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2期

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比较

赵前卫

2014年12月05日08:27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移动互联时代,微信与微博成为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和信息获取平台,但在微信和微博中谣言传播泛滥,污染传播生态,影响正常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本文从平台属性、用户关系、信息内容、平台开放度、信息甄别机制五个方面,比较了微信与微博的信息传播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谣言的内容、谣言传播效果、辟谣机制三个方面比较微信和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关键词:微信;微博;谣言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上最常用的两大社交应用软件,一是微信,一是微博。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数据,目前微博注册账号13亿,微信用户6亿。基于移动互联的便捷、随时随地、碎片时间阅读,手机上的微博与微信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与社会交往的主要工具。在获取的海量信息中,常常夹杂大量的谣言,肆虐的谣言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正常生活,扭曲社会心态,污染传播环境。谣言在微博和微信中的传播各自有什么特点,传播机制有什么不同,传播的内容有什么差异,辟谣方式有什么不同,本文将作一简要分析。本文微信谣言传播主要研究朋友圈的谣言,不包括微信公共账号。

一、微信与微博传播差异

(一)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1]。作为一种即时通信软件其最基本功能是聊天,微信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微信基于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添加好友,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网络虚拟世界。无论是点对点聊天还是群聊,朋友之间的交流是其根本。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的基本功能是信息的获取与发布。在信息获取方面,用户通过关注他人,获取关注对象发布的信息。在信息发布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功能,对外发布信息,并且能够通过转发、评论等功能实现对他人信息内容的再次发布和互动。

(二)用户关系:强关系与弱关系

微信是强关系传播,微博是弱关系传播。强关系和弱关系这一分类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最早提出,强关系是指现实生活中同质化程度高、联系紧密的人,如亲戚、朋友、同事、同学;弱关系是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微信中好友基本上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延伸,和现实社会交往有高度的重合,所以说微信是一种强关系传播。而微博则在维系这种强关系的同时,促进了弱关系的拓展:一方面,微博能够将具有共同特征、兴趣爱好的用户联系到一起,促成弱关系的发现与交往;另一方面,微博通过关注、粉丝、转发、评论等功能,以信息流通的方式促进了弱关系的构建[2]。“强关系”更多传递信任感与影响力等资源,并带来感情支持,而“弱关系”更多传递信息与知识等资源。

(三)信息内容:私人话题与公共信息

微信作为朋友聊天工具,主要内容是和个人生活相关的私人信息,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也大多是生活感悟、每日的生活动态,比如今天吃了什么美食,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而对自身之外的公共事件很少关心。这种现象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微信产品的社会化关系网络属性决定的。与微信不同,微博关注的大多是公众话题,如食品安全、环境问题、反腐败、司法公正、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从一定程度上说微博是一个公共舆论场和意见集散地,社会化信息网络属性决定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发布者为了吸引关注,增加粉丝,倾向于选择发布和公众利益相关的能够吸引关注和讨论的信息。

(四)平台开放度:私密性交流与开放式共享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微信是以关系为核心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社交工具,用户之间的对话是私密的。即使是在朋友圈发布信息,对你进行评论的朋友如果彼此之间不是好友,双方也是无法看到评论内容的。微博是一个公共平台,一个信息发上去后,不管彼此是不是好友关系,人人都可以看到。微博的传播模式是通过一个个节点对外公开扩散,发布一个信息后,关注你的粉丝进行转发,粉丝的粉丝进行再次转发,可以无限扩散,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

(五)信息甄别机制:自净力弱与自净力强

当出现不实信息时,微信缺乏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具有自净功能。微信属于亲人、同学、朋友等私人小众圈、熟人圈,因为是熟人彼此信任度高。当一位好友在圈内发布不实信息时,出于现实中的信任度,较少有人质疑,即使有人心里有怀疑,也会碍于情面不在朋友圈中指出。微博属于公众意见平台,具有对不实信息的自我净化能力。当微博中出现不实信息时,微博可以通过用户生产内容来互相质疑、印证、纠错、补充,在良性互动中不断地去伪存真,接近事实真相,最终在网民的质疑和寻觅中,不实信息会被真实信息所取代。

二、谣言在微信与微博中传播差异

基于微信和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差异,作为一种畸变信息的谣言在微信和微博中传播也显示出不同的传播特性,谣言传播差异主要表现如下。

