个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自此之后政府就努力提升全国电信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以后,私人使用调制解调器得到允许。早期在伊朗的互联网用户基本上都是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不过当时的伊朗政府并没有创建国内的数据网络。
同样是在1993年,伊朗的高等信息委员会宣布,正在与伊朗电信传播公司(TCI)协商,通过全国的电话网络线来创建一个数据传播网络。由于伊朗电信传播公司缺乏资金,这就意味着要让市场自身来解决问题,当时,一些私人网络公司已经开始组建,并开始通过租用伊朗电信传播公司的电话线来提供国际连接。不过,到1995年,由于担心政府失去对电信传播的控制权,伊朗开始打击私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并发展自己的数据传播网络。
伊朗接入互联网的人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较快增长,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银行的数据,1998年,伊朗有1‰的人使用互联网;1999年和2000年便迅速增长到4‰和9‰。此后,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如图1所示。
伊朗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因素
面对世界信息化潮流,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要跟上时代节拍,都不能忽视互联网发展,伊朗也不例外,但由于伊朗特殊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模式,伊朗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因素,除一般国家共有的限制因素之外,还有自身特殊的限制因素。
第一,经济因素,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因素。尽管在过去10年中伊朗人的收入相对有所增加,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过高的失业率,以及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急剧攀升,都在影响着普通伊朗家庭的收入。据《德黑兰时报》2014年4月15日报道,伊朗统计中心发布的2013年伊朗失业率情况显示,伊朗整体失业率达到10.4%,城市和农村失业率分别为11.8%和7%。伊朗互联网的使用费用近年来虽然大幅降低,但在互联网接入方面的花费仍然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而且,平均网速只有2M,只有世界平均网速的十分之一。
第二,政治因素,伊朗政府不同派系的摩擦与竞争,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斗争影响着互联网的发展。伊朗政治派别分为保守派(比如内贾德总统)、自由派(比如哈塔米总统)和中间温和派(比如现任的鲁哈尼总统)。占主导地位的保守派试图遏制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潜力,认为新媒体技术对其利益和社会稳定是一种威胁。伊朗自由派和公民社会的支持者则认为,互联网从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民主的传播媒介,因此他们不宜只为政府所拥有。由此可见,自由派对互联网的发展会更重视,2005年哈塔米宣布伊朗要开始建设发展大规模的光纤网络,为伊朗网民提供更快的宽带速度。但内贾德上台后,于2006年10月实行上网速度限制政策。之所以如此,其间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政治理念的差别,即保守派想更有效地控制网民的行为,让国民保持更高伊斯兰文化纯洁度,免受西方文化的“侵蚀”。2009年伊朗发生“Twitter革命”之后,伊朗官方迅速地封锁了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在伊朗的使用。此外,互联网在伊朗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管理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
第三,治理因素,伊朗通过复杂的法律手段和非法律手段把握互联网发展进程以及网民行为。2001年5月,伊朗宣布了名为《关于计算机支持信息-提供网络的总政策》,鼓励互联网的使用和发展。伊朗政府来负责互联网的开发,伊朗国家广播电台在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伊朗文化革命最高委员会通过了一个管制互联网的决定,要求所有的互联网接入提供者,都要阻止用户个人接近“不道德”的网站或政治网站。2006年,伊朗政府又详细制定了新的互联网政策,三个关键的互联网管制法令出现。一个法令专门涉及的是博客问题,要求所有的博客作者都要实名登记,该法令在2006年8月制定,2007年1月生效;其他两个管制互联网的法令在2006年11月制定,其目的是要让对互联网的控制更加容易和系统化,具体说明以前的管制条令以及对网络犯罪的惩罚。
除上述因素之外,组织机构的责任不清晰也阻碍着伊朗互联网的发展,哪一个部门是真正的管理者在伊朗国内存在争议。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伊朗互联网
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来看,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影响着伊朗的互联网发展。自1979年以来,伊朗就是美国政府制裁的对象。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由于来自议会和亲以色列团体的压力,克林顿政府在1995年宣布完全禁止与伊朗的贸易往来。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对伊朗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由于美国政府对伊朗的禁运,使得伊朗政府要获得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卫星传播工具都非常困难。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受到美国的制裁,进口计算机硬件设备会花费更多的资金。
美国控制着全球80%的互联网地址,是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把关人”。因此,许多伊朗公司只能通过第三方来成立合资企业,来处理伊朗的互联网产业问题。其中,较著名的是伊朗数据传播公司(DCI)和科威特的海湾数据公司(GulfSat)之间的合作。令人感到反讽的是,伊朗用来监视和审查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均来自美国。许多西方的软件程序既便宜又好用,美国政府对伊朗的制裁实际上导致了许多美国公司的损失。
在社交媒体逐渐兴起并对政治实践产生强烈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利用社交媒体成了国家间获取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成了美国外交中被纳入考量的构成要素,所谓网络外交、e-外交、巧实力等都成了俘获人心的工具。这对与美国关系紧张的伊朗而言,显然是一种压力,特别是“斯诺登事件”出现之后,各国更加关注互联网安全。斯诺登在201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与以色列一起创造了袭击伊朗核计划的“震网”病毒。就国际政治与互联网发展的关系而言,这不利于伊朗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伊朗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信息沟通。温和派鲁哈尼总统上台后,伊美局势虽然有所缓和,但是前景仍不明朗。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际传播发展新趋势与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培育项目“国际传播的知识谱系:历史与理论”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