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冬、张磊(剧照)
娄烨
《推拿》主创亮相广州。
梅婷(剧照)
《推拿》广州试片 娄烨被评温情了一把
刚刚在台湾金马奖横扫六项大奖、由恒大发行的剧情片《推拿》将于明日登陆银幕。昨日,影片在广州举行看片及新闻发布会。导演娄烨携主演黄轩、黄璐、张磊等主创到场。谈到前日巩俐炮轰台湾金马奖“不专业”一事,导演娄烨坦言“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他强调,金马奖的位置难以取代,对于华语电影的推动作用很明显。
文/黄岸、图/王维宣(剧照除外)
提问一:影片太温暖很不娄烨?
娄烨:其实我还挺狠的
在昨日的试片结束之后,有不少观众反映,《推拿》的结尾很温暖,“看起来很不是娄烨的风格”。对此,娄烨坦言,其实这并非“本意”:“其实拍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多温暖,我还是挺狠的,但很多观众看完都反映结尾挺温暖、如果说这部影片比较温暖的话,我们得感谢参与这部电影的盲人老师,因为在创作过程中,跟他们聊天,交流,他们给你传递的就是这种温暖和快乐。”
在第六代导演中,娄烨作品的个人风格一直非常强烈,而在此次影片中也呈现了“切腹”、大量情欲戏等重口味镜头。娄烨表示,不管是血腥也好,暴力也好,在戏里都有特别的含义,他笑言:“给你们有眼睛的人看嘛,口味要重一点。”
提问二:巩俐炮轰金马奖不专业
娄烨:金马奖的位置难以取代
前天下午,在本届台湾金马奖铩羽而归的巩俐突然发声,怒轰金马奖“不专业”、“以后再也不会来”。巧的是,《推拿》是本届金马奖的最大赢家,拿下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问及导演娄烨对于巩俐言论的看法,他表示“每个人都可以发表个人想法,这也很正常。”娄烨表示,自己曾是第50届台湾金马奖的评委,对他来说,金马奖的位置难以取代,对于华语电影的推动作用很明显:“其实所谓公平公正没有绝对,这就是一个个人品味的博弈,但这个游戏规则有利于推动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这很正常。”
黄轩获娄烨补偿任主角
戏中,黄轩一场“复明”戏堪称惊艳,对于这场戏,黄轩直言自己演完也非常激动,而娄烨则盛赞黄轩非常适合“小马”这个角色。此前黄轩曾与娄烨合作过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但最终几乎所有戏份都被娄烨剪掉。这一次再次在娄烨电影里出任主角,是不是有弥补成分?对此,娄烨笑言:“之前我们在柏林看首映,看完我就跟他说,你看,这次我补大发了吧!”
看片现场
镜头太晃
爱晕车观众慎入!
广州日报讯(记者 林虹汝)剧情片《推拿》昨日在广州举行媒体看片会。看完片记者不禁长叹:“平时爱晕车的、有抑郁症的观众建议慎入此片。因为它的镜头实在太晃,情节太阴郁。”
剧情基调偏灰
影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里的爱情故事。盲人按摩店老板沙复明(秦昊饰)爱上了容貌人见人夸的医师都红(梅婷饰),却一直遭到拒绝,而年轻的盲人医师小马(黄轩饰)又迷恋上王大夫(郭晓冬)的未婚妻小孔,之后又遇到性工作者小蛮……
影片中盲人按摩师被塑造得有血有肉,一群生活中没有光感的年轻人却一直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然而,他们面临无法突破的困局,看不到希望的未来,压抑才是生活的主基调。于是,只能让抑郁的人更抑郁。
镜头晃动厉害挑战观众
电影镜头的确很带感,跳跃、闪烁、摇晃的画面让原本就不算很流畅很明快的故事主线层层推进,而且艺术感十足。尤其是当摇晃的镜头来表现盲人在黑暗世界中摸索的痛苦时,实在精准到位。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有观众开始头晕,“真真看到要吐的节奏”。如果“晃感”是唯一表现手法,那么晃晃也无妨;如果只晃一两次、每次只晃十来秒钟,也无妨。但如果把长时间晃动就当成艺术感的话,观众必须内耳平衡能力惊人,才能够接受镜头的挑战。
没有了娄烨以往的无病呻吟
王振国
从电影院出来,我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为银幕上的悲剧流泪,还是为自己的遭遇而伤心。《推拿》在一片浮光掠影的娱乐片之中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世界上有这样一类艺术家,他们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娄烨也是这一门类,尽管《推拿》有毕飞宇的原著小说作为基础,但娄烨这次一如既往地阴暗沉郁,直面那些混乱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意外毫不回避。相比娱乐片而言,影片充满了粗粝和真实的力量。但《推拿》没有了娄烨以往作品中无病呻吟的缺点,戏剧性也更加强烈,可能因为这次的主角就是一群病人吧。
