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2期

CBS和TVB罪案剧的创作模式与社会效应分析

——以CSI:Las Vegas和《法证先锋》为例

余  妍

2014年12月05日13:2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在电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电视剧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式。罪案剧作为电视剧的一种重要类型,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美国CBS和香港TVB罪案剧的制作模式是什么样的?CSI:Las Vegas(《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和《法证先锋》是否展现了真实的拉斯维加斯和香港的城市面貌?现实生活是不是充满了暴力?真实的犯罪是不是有预谋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犯罪?司法科学真的有如此先进吗?罪案剧是在教人破案还是在教人犯罪?此文旨在通过对罪案剧创作模式和社会效应的分析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罪案剧;《犯罪现场调查》;《法证先锋》;创作模式;社会效应

罪案剧,即犯罪题材电视剧。目前国内外对于罪案剧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在美剧的划分类别当中,罪案剧属于情节系列剧。在中国,有人将罪案剧称为破案剧或涉案剧。鉴于此,笔者倾向于把推理剧、刑侦剧、警匪剧、悬疑剧、犯罪剧等统称为罪案剧。而在罪案剧的制作方面,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TVB(香港电视广播公司)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一、背景介绍

CBS曾经推出了很多经典的罪案剧,如:CSI(犯罪现场调查)、Criminal Mind(犯罪心理)、Elementary(基本演绎法)、NCIS(海军罪案调查处)、Numb3rs(数字追凶)、Cold Case(铁证悬案)等。CSI,全名为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译为《犯罪现场调查》。CSI系列分为拉斯维加斯篇、迈阿密篇和纽约篇。CSI:Las Vegas(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于2000年在CBS首播,是CSI系列最早播出且播出最久的一部剧。本片共获得包括6次艾美奖的12个重大奖项,被提名46次,是CBS连续好几年的年度收视冠军。CSI:Las Vegas讲述的是拉斯维加斯的一队夜班犯罪现场调查员通过找寻命案案发现场的指纹、鞋印、子弹壳、血迹、毛发、纤维、尸体伤痕等,再运用科技手段分析,配合刑事警察局侦破案件的故事。

TVB近些年播出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罪案剧有:《刑事侦辑档案》系列,《鉴证实录》系列,《O记实录》系列,《学警》系列,《古灵精探》系列,《法证先锋》系列等。法证先锋系列第1、2、3部在TVB年度收视排名分别是2、4、1名,直播收看人数都在200万以上,平均收视点分别是33、32、33。《法证先锋》的破案团队是由法证部和法医部组成,法证部专责在犯罪现场辨证、采证与化验证物,法医部负责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

二、基本相同的创作模式

1.相同的题材选择。TVB和CBS罪案剧的题材选择相对于内地罪案剧来说都非常广泛,而且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如下表所示)。其中CSI和《法证先锋》的都是法医、法证题材。

除了以上题材外,国家安全、卧底特工、谈判情报等题材也是如今CBS和TVB比较喜欢创作的题材。

2.相同的叙事结构。罪案剧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连续剧的形式,即全剧都是在讲述一个并不复杂的案件,剧情逐步发展、最后水落石出。第二种是“单元剧”模式,即每篇独立成篇,案件独立。第三种是把单元与单本统筹到了一起,拟合出“戏中戏”的结构,即单元案件是独立的,但各单元之间有着潜在的微妙关联,它们都只充当一个大案件的组成部件,而这个大案,是贯穿全剧的隐形线索[1]。CBS和TVB电视台普遍运用“单元剧”的模式。CSI每集讲述一个或两三个案件,除了个别案件属于连环杀手,如第七季的第七、十、十六、二十四集和第八季的第一集都讲述的是微缩犯罪现场模型案外,其它大多独立存在;《法证先锋》系列平均每两三集一个案件,比如第二部共30集,讲述了11个案件,每个案件相互独立存在。除了CSI和《法证先锋》外,CBS的罪案剧《犯罪心理》《基本演绎法》《海军罪案调查处》,TVB的罪案剧《谈情说案》《鉴证实录》《刑事侦缉档案》等都是“单元剧”的叙事模式。

3.相同的视角选择。视角选择可以分为两种: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向观众展示一切;而有限视角是通过某个人、某件事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全知视角的难度很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叙事表达方式。全知视角在日本罪案剧中应用较为普遍。比如:日剧《神探伽利略》第一季第一集的“人体自燃”案件开头就在案发现场介绍了作案人和作案方式,而剧情侧重于对案件侦破的表现。有限视角的运用在罪案剧中比较常见,也比较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即从个别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CSI中运用较多的是有限视角,每集的开头描述案发现场,案件的人物、起因都没有介绍。《法证先锋》同样采取的是有限视角,即从凶案现场出发,法医和法证分别对尸体和证物进行取证并分析化验。

