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传媒》>>2014年9月下

中国期刊人的光荣使命:砥砺前行 敢于担当

刘建生

2014年11月28日08:02    来源:传媒    手机看新闻

中国刊博会的独特价值

“梅开二度”的中国(武汉)期刊博览会是在全世界的传统出版、纸介传媒发展处于跌宕起伏之际,逆势而上举行的。它至少说明三点。

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新媒体所借助的信息传播高新科学技术,只能在媒体形态、服务方式和范围、服务便捷和深入方面,对传统媒体进行改善、改革、改变,但不会形成传统媒体的本质改变。反之,传统媒体的范式、传统、理性和选择会为新媒体的嘈杂、繁复、拥堵,疏通道路、理顺秩序、建立逻辑、洗清混浊、凸显权重,为拥有新技术的新媒体稳根、定神、醒脑、清心。

二是中国出版人、期刊人对自己的事业依然充满信心。期刊的阅读市场永在,期刊的拥趸、受众、铁杆读者永在,期刊服务的空间永在。若干年后,人们会发现,在相互的争夺、替代、交织之后,纸介媒体、流媒体、网络媒体共融、共荣天下的格局依然存在,彼此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提携,构成期刊形态现代化华丽转身、转型的全部乐章。期刊前途光明,市场广阔,事业辉煌,会以自己的欣欣向荣向世人做出更充分的证明。

三是期刊的生命常青。不仅仅在于自身业态的变化,不仅仅在于新技术全方位进入,不仅仅在于互联网全方位干预,期刊生命的本质在于它的宏观视角,在于它的微观操作,在于它的前瞻思维,在于它的深度挖掘,在于它的质地、质量和品质,在于它的风格、品格和品位,在于它的进取、积极、引领,在于它的温馨、贴心、精神抚慰、人文关怀,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容纳大千世界。自从人类把期刊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之后,期刊就永远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个符号、一个窗口、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

中国的刊博会是向国际社会发声,中国将由期刊大国向期刊强国迈进,中国将由论文大国向学术强国迈进,中国将由期刊进入世界之林向期刊立于世界之林、向期刊引领世界之林迈进。中国的刊博会是向中国的出版界、媒体界、知识界宣示,期刊将不负时光、不负众望、不负责任与使命,在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进军中,当好桥梁、当好阶梯、当好台基、当好支撑,在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生活、服务社会前行之中,做大做强,竭诚奉献,砥柱中流,浪遏飞舟。中国的刊博会是向期刊界各位同事同仁呐喊:我们万众一心,前进、进!

中国期刊人的光荣使命

2014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关于“国际、创新、发展”的主题词,顺应了时代脉搏律动,顺应了期刊发展趋势,笔者从科技期刊、社科期刊、大众期刊不同层面,谈谈期刊同事们的责任和担当。

第一层意思,中国期刊如何面对全球化、一体化——科技期刊要再创新、敢担当。从经济总量看,中国是世界第二,据说不久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有人按世界平均价格折算,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但是,我国的GDP是怎样的构成,很少有人去分析。从国际贸易角度看,我国的制成品出口远远超过美国,雄踞世界第一,出口贸易额上去了,可是这种一直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劳动成果输出,最后形成的利益价值几何?我国付出的材料成本、廉价劳动力收入扣除以后,几百美元的产品,售价绝大部分是在付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费用。

技术含量、精密生产、高新科学技术的欠缺,形成价值链高端对低端和末端的大肆掠夺和剥削。消耗你的廉价劳动力,消耗你的原始生产资料,消耗你的环境资源,处在生产链的低端,我国只不过是加工制造大国,也是被现代科学技术奴役,被现代科学发明、创造和管理欺负的大国。在社会创造、核心技术方面,我们被动、委屈甚至屈辱的现实,怎么能够用一个虚高的经济总量所替代?连美国正直的知识分子都认为,这种计算方式是不科学、不公正的,应当找到一条正确计算经济总量的路径和标准。我们更不能被这些数字误导。

