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左二)、校长董奇(左一)和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左三)、副总编辑刘伟出席揭牌仪式。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本报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靳晓燕)27日,光明日报社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共建新闻传播学院协议,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正式揭牌。这是光明日报社与北京师范大学适应国家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和媒体变革、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新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等出席会议。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受聘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这所新闻学院,是在新闻传播界对全媒体人才强烈渴盼和期待声中孕育而生的,一诞生便呼吸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鲜空气,沐浴着改革创新的明媚阳光。”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表示,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这次光明日报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不妨把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融媒体”人才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关系深远。要打破常规,改革创新,把最新的需求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时代有所作为。
当传统新闻传播理论面临着巨大冲击,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调整之时,作为培养媒体融合时代卓越人才的重要举措,新闻传播学院将有怎样的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在“融媒体”、新媒体传播最前沿领域,所有的专家都是“学生”,所有新闻院系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有学校都是“零起点”,这给新组建的新闻传播学院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夯实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媒体素质。坚持推动“记者编辑进课堂、教师学生进媒体”,让兼顾业界前沿与媒体实操的导师团队、精品课程、教材案例,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新闻教育资源。坚持建设好光明日报实习基地,积极发挥双方资源和人才优势,将实践延伸到新媒体探索研发的第一线,让师生真正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引领者,成为新型媒体业态的开创者,使学生始终站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最前沿。
接过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聘书,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思考的是什么?
“新闻追求‘新’。新闻实践者要报道什么新?新闻教育者要面对什么新?新形势、新常态、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规定,还有新观点、新思潮。面对这些‘新’,国家层面的答案是:根本出路是创新发展!而我们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结果应该是衍生出新产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用新的技术手段传播中国声音。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的办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新闻实践并重,开门办学,多元化教学。我们的目标是:顺应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发挥各自优势,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先进的新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为依托,把传统新闻学课程和现代传播学课程相整合,着力培养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秉持新闻职业操守的一流全媒体人才。”
据悉,学院将设立中华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中心、国情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教育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若干研究平台。新闻传播学院还将通过理事会制度,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体系,争取在全国高等新闻教育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