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微信参与社区管理的可行性与对策分析

——以“蓝天阳光和红谷世纪花园花园”为例

胡涛 潘文

2014年12月08日17:0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在传媒分众化的今天,微信的封闭性和庞大的基础群体性为微信参与社区管理提供了初始条件。而也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开通社区微信参与社区管理。本文使用观察法和调查法,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社区微信开通现状、社区情感状态、社区人员微信认同进行调查,以此对社区开通微信参与社区管理的困境和可能性进行分析,为社区开通微信参与管理提供可行性。

关键词:社区参与 社区微信 社区管理 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商品房的不断增加,网络社区的兴起、人口流动性的增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日渐下降,居民邻里互动减少、社会参与水平也愈加低下,现代城市社区的归属感严重下降。换言之,传统意义下的社区已逐渐发生改变。而作为社区管理者的居委会,其所处地位和处理事情的形式也面临挑战,而现今流行的众多社交网络平台在社区管理上也难有长期成效。微博、论坛、人人以及其它平台在社区传播方面都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

微信,现作为最热门网络社交平台之一,开始成为下一个改变目标,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现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创新社区管理的方式也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社区所接受并采用。在十月份利用百度进行“社区微信公众平台”的搜索,得出的数据显示,10页100条信息中,社区开通微信社区管理公众平台的新闻多达86条。由此可见各类社区看到的微信在社区管理上的可能性。

据调查,近几年中国各城市有条件的社区都在努力创建社区服务微信平台,无论是发达的北上广,还是发展稍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上海为例,目前已有多个区或街道一级的电子政务服务开通了微信平台,向普通民众提供社区政务信息、社区公共服务查询和预订,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推广和报名等多种社区政务服务,以及社区民生服务。根据上海互软电子政府创新体验中心在行业研究过程中了解的情况,普陀区曹杨街道、浦东新区金杨街道,以及闸北区、闵行区的多家单位,都在利用微信平台提供社区政务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微信由于立基于手机的方便性,获得了人们的亲睐。然而作为一种新方法,在许多社区的开始阶段都会想到社区管理要不要利用微信,而且在回顾之前网络产品在长期上的难以支持上不难以看出微信管理也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为此选取了南昌本地小区进行观察,并结合对群过各地不同类型的社区微信的观察和比对,得出微信参与社区管理的可能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微信参与社区管理的现实困境

根据对多个微信关注以及对两个文化水平不一的社区的观察和访问发现微信公众平台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多数社区并没有采用这种管理方法,大多数是没有想到,亦或是管理人员本身对微信等网络产品的不熟识。而且多数居民对此有想法但不热切。在调查中发现小区居民小众化交流圈明显,社区认同感偏低,而且社区人口流动性较大。对于社区管理问题热切程度偏低。根据对微信的关注,微信服务大多停留于纯粹的提供信息服务,缺少必要的其他功能。亦或者以知识水平中高型的红谷世纪花园为例,社区存在QQ群和以微信为基础朋友圈,但是都缺乏一定的推广或是发展受限

为此我们在南昌新建县选取了文化水平偏低的蓝天阳光社区和文化水平较高的红谷世纪花园社区针对微信的普及度及社区参与度进行问卷调查,共有样本数80份。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活动的缺乏使得社区活动的参与度非常低。

微信在社区管理上的提出和应用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微信是一个正火热的新媒体产品,它的应用在初期必定会有问题重重,社区活动、交流方式、情感归属,科技自身的问题都有可能对微信在社区管理上的应用产生影响。

第一, 社区本身的活动较少影响社区归属感也影响给予微信的网络社区的构建。公众平台所打造的网络社区服务平台必定是一个基于自我本身社区的网络平台。而为了达到微管理的目的,首先需要让社区居民关注,而这中间的关键点便是找到居民的共同关注点,也就是社区本身。只有社区现实问题才能凝聚人气。但是现实状况是, 社区本身活动的活动数量就稀少,能够持续吸引社区居民的焦点并不多, 社区居民线下活动的参与面也较窄, 而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也同时降低,对于网络社区的构建存在阻力。

第二,业主与居委会或是物业关系固化易使网络社区作用边缘化。在现实社区中业主与物业的关系呈现固化状态,工作模式和流程也成定式,即无事无联系,在商品房社区尤为明显。社区双方的交流更多的是停留在发布通知上,而这些也是通过贴公告来完成的。在老式社区,社区居民与居委会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其本身邻里关系也较为紧密,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也较高。商品房社区人际关系有别于前者,人际关系更为淡漠, 而居民的需求可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得到满足。网络社区本身用于对社区服务的创新与改进,而社区服务的固化形象容易使人们边缘网络社区。

第三,老年人是社区事物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网络社区的群众基础构成。这种年龄阶层的分化中使得关注对象更具体,然而这一群体本身的局限性又阻碍网络社区的快速形成。年轻人更能顺应时代发展,可同时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与认同感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愈加降低,而同时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老年人本身也更关注于现实的邻里关系也较能处理邻里关系,而对智能化设备容易存在使用不便也难以接受和学会使用,而且老年人多数使用的是功能机而非智能机。在调查中发现在中低型社区问卷中仅一位60岁以上的居民有使用微信的情况。

第四, 现实社区的利益关系可能影响网络社区的现实效果。首先,一般网络社区存在社区居民共享的认同价值,以实现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而公众平台本身的应是各方协商共有的,也是各方意见的中转站。也正是这点也决定了其具有的群众基础的庞大,而这凸显的其中一点便是隐藏的商业信息。但这些利益纠葛必须妥善处理,不然一则出于于商业利益的广告也可能压垮整个虚拟社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趋于市场化的商品房社区对于市场化管理也应倍加考究。