有人统计过,世界顶尖级技术、高新科学技术,或者说一流科学家,我国只占4%,而美国占40%。艾立民先生每每讲到这里总是提醒我们,这都是中国期刊人未来需要承担的责任呀!邬书林先生讲,科技期刊在社会创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用了一个数字——80%,80%的科技创新成果是通过我国期刊呈现出来的。这是对我国期刊界的激励和鞭策。如何提升整个社会创新创造的品质,提升我国经济总量中知识产权的比重,提升制成品出口贸易中高新科学技术的含量,期刊人的责任担当不能回避、无法推让。

习近平总书记讲,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几个牢牢把握”如雷贯耳。一是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能够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和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三是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在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也是为了生存、为了幸福,我们期刊人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扭住不放”,“敢为天下先,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我们不创造什么,不发明什么,我们要引导中国科学技术的创造创新,引导中国社会的创造创新。

第二层意思,解放思想,共享人类文明社会的精神成果——社科期刊要勇开拓、敢担当。知识、智慧本身没有阶级属性,没有意识形态属性,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具备,可以掌握。知识、智慧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更有人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于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于各国出现的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创造的科学文明成果。

哲学社会期刊要勇于进入世界话语系统。不能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就永远鸡说鸡话、鸭说鸭话。要承认人类有史以来许许多多的政治文明、社会文明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包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大胆借鉴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将会促使我们更好地走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科学地对待传统,对待经验。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但经验只有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使用;条件变化了,环境变化了,就要寻找新的经验,总结新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大宝库,可以为今天借鉴,可以为世界借鉴。但是,传统文化不可能完全解决如今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现在时代全球化进程中的全部问题。我们习惯讲这道理、那道理,说孔子、老子几千年前就讲过了,甚至说他们对今天的数字化、信息化都有预测,但是那些只能是自欺欺人。

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形成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进化的指导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要走在社会变革的前面,要把握大趋势,俯仰大局面,研究大事情。要考虑对不同层面人群的通识教育,把各路经典首先装进人们的头脑中,首先是装进各级、各层管理者的头脑,让经典成为人们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智慧伙伴。要考虑对新思想、新见解、新观点的融合与吸收,让世界的理论创新为我所用,成为我们的工具和桥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训是深刻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交流互鉴,不断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能否不断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能否不断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中国期刊要永远做学习、消化、传播的加速器,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对话,发现、承载和传播一些优秀文明成果,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发展我们的文化,做实做强我们的文化。

第三层意思,提升感性素质,激发感性智慧,倡导感性文明——大众期刊要育文化、敢担当。苹果产品的出现,一花开放百花杀,很多手机厂家、平板电脑厂家倒闭。苹果产品除了方便快捷以外,界面友好、外形美观大方、模样别致新颖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充分的审美元素和感性知觉。一波手机轮回,赚走市场上多少银子。乔布斯讲过,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品质是什么?是功能质量(使用方便)+感性质量(审美愉悦)。

社会教化、社会影响,或者市场竞争力,又何尝不是如此?功能强大和品相优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大众类期刊要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人的感性素质上下工夫。文化人心、文而化之,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文明、社会进步是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的。9月17日,笔者看到《湖北日报》还在教导我们,城市的发展受产业科技的影响,以十年计;受文化的影响,则以百年计。期刊人,你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不十分经心。

期刊不朽!期刊可以是纸介的,可以是流媒体的,也可以是网络形式的,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仍然在内容,仍然在你承载了什么样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和帮助;在编辑出版人的选择,对信息的选择,对创新、创造的选择,对载体、对形式的选择,对美好、美丽的选择;在于期刊对发展的综合思维,对世界走向的深度把握和掌控,对未来的精致眺望。我们讨论国际化、数字化,讨论融合、市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内容,是内容制胜、内容为王,最后的胜利是取决于你作为期刊出版人为社会准备了什么样的文化传播。你的价值、奉献,或者说你生存下去的理由,都在于你对文化科技、政治、社会、文明的不断认识、不断把握和不断选择。

(作者系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

(本文由作者根据其在2014年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