《推拿》描写的是十几位以推拿为生计的盲人的生活,并赋予他们血肉生命。但有生命就有欲望,生活资源的不足注定了他们的欲望比一般人更加难以满足,于是他们便倍加痛苦。在习惯了悲观的盲人世界中,爱情与嫉妒,权力与争夺,都比普通人来得更加极端、更加激烈和触目惊心。而他们要求的很简单,那就是让日子如何不那么难过而已。正因为盲人的世界比一般人更加困境重重,娄烨成功地带着观众来到一个更加原始的空间。模糊的光影、狭窄的视角让整部电影逼仄让人难以呼吸,又想帮忙负担起他们的枷锁。
但是,影片的主旨不是要我们怜悯盲人,这群盲人还让我们洞悉了什么是黑暗,什么是更黑暗的,正如台词所说,“眼睛是有分工的,有的眼睛看得见光,有的眼睛看得见黑。” 他们看不见,但却指引观众去看到黑暗的一面,进而反观自己的遭遇、自己的软弱。这种换位思考,为影片带来难以用文字阐释得清楚的动人魅力。
至于为什么要去看这样令人压抑的电影,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可能,人类就是这么矛盾的动物吧,有人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调子展现美好,有人则不接受谎言。
用平等的眼光去感受盲人世界
黄岸
《推拿》描述的是一个没有光的世界,但却迎来了娄烨电影有史以来最光明的结尾。
作为第六代导演,娄烨以往的电影最擅长描写的就是都市人欲望的焦灼,人性的黑暗以及妥协,但在《推拿》的结尾里,盲人推拿中心的推拿师们却终究得到了最好的结局,或有情人终成眷属,或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一切都那么温情,让几乎压抑了一整部戏的观众稍微缓缓。
将盲人群体的内心世界用影像表达并非易事,毕飞宇的原著小说里已表达得非常到位,但《推拿》则更为难得地成为一部超越原著的改编作品。不管是在毕飞宇的笔下,或是在娄烨的镜头里,盲人既没有被描绘为弱者,创作者们没有试图去猎奇,去窥探那个盲人的世界,而是带领观众去与那个外人并不了解甚至忽视的群体对话。
更可贵的是,创作者们并没有将这个故事仅仅处理成一部自强不息的励志片。他们也有欲望,甚至对于身体更为诚实;他们的爱情也起起落落,当被对方拒绝也会痛哭一场;他们同样会遭遇生活不公,郭晓冬的角色甚至为了给弟弟还钱残忍切腹。
娄烨表面上用的是激烈的手法,甚至是重口味的情节,其实却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盲人的尊严,用平等的眼光去感受盲人世界。
导演温情了一把 现实依然凌厉
张素芹
娄烨的电影总是很残酷的,这次,他终于温情了一把。《推拿》讲的是几个盲人推拿师工作之外的平常生活,他们的爱恨、悲欢。
秦昊(饰沙复明)甫一出场,我以为他就是这场群戏的主角了,但其实不是。郭晓冬(饰王大夫)如果不是切腹还账那出戏,真心觉得可以忽略他。真正的主角是黄轩(饰小马)和张磊(小孔)。黄轩的眼神够狠——当然,郭晓冬基本上是闭着眼睛在演,秦昊也只是偶尔翻一下“盲眼”,跟他一贯的高冷气质不符。所以在这一点上,黄轩占了便宜。片头,小马在得知自己复明无望后,摔了碗拿起碎片就割自己的颈动脉,眼神决绝而凶狠;而初见小孔因迷恋她的味道而吃了她的“豆腐”,他是狂躁亢奋的;因为性工作者“小蛮”而被“三哥”暴打后,小马意外复明了,此后有10来分钟的独角戏,配合视觉与听觉上的混沌,黄轩精致地表达了“开悟”后的体验;影片最后交代了小马的行踪,在小巷大院深处,他开了间“小马推拿”,小马走上楼道与正在洗头的“小蛮”对视,目光坚定而迷离……而小孔,由90后盲人非职业演员张磊饰演,她并不美丽,但青春、真实,在潮湿氤氲的气氛中,她的妖媚与肉感,焕发着勃勃生机。
影片直视盲人这个群体,生活的各种艰辛和不易加于这个群体,更让观众看得心塞、难受。王大夫的弟弟找他借钱不成,干脆把债主招惹到家里来,于是上演了王大夫“以血还债”的惨烈一幕;漂亮的盲女都红(梅婷饰)因为推拿这门手艺而有尊严地活着,手指意外受伤,却让她不得不离开小伙伴另觅生计……悲剧的力量永远大于喜剧,而盲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戏剧冲突也更有力量,更容易成为盲人与观众之间的纽带,让人产生代入感。
但是,即使片中也有“爱情的滋味像红烧肉”这样的小温情,我仍然感受不到太多的慰藉与治愈。娄烨温情了一把,但这种略带明媚的黯黑,更加让人洞悉了现实的凌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