三、社会效应分析

1.“冷酷世界症候群”(mean world syndrome)病症蔓延。葛伯纳(George Gerbner)提出的“冷酷世界症候群”是指受众在长期观看充满打斗和暴力的电视节目之后,就变得冷漠、自私、缺乏同情心、甚至引致侵略行为。他运用“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研究电视暴力的社会影响,发现一个人如果接触电视暴力越多,就越缺乏安全感,同情心减弱,对暴力“脱敏”,变得麻木不仁,而且对暴力的需求日益增加[2]。电视节目中出现大量的暴力特写镜头容易给受众传递错误的信息,尽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暴力事件的概率比较低,但许多人因此认为这种可能性很高。

罪案剧CSI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暴力特写镜头,比如从湖中捞起的一条大腿,被小鸟叼走的人的眼球,解剖台上裸露的尸体,屠宰场绞肉机里面的一只人手等,这些镜头的存在往往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亢奋。《法证1》第一集就有一桩灭门惨案,现场血淋淋的尸体和打斗痕迹。用特写镜头加上特技可以使观众看到尸体内部的生理构造,满足了普通人的好奇心和窥视欲,使其进入一种消极而有快感的精神状态。罪案剧多多少少都存在暴力镜头,但是暴力特写镜头的过分展现则会让受众执迷于寻找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而在电视节目中可以得到满足的快感,并出现“冷酷世界症候群”的病症。

2.“脑海图景”(pictures in our mind):犯罪是有预谋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评论家李普曼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一书中指出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新闻媒体去了解身外世界,因而人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而是对媒体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产生了“脑海图景”[3]。“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具有象征性事件的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受众所展示的环境。事实是我们对犯罪的直接体验几乎没有,对犯罪事件的感知越来越依赖于传播媒介。罪案剧中展示了大量有预谋的犯罪,很容易让我们误以为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是有预谋的。

罪案剧中罪犯的种类多种多样,TVB和CBS罪案剧中主要涉及的罪犯是:吸毒者、同性恋者、卖淫者、精神分裂者、绑架犯、恋物癖、极端宗教信仰分子、种族主义者、恋童癖、食人狂等。然而,罪案剧所呈现的预谋犯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现实生活中的犯罪行为以随机犯罪为主,变态狂和连环杀手绝大多数也只存在于艺术作品当中。2011年,昌平区法院对该院审结的273起故意伤害案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表明,在主观上预谋犯罪的刑事案不足10%,多数犯罪属于临时起意[4]。罪案剧着重表现预谋犯罪是为了突出案件的复杂与侦破的艰难,这样就可以让故事更精彩、情节更曲折、观众更爱看。

3.CSI infection(CSI感染)。2000年CSI系列开始热播以来,除吸引了世界范围的观众外,也逐渐受到了美国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批判。传播学界、心理学界、司法界、法医学界都对其社会效应表示担忧。因《犯罪现场调查》之类罪案剧对司法科学的过分夸大描绘而对公众认知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CSI感染[5]。CSI感染的含义包括:CSI和同类剧的播出使得陪审员们过分要求司法证据而不怀疑证据的真假;大学阶段法医学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大幅增加;影响犯罪行为模式等。

犯罪剧的叙事重心应该是运用调查、思考的方法得到事实真相。然而,无论是CBS还是TVB都把展示新科技而非逻辑分析作为罪案剧的重要造型元素。CSI和《法证先锋》中出现的高科技技术有:模拟解剖,三维还原现场,模糊图像还原,人脸还原技术、弹道学、法医毒理学、DNA破裂鉴定、咬痕与血型分析等。但是,罪案剧中破案所用到的科学技术往往被夸大了。在《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第一季中,调查员制作了一个伤口的石膏模型,并用其来确定造成这一伤口的作案工具类型,然而在现实中,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做到。罪案剧的播出所造成的广泛社会效应是真实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美国CBS电视台和香港TVB电视台运用其经典的罪案剧创作模式,除了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对社会大众进行了相关专业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外,还使观众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要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思考。(作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广播电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戴瑶琴.国产推理题材电视剧现状分析[J].中国电视,2010(9).

[2] Gerbner,G.,&Gross,L.(1976).“Living with television:The violence profile.”I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6.

[3] Lippmann,W.(1922).Public opinion.New York:MacMillan.

[4] 中国新闻网.调研称伤害犯罪预谋并不多 多因琐事口角引起[EB/OL].http://www.chinanews.com/fz/2011/07-18/3190167.shtml. 2014-03-31.

[5] Lawson T F. Before the verdict and beyond the verdict: The CSI infection within modern criminal jury trials[J]. Loy. U. Chi. LJ, 2009, 41: 119.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