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

《四十九日祭》热播 导演张黎:太多惨剧不忍直视

邢虹

2014年12月12日08:29    来源: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太多惨剧不忍直视 太多救赎让人感动”

  根据严歌苓原著《金陵十三钗》改编的电视剧《四十九日祭》,12月初开播以来引发强烈关注。该剧导演张黎近日接受记者邮件采访,他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表达自己拍摄《四十九日祭》的心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他说,希望能有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出现。

  拍南京大屠杀是责任

  “这个题材容不得我们有一丝松懈和怠慢”

  “在我看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剧还不够多,希望能更多一些。”张黎说。他很喜欢一部捷克电影《利迪策大屠杀》,讲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对一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庄利迪策的屠戮。“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直到今天,很多捷克人还是会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利迪策’,纪念当年的死难者。”

  为了筹备这部电视剧,他带着主创花了最多的时间在查阅历史资料上。“这个题材容不得我们有一丝松懈和怠慢。在查找和寻访的过程中,有一些事让我很感动,在南京当地,有很多民间组织一直在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调查、取证和研究。历史绝不容许忘却,这也是我拍摄这部作品的态度。”

  张黎把拍摄《四十九日祭》这样的电视剧视为自己的责任,“当我们不断地挖掘历史、接近历史的时候,心理压力无疑是最大的。当大量史实扑面而来的时候,太多太多惨剧让人不忍直视,太多太多的牺牲和救赎让人感动,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张黎拍摄的题材都宏大严肃,他说:“我的年龄在这儿了,自然会沉稳一点。也许有人会说是局限还是什么,但对于《四十九日祭》这样的作品,我相信这种‘局限’是有好处的,它会提醒我在创作中时刻保持警醒、保持敬畏。”

  不排斥与张艺谋电影比较——

  “希望通过良性竞争,让下一部做得更好”

  电视剧开播之后,不少观众难免会拿来跟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作比较。张黎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篇幅长短,“因为电视剧篇幅更长,所以我们拥有更大的空间去塑造人物、丰富人物关系。人物立起来以后,事件的发生就有了充分的理由,这让整个故事显得更真实、合理、震撼。”他直言自己并不怕和张艺谋题材撞车,“南京大屠杀的题材在我脑子里转了几十年了。还是那句话,忘记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我想做个电视剧告诉一些人,民族之伤痛不能忘记!”

  张黎并不排斥比较,“其实任何一部严肃的作品都是创作人员独立思考、独特感受的一种载体,所以没什么可比性。如果非要比,我希望通过比较,我们的下一部作品能做得更好,那这种比较、这种竞争就是良性的、有意义的。从我个人来讲,我很欣赏张艺谋的作品,我也推荐我的几个日本朋友看过,他们都觉得特别震撼。”

  除了外部真实更追求精神真实——

  “战争带来的创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除了导演身份之外,张黎还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在《四十九日祭》里,他选择了偏纪实性的拍摄风格。但他更关注的不是外部真实,“这部剧,从整体的影像风格、背景音乐包括人物造型等当然要尊重历史,但我们更想要呈现的是那个年代的精神真实。”

  他告诉记者,《四十九日祭》的最后是一场罪行清算的戏,原本这场戏是没有的,后来经过反复商议才决定加上。这场戏里,抗战胜利以后,在南京进行了一场审判,玉墨冲到法庭里说了一句话:“你们审判这几个人有什么用,过去的日子回不来了。”“在那种浩劫中,死去的人是不幸的,活下来的人也完全被毁了,他们的一生都将活在战争和死亡的阴影下,那种伤痛是我们所无法体会的。《四十九日祭》里的魏特琳女士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她的庇护下,上万妇孺难民得以幸存。但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最终在美国的家中选择自杀。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战争带来的创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本报记者 邢虹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