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4年·第12期

浅析IPv6对下一代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影响

邓亚丽

2014年12月05日13:26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将会引发社会新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大转变。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相对于IPv4,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网络更加安全可靠、网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而且,IPv6与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将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同时,IPv6对于国际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IPv6对于下一代互联网以及信息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下一代互联网;IPv6;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传播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使Internet的应用和规模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人们对互联网的规模、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以IPv4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互联网面临重大的技术挑战,包括地址资源紧缺,网络安全漏洞多,网络服务质量不高,网络性能和带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固有缺陷,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在地址容量、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从IPv4逐步过渡到IPv6,并且以IPv6技术为核心来建设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这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一、IPv6的优势

以IPv6协议为核心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将具备网络传输速度更快、网络规模更大、网络更加安全、网络应用更加广泛等特征,这同时也是IPv6固有的优势。

(一)网络更加安全

IPv6网络上防病毒、防攻击、防入侵等网络安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技术上来说,下一代互联网可在网络对象接入时,对其进行识别并且访问授权,这种数据加密的做法,增强了网络对象身份认同的机制,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从网络体系结构上来说,IPv6技术能保证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使网络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且具有信服力。

(二)网络管理更加有效

IPv6可发挥管理有序、运营有效和维护及时等作用。但是目前下一代互联网管理系统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面向IPv6的网管技术也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化方面很不成熟。所以需要克服原有IPv4网络管理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完善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

(三)无线和移动技术更便捷

互联网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为实现信息社会人们在任意场所不断获取海量信息的需求,下一代互联网必须全力支持无线接入及移动漫游的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者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进行了移动网络接入活动,因此,大力建设、快速提高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应用迫在眉睫。

二、IPv6引发信息传播新革命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以IPv6为核心,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以其他技术为先导,直接支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引发社会新需求、改变社会发展方式。IPv6、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最终改变人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应用等各个环节。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PC互联网,其采用移动终端接入到无线通信网络,并获取业务和服务。在IPv4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没有发挥出它的价值。其体验差,费用高,终端设备缺乏等缺点制约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同时IPv4容量有限也无法解决设备对网络地址的巨大需求。

IPv6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网络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同时,IPv6在移动性方面的改进也让移动互联网更加稳定。而安全性的提高也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车载终端等通过移动网接入网络,随时随地享用公共网络的服务。同时,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终端即时通讯、视频、游戏、音乐、位置服务、移动广告等应用将得到爆发式的增长,互联网结合移动通讯在业务上也将得到更为深度的融合,所衍生出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移动互联网这些重大变化对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将带来基于位置的信息传播革命。目前具有这种基于位置的信息传播模型式的程序已经出现,如微信、打车软件等。在未来,信息的传播、接收是随时随地进行的,全民记者不再是梦想,移动互联网将是随时发布信息的基础。

(二)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在1999年被提出来,但直到近几年才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究其原因,物联网所使用的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大的进展。IPv6的产生给物联网带来了新的突破。

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意味着将来可以实现把所有物体都接入到互联网。首先面临的将是对网络地址的巨大需求,而IPv6可以提供足够的地址。其次是对网络拓扑结构的一次考验。根据联网物体的属性,通信内容的特点,传输介质的使用,连接协议的选择,以及物体位置的移动等等,网络环境将会不断变化。IPv6提供了自动配置,邻居发现等功能以及对路由增强的实现,可以让设备更好地接入到网络,并进行设备间的通信。IPv6安全性的改进让通信更加安全,避免了信息泄漏造成的对联网设备的恶意破坏。

从传媒信息传播的角度,物联网对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就传播者和受众来讲,物联网会进一步拓展与扩大人类传播信息的能力。物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互联网的意义,实现人与物的交流与对话,形成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同时,新的视听体验与阅读方式也将产生,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方式也要顺应新的阅读方式,生产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内容。

对于媒介而言,物联网是新的媒介融合平台。物联网将突破互联网的限制,融入到信息技术的各个领域,包括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介。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提供将突破单一的渠道,用户信息选择渠道也因此向多样化发展。

三、IPv6将导致国际信息传播流的不平衡

目前互联网的一个现状是信息传播资源仍然稀缺且分配仍然极为不平衡。究其深层原因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掌控了本就稀缺的世界信息传播资源, 在信息传播技术的研发上也走在前列,知识和相关资源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上,令发展中国家丧失了商业主动性,同时获取和使用信息传播资源的成本变得过高。在现有发达国家的分配体系中,他们自身占尽优势,国际传播的生态环境已经不是平衡的状态,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这种不平衡在长期的国际信息传播生态中保持着稳定的状态,一时间很难有所改变,因此,寻找对症的突破口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全球IPv4 地址资源总库和各子库的逐渐枯竭,IPv6 可能提供比IPv4 多达40亿倍的地址资源,足以解决地址资源匮乏问题。第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和应用都由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掌握了主要信息传播资源,发展中国家掌握的资源是极其稀少的,发达国家因此掌控了国际传播的秩序。IPv6技术的出现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发展中国家掌握重要信息传播资源的契机,着重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在研发和技术上掌握主动权,这将会成为建立新的国际传播秩序的一个机遇。

随着我国信息传播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使用终端设备数量越来越多,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明显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需求,IPv6取代IPv4,是以最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要建设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许多内在特效都是必须的,如安全性、可控制以及扩展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都将进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中,这其中一个关键的推动力就是进行全球性的合作。初期,像美国、日本等拥有先进研发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IPv6的过渡政策,在多个领域先行一步。在技术标准领域,许多研发组织也在积极推动IPv6技术的应用。目前,IPv6在接入网领域的应用已有明显突破,已有一些网关企业和家庭网络终端设备中实现支持IPv6,但有一点不能忽略,国际信息传播流的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是个持续待解决的问题。

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样,信息传播系统也将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推动之下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具有传媒性质和特征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对于传统媒体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格局将会形成巨大挑战,传统媒体应该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自己,突破固有的局限,抓住在变化多端的信息时代的生存机遇,努力在内容生产的基础上,做好新媒体的转型。(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李静.我国IPv6大规模商用驱动力不够[N].经济参考报,2011-9-13.

[2] 王妍,张作泉,于洁.IPv6与移动互联网[J].沈阳大学学报,2004(2).

[3] 任丹,赵鸿燕.物体即媒介:物联网的传播图景与伦理困境[J].新闻前哨,2011(1).

[4] 石长顺,石婧.物联网的传媒化生存[J].新闻前哨,2011(1).

[5] 叶昭.叶梧.IPv6技术及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综述[J].机电工程技术,2005(7).

[6] 杨芳,王瑶,赵峰,吴凯峰.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力信息化,2007(12).

[7] 徐佳.下一代互联网:中国参与构建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新起点[J].新闻记者,2012(5).

[8] 建设下一代互联网需要紧迫感[EB/OL].http://www.edu.cn/li_lun_yj_1652/20081202/t20081202_344161.shtml.

[9] 汪斌强,邬江兴.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分析[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3).

[10] 申琰.建立和完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的几点思考[J].当代世界,2012(3).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