再则,如今人们出于生活或其他的因素,在使用网络社区时不可避免的会考虑到同区域内互相认识的情况,而这种认识会影响网络社区功能的发挥网络交往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创造的陌生感和私密感,能给人一种非常理想化的交流环境。而且处于隐私需要,以及对网络的不信任度,使得网络社区在管理上存在困难。在另一方面,不可能邻里所有人的关系都会非常好,但小范围群体交流圈却非常常见。众多的小范围交流圈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社区认同感但也一定程度上妨碍社区的广泛认同感。而且,社区成员关注点的外放而对与本社区内化视点的缺乏对于社区共同感的构建也成为严重问题。

最后,信息的延后性使得网络平台在突发状况下的作用大大缩减。在居民反馈到居委会接受信息,这中间存在信息接收的滞后性,而且不可避免,反之亦然。

网络社区的发展是在现实社区的发展遭遇科技冲击,碎片化现象愈加严重,社区归属感降低的情况下的必然产物,是顺应网络影响下的人际关系更多转向网络关系的现实需要。立足于现实社区的虚拟社区构建其必要性不容置疑,在网络影响下的今天,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本身就与网络密不可分,而突破现实困境的方法就只有在困境中寻找嵌套的可能。

二、现实与网络的嵌套可能

网络使用愈加广泛,其对于于人际传播的作用愈加明显。在网络的广泛影响下人际传播衍生出有别于传统传媒下的人际传播功能。在网络社区中使得“人们情感需求更加满足,关系范围扩大,交往状态更具理想化”。而网络粉丝群体的表现更趋于“平等、开放、自主和不稳定”。而且手机智能化的配备使得网络社区的积极影响有了更多的提升空间,而网络平台的构建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今科技发展提供的可能,进而促使完成对微信参与社区管理应用的最后一步的跨越。

微信时代的到来也赋予了微信在进行社区管理上的先天优势,而网际时代的交流使得我们更应当合理利用网络的作用,让交流和管理跨入社区管理2.0时代,

第一,服务的便利性.网络服务的开通其着眼点在于服务的便捷度,许多与社区居民相关的服务可以直接通过发一条回复或微信解决。在轩苑社区的公众号“轩苑_wghwxpt”中有九项标有数字的服务项目其中包含咨询医疗保险办理、低保申请、高龄补贴与老年人优待证、准生证办理、独生子女证办理等7条社区居民平日关心的内容,回复相应数字后,系统自动提供给居民详细的办理信息。而这种便捷对于所有年龄层的人来说都是最看重的。而这一点更能促使家里的年轻人帮助长辈学会使用智能化设备。

第二,服务的隐私性,每个人在寻求服务时是双向的封闭的环境,在微信里可以做到个人与后台的直接信息交流而无关于他人,利于隐私的保护。而且这种保护也在于交流反馈的非实名。当然在关于全区或大部分居民利益时可以公开。

第三,反馈机制的完善。服务的便利下同样不可缺少反馈。居民在通过网络参与社区活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许多切身感受和使用详情需要及时反馈给后台,并帮助后台完善服务,同时促进社区服务的改善。

第四,多方交流渠道的提供。社区认同感的降低其中主要因素便是邻里关系的弱化,生活小圈化。而网聚族的特点是“拒绝孤独同时喜欢通过网络同陌生人说话”,交流渠道的提供能促进小区内邻里关系的改善增加认同感,提升小区活动参与度,方便小区的恶更好的管理。同时,物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在平时有一定的交流。而且网络影响下的人际关系更倾向与平等开放和自由化,也更利于交流。据数据显示,在50份调查问卷中社区居民一般的交流行为处于见面时交流占45份,为90%的比例,交流形式单一。

第五,合理利用手机的便捷性与微信群体的普遍性。手机的便捷毋庸置疑,微信群体的普遍也是显而易见,但这种对于网络社区构建的有利条件必须合理使用,商业化操作极易引发居民反感。在对南昌红谷滩地区的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中低端社区的50份问卷中使用者多达36份,其中包含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另一个社区的问卷中数据显示,微信的使用为27/30.所以依此大致类推出微信在社区群体中广泛使用性。

除此之外,社区服务本身的改进与加强也是网络社区服务应努力的方向。社区信息发布也理应更具有社区化特点,符合社区多数人利益且与之相关。

总之, 网络微信社区的建设为城市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开创了一种新的局面,虽然因为受到现实的各种制约, 微信网络社区在构建社区认同、实现社区治理方面还有待改进, 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网络社区的全面推进,社区居民的全面认同,微信网络社区管理也将掀开新的一页,“微”管理的最后一步也不再是问题。(作者系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微信政务——社区政务服务的好帮手》,中国电子政务网,http://www.e-gov.org.cn/news/news007/2014-06-09/150229.html。

[2] 桂勇、黄荣贵:《城市社区: 共同体还是“互不相关的邻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年第6期。

[3] 钟云:《网络粉丝群体的传播特点及其心理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10 届硕士学位论文。

[4] 谢静:《虚拟与现实: 网络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互动》,〈现代传播》2010 年第 12期。

[5] 方雨:《一个物业经理对小区微信公众号的八点看法》,鞭牛士网站,http://www.bianews.com/news/88/n-401688.html。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