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于佳欣、赵超)天气冷了,消费热了。这个冬天,中国人的消费热情并未因寒冷而退却,“双十一”余音犹在,“双十二”锦上添花。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投资高约7个百分点。只有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的消费亮点,让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才能在“新常态”下让消费增长成为常态。
创新产品服务供给,促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
是否设想过未来一天,可以买到一款“私人定制”的手机,它根据你的消费喜好和实际需求,专门“为你而生”?其实,这已不是神话。京东的JDPhone计划有望实现——利用京东的消费者大数据走势,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手机。
京东手机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京东曾通过大数据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比如买2000元和买1500元手机的用户分别看重什么。“我们发现,消费者普遍需要一款同时支持三种3G制式的手机,而很多手机品牌厂商不愿意生产这类手机”。
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JDPhone计划利用互联网来收集用户需求,通过大数据进行C2B制定,最终实现手机品牌厂商、电商和消费者共赢。
在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的时代,京东利用JDPhone计划研究用户需求,成为众多创新产品供给的故事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收入增加,选择商品时价格往往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是更注重多样化、个性化选择。”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企业推出的产品要获得消费者亲睐必须注重两点:一是保证产品质量,二是突出产品品牌和内涵。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可以预见,企业只有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点燃群众的消费热情。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不少人有过这样的购物体验,在网上下单后,迟迟不见货品送来,甚至不少网民诉苦:“双十一的快递双十二还没到,实在买不动了。”
物流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热情。为了让订单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青岛海尔日日顺公司启动了“车小微”工程,即将每一辆配送车装备为一个小微公司,符合条件的家电服务点、经销商,以及物流公司、个人等都可以加盟。
青岛市市民张先生最近刚通过网上报名,成为海尔的一名送货员。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工作有点像出租车司机,用手机软件从海尔的订单发布平台上“抢单”。抢到信息后,根据用户的地址和电话,联系上门时间。
海尔日日顺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正刚说,“车小微”依托海尔全国深度布局的门店体系和物流网点,通过对配送过程以及用户大数据进行沉淀分析,智能调度配送终端的车辆,实现配送过程的急速、高效、透明。
“企业要紧紧抓住产业革命的契机,加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主动研究并创造市场和消费需求。”王军说,创新供给不仅指创新产品供给,在电商发达的今天,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也会大规模促进消费。
近日,我国已明确了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6大推进消费的重点领域。当前,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孕育勃发,消费新亮点显露端倪。
王军说:“要培育新的消费亮点,国家需要加大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如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等方面,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财税补贴,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多措并举,让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20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由1995年的51.1%下降到2013年的44.7%,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现出类似的下降趋势。
“增加居民收入是提升消费能力的首要前提。”赵萍说,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缩小贫富差距,让居民有能力消费。
为克服体制机制障碍,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指出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更多用于民生保障。
王军说,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推开大病保险,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真正减轻居民看病贵等问题,才能让居民敢消费。
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加强农产品流通等骨干网建设。推进消费品安全立法,严惩“黑心”食品、旅游“宰客”等不法行为。
“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王军说,企业自身要强化社会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国家应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百姓营造愿意消费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