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析影視傳播的教育功能--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影視傳播的教育功能

——以《北京愛情故事》為例

王慧 鄭星

2012年11月12日14:19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 電視劇作為大眾傳播的重要內容,承載著極為重要的教育功能。本文以《北京愛情故事》為例,對劇中的台詞、情節以及網絡虛擬社區中網友的相關帖子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影視傳播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 《北京愛情故事》 影視傳播 教育功能

《北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北愛》)講述一群80后的奮斗歷程。劇中塑造了“富二代”、“拜金女”、“北漂族”、“鳳凰男”等一系列具有時代性的人物形象,他們在愛情與面包、友情與交易、現實與理想種種沖突中的艱難抉擇。《北愛》在浙江衛視開播后便迅速走紅,據央視索福瑞40測量儀城市數據統計,開播當天收視率高達1.005,位居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之首。2012年1月至3月《北愛》百度搜索指數的關注度居高不下,最高日關注量達548302。截至2012年4月8日,《北愛》新浪官方微博的粉絲數達49803人。

一經播出,愛情與面包、理想與現實等話題再次引發討論熱潮。《北愛》已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間,《北愛》普及度高得驚人,聊《北愛》,似乎已成了一種時尚。如果有人說他沒有看過《北愛》,那可能會被朋友諷刺“你out了”。很多網友更夸張地打了個比喻:如今你沒看過《北愛》,就像不知道“三國”、“水滸”……[ ]受眾在觀看電視劇,參與廣泛討論的同時,愛情觀、親情觀、價值觀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一、前言

社會轉型大背景下,各種思想紛紛涌現,多重價值觀並存。許多人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惶恐,價值迷茫,對待愛情、親情的態度日益物質化,價值觀出現異化。近年來,離婚率持續高升,無房不嫁、閃婚閃離等現象層出不窮。據民政部統計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全國共146.6萬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同比增長11.9%,相當於平均每天就有5300多對夫妻“各奔東西”。從近五年的情況看,離婚人數更是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為7%。由於婚戀觀的改變,加之受國外思潮影響,傳統的道德觀對年輕人的約束力不斷降低。適應社會發展的價值觀亟待重建。

電視劇作為大眾文化傳播中的重要一環,以劇情為載體實現教育功能,讓受眾在觀看劇情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劇中所傳達的價值觀,寓教於樂。

多元價值碰撞發展的時代帶來了電視劇創作的百花齊放,而電視劇劇作中反映的不同價值觀念又反過來對現實生活產生了精神上的影響。[ ]據美國學者G•格博納的“培養”理論,大眾傳播通過象征性事件的選擇、加工、記錄和傳達活動,向人們提供關於外部世界及其變化的信息,用以作為社會成員認識、判斷和行動的基礎。 [ ]電視劇以技術化手段突破現實生活的時空界限,圖像的直觀性將受眾完全帶到了一個故事化的虛擬空間。受眾在觀看電視劇時,會不自覺地將劇中情節與日常生活體驗進行對話,將劇中角色與身旁的人物對號入座,甚至將角色的結局作為選擇判斷的依據。《北愛》選取愛情與面包的抉擇,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等現實中頗受關注的話題,進行加工創作,藝術式的表現了青年一代的奮斗歷程,讓很多受眾都在劇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對劇中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它傳遞的追求純真愛情、批判物質化的社會價值導向,是具有社會規范的價值觀,對現實生活有著巨大的教育意義。

二、《北愛》愛情教育觀:真愛無價,且需用心

劇中愛情與面包的糾葛,讓人感觸頗深。諸多台詞耐人尋味,如:面包會有的,工作也會有的,如果沒有你,那我就什麼都沒有了﹔一個男人不管他年輕的時候如何荒唐,如何輕狂,一旦真心愛上了一個女人成了家,他就應該一心一意地愛護她,愛護這個家﹔我相信愛情聖潔的力量,是會穿越時空的關系……使受眾對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有了很多思考。百度貼吧、天涯社區、豆瓣等網絡虛擬社區中關於《北愛》的帖子層出不窮。截至2012年4月19日,天涯社區裡相關帖子達2357803條. 百度貼吧中相關帖子達到了452223篇。觀眾在看劇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將把劇中的人物、情節想象成自己所期望的現實生活狀態,即使電視劇中的虛構生活與其自身實際並不相符,有些觀眾也會把劇中表現的生活作為自己現實生活的一個理想目標,借劇中人物表達或寄托、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 愛情需要堅守

小猛和沈冰青梅竹馬,相戀相知。為了小猛,沈冰離開雲南,隻身前往陌生的北京,堅守愛情。小猛也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希望在北京買一套房,給沈冰一個幸福的家。他們共同堅守著愛情,對愛情充滿信心。當小猛遭遇無良老板胡榮強陷害,38平米房子不保,所有積蓄都將化作烏有時,小猛堅守不住了。面對程勝恩“高官厚祿”的條件,即便痛苦小猛還是買賣了愛情。小猛以為,愛情永遠在原地,隻要自己轉身就能重新拾得。然而,他錯了。當他如願以償地住著豪宅,開著豪車,品著名酒,享受著成功人士的禮遇時,愛情已經離他遠去。網友對於小猛交易愛情的行為也頗有異議。

石小猛,他對金錢和地位的熱愛,絕對超越於愛情。他完全可以自己奮斗,一步步改善生活。他卻並不知足,因為他經常拿自己與瘋子對比,用自己的劣勢去拿去比人家的優勢,卻輕易放棄了自己最重要最珍貴的東西。(豆瓣網友沒有耳朵的貓2012-01-24 15:45:59)

