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家电行业第一个“互联工厂”在沈阳开始运行。互联工厂,就是欧美竞相发展的工业4.0版本的雏形,它以智能制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不久前,一个消费者在网上定制了一台冰箱,虽然产品还在生产线上,她却能随时了解订单进度。今天的《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将为大家讲述一台冰箱的互联网旅程,感受智能制造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钟想给老家的父母添置一台家电,在海尔的网上商城浏览时,她无意中发现冰箱竟然可以定制。
沈阳市民钟婧珊告诉记者,自己根据喜好选择冰箱的颜色、款式、还有性能,把各种各样的模块组合到一起,做成了一台专属于我自己的冰箱。
消费者鼠标一点,带给制造商的却是不小的挑战。一条生产线大约要生产上百种型号的冰箱,不按照批次生产,传统企业根本无法运转。
海尔东北制造基地模块经营体长董志勋告诉记者,如果有100多种型号的冰箱,按照每个型号备10个门体的话,自己这边就要放1000多个门体,“不是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我要么找不到门,要么现场的门我不需要,就放在那里,现场不一会儿就非常混乱。”
而现在,工人只需要把这些门随机放进吊笼里,生产线就可以根据用户定制的型号自动检索。小钟的订单在海尔的平台上反馈到了离送货地最近的沈阳工厂。传统的工厂每变更一个批次的产品,生产线都要停下来更换模具,在这里,即便是相邻的两个产品不同,磨具都可以自动切换。
海尔沈阳工厂项目经营体长张帅表示,自己我生产完这个型号的产品,系统就会自动知道下一个型号的产品是什么。系统自动进行伺服换模,18秒钟之内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在沈阳工厂的生产线上,有一万多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这个工厂不仅所有的设备都可以相互对话,还实现了设备与产品、与用户的互联互通。
董志勋告诉记者,用户的信息随时可以到达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位,每一个操作工能够随时了解用户的反馈。
“在网上,我居然可以查到我的冰箱究竟到了哪一个工位了、生产到哪儿了,有没有出厂,有没有交送到物流的手中。”钟婧珊略有些惊喜的告诉记者。
传统的工厂是供应商把配件送到生产线上来,而在海尔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他们都成了生产线的一部分。冰箱几百个零部件在生产线上被优化成几十个主要模块,每一段生产线都由全球知名的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海尔,就是按照用户的订单把这些模块组装起来。
在海尔东北制造基地制造总监孔庆堂看来,传统的制造是大规模制造,海尔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将来一定是个性化定制的时代;没有以互联工厂为基础的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就不可能实现。”
欧美国家率先提出的工业4.0概念,是一个把消费者与工厂、供应商、产品和配送渠道紧密相连的整体。工厂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直接备料生产,省却了诸多中间环节,整体成本有望下降40%,一旦实现,我国目前风生水起的电商平台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一台冰箱的互联网之旅,描绘的正是我国企业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进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