(一)谣言的内容差异:微信多私人生活类谣言、微博多公共话题谣言

微信主要用于熟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朋友圈中发布的信息多是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微信中的谣言也大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有网友总结的2014年上半年传播甚广的微信谣言:微信圈里点赞扣费、牙膏管底部细节可看出牙膏成分、小龙虾是虫,不是虾、使用微波炉致癌、去掉车牌小圆点,可防止电子眼拍照、电脑前放仙人掌能防辐射……。相信大多数的微信使用者都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见过这些谣言,有的甚至参与过转发,这些谣言共同的特点是和我们每日生活密切相关,看上去又是善意的提醒。

而微博谣言往往和社会热点事件密切相关,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突发事件还是群体性事件,只要事件重大,和大多数人利益相关,能够引发关注,都有可能成为微博谣言的指向。特别是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因事发突然,事件真相和背后原因一时未明,加上官方权威声音暂时的缺失,于是在微博上就会出现各种猜测、推理、解释和所谓的事件真相。如今年发生的云南暴恐袭击、马航失联、招远麦当劳杀人事件、云南鲁甸地震,每个事件发生后都伴随着谣言的传播,而微博是这些谣言传播的最重要的平台。

(二)谣言的传播效果差异:微信谣言传播范围小欺骗性强,微博谣言传播范围广易认别

基于微信平台的私密性,谣言的传播基本是在朋友圈中,而微信个人好友数量的上限是5000个,一旦满员将无法继续添加,人数的限制意味着其传播范围有限。虽然传播范围小,但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基本上都是熟人,好友相互之间信任度高,交流频繁,谣言传播到达质量高,更易信以为真,对个体的影响大。有网友指出“不是微信生产了谣言,而是谣言利用了朋友圈。”相对封闭又有门槛的微信圈子,使微信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欺骗性,谣言出现后,在封闭的小环境中渗透性强。即使大环境中出现了辟谣信息,也很难覆盖到微信朋友圈。特殊的传播生态,使微信中的谣言更易被相信,又使辟谣更为不易。

作为公共信息传播平台的微博,因其开放性、节点式、核裂变式的传播特点,一则谣言从信源发出后,经过粉丝,粉丝的粉丝,粉丝的粉丝的粉丝无数次转发之后,可以在短短的一两小时内传遍整个网络平台,极具吸引眼球的谣言信息,甚至会出现刷屏现象。虽然微博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但因其是公开传播,人人可见,一些了解真相的微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出面辟谣,谣言更易被识别,虚假的谣言寿命往往很短。

(三)辟谣机制:微信辟谣尚在探索,微博辟谣机制成熟

微信的私密性交流和熟人圈子化传播决定了辟谣效果的有限性。因为微信的私密性交流,一则谣言出现后,主要在朋友圈传播,对于谣言的评论圈外人也无法看到,因此在谣言被质疑的过程中能看到的人也非常有限。又因熟人小圈子传播,用户的思想价值观、知识水平较一致,对不实信息的辨别能力水平差不多,谣言出现后,自净能力弱。熟人之间碍于情面,即使有人发现是谣言,也不加以指出。因其辟谣效果有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则谣言,微博上已辟谣澄清,而微信中还在四处转发。由于微信谣言的猖獗,最近腾讯对微信抵制谣言侵蚀提供了三大系统,分别是:技术拦截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和辟谣工具[3]。这三大系统对微信公众号谣言的治理效果较好,但对朋友圈的谣言治理效果有限。

微博的开放传播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自我净化机制和舆论对冲机制,谣言在微博上相对容易被识别和遭遇挑战。经过长期的运营,微博在处理谣言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机制。微博会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发现不实信息。对谣言的处理主要依据《微博社区公约》和《微博社区管理规定》。对于被举报的情况,微博将就事件建立网页卷宗,以微博通知的方式请当事人进入网页卷宗举证或自辩,并从微博专家委员会中随机抽取9名成员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微博将完成对违规内容、账号的处置和公示,并以微博通知的方式告知。对发布谣言的账号,将根据危害程度做出从标注“谣言”到冻结账号等不同的处罚。(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

 参考文献:

[1] Vachel.微信到底动了微博的什么奶酪[OL].http://www.huxiu. com/article/2956/1.html.

[2] 谢耘耕,徐颖.微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传播,2011(4).

[3] 网易科技报道.微信回应网信办规定:为抵制谣言建了三大系统[OL].http://tech.163.com/14/0807/15/A32BO6SV000915BF.html.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