面包和愛情是對立的,有幸之人可兼得,而剩下的就要進行選擇,傷心難過隻因兩者都想要,不是面包的錯,也不是愛情的錯,只是貪心而已。(豆瓣網友啊咖2012-01-29 10:26:44 )

根據網友的評論,可以發現對小猛買賣愛情這件事情。網友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心理歷程給予不同的理解與解釋。網友的跟帖與討論實際上是網友對劇中思想的反饋與再認識。盡管其觀點有所出入,但各種思想的交鋒都或多或少影響了受眾的思想認識,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現今蝸居、閃婚、裸婚等現象盛行,80后的愛情充斥著各種糾葛。面對低收入、高房價,劇中小猛承受著巨大經濟和心理壓力,這同樣也是許多80后北漂共有的壓力。小猛的愛情,同樣也映射著他們的愛情。小猛放棄愛情后郁悶的生活,對於北漂群體以及普通受眾具有一定的參照意義和教育作用,促使他們思考愛情與面包的抉擇,堅持自己難能可貴的愛情,與另一半相守相知,共同奮斗來解決一切難題。

(二) 物質主義得不到真正的愛情

牛津字典將物質主義解釋為,全心沉迷於追求物質的需求與欲望,導致忽視精神層面的生活方式,對物質的興趣完全表現在生活方式、意見及行為上。物質主義者強調擁有金錢和財物來追求快樂及彰顯社會地位晉升,以消費購物來表達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此來贏得他人的注目、尊敬及自身精神上的滿足與快樂。

楊紫曦,《北愛》中的物質主義者。渴望以物質獲得安全感的她毅然拋棄初戀男友吳狄,投奔富二代Andy的懷抱。但富裕的物質生活,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Andy不愛她,隻覺得她漂亮拿得出手﹔與她交往的同時與其他女人曖昧親密﹔甚至任由朋友玩弄欺辱她……楊紫曦沒有獲得想要的安全感,相反,一次又一次承受著受傷與煎熬。金錢面前,她違背內心,取悅Andy,卑微的過著被包養的生活。

現今不少女性存在著嫁富翁、傍大款的擇偶觀。《北愛》楊紫曦角色的塑造,讓受眾引以為鑒,告誡受眾擁有豪華光鮮的物質生活,不一定幸福。不要盲目拜金,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劇中楊紫曦飽受侮辱、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這無疑是對時下拜金女們的當頭棒喝,是對世俗式擇偶觀的一種撥亂反正。廣大受眾會由楊紫曦的結局聯想到自己,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愛情觀,嘗試對自己的價值觀念進行批判和糾正。此種思想長時間的強化和推廣,便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念。

三、《北愛》親情教育觀:善待親人,學會感恩

主人公程峰與其父親程勝恩的關系水火不容,劇中程峰以各種方式反叛父親。多次與父親爭吵,冷戰,甚至漠視。即使這樣,程勝恩仍舊牽挂兒子。為使兒子“改邪歸正”,他逼小猛做“愛情買賣”﹔頂著牢獄之災的風險將股票套現,為程峰留下2億資金。盡管程勝恩處事方法不能讓人認同,但他對兒子的拳拳愛心,袒露無疑。33集中,歷經艱難,有所成長的程峰對著老父的背影,歇斯底裡地喊著:“爸”,並含淚為父親系上鞋帶的細節,感動了眾多受眾。

麥克盧漢曾說,真正的教育在學校外面,是在網絡和電視機前。程峰對待父親的態度,正是無數年輕人對父母不理解、態度惡劣的放大。他們個性獨特、不喜歡父母管束太多,厭煩父母的嘮叨。對父母犯過的錯誤,耿耿於懷。《北愛》以程峰與程勝恩的父子關系告誡受眾珍惜親情,從而喚起受眾親情觀的回歸。受眾在感受程峰對父親的反叛與冷漠到最終原諒父親的錯誤、體貼父親的成長過程的同時,他們的心理也經歷了一次洗禮。人們以程峰的所作所為為參照標准重新審視自己,重新認識親情,反思自己對待親情的態度,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尊重與感恩。

四、《北愛》人性教育觀:正直善良,獨立自主

(一) 守住道德底線

道德底線指的是道德最起碼的的基本規范,是人們應遵守的社會道德的最低警戒線。對於社會成員而言,社會道德底線是:誠實、厚道、有良心、不損害他人和社會、遵紀守法。[ ]

胡容強是劇中一個虛偽奸詐、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小老板形象。第4集,胡榮強暗中策劃陰謀,企圖犧牲小猛的愛情,謀取個人的商業利益。甚至在公司破產之際,讓女友去陪睡來挽救危機。如此不擇手段,虛偽自私,道德淪喪,與傳統價值觀相悖的角色,最終自食惡果,以公司破產,女友離去告終。壞人終有報應的結果,大快人心,符合受眾的心理期待,也體現了該劇堅持正義,堅守道德的教育觀。

百度貼吧網友琦 Amazing 跡帖中表示:“事業的成功是衡量一個男人做人成功的重要標尺,做人需重情重義,但不可把情義與事業混為一談,不可因為情義而失去事業的原則,更不能因為情義而去妨礙別人在事業上獲取利益。”渴望金錢、追求事業無可厚非,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道德的底線,更不能觸碰法律的雷區。《北愛》塑造胡榮強這一反面形象,警醒著那些為追名逐利不擇手段的人,起著傳播的警鐘效果。也是對市場經濟下,人們要堅持善良本性,守住社會道德底線的一種呼吁。

(二) 夢想要靠自己奮斗

實現的夢想的途徑有很多,但最可靠、成就最大的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在楊紫曦的世界裡,鞋子和花店而是她的夢想,她的精神家園,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存在。於她而言,漂亮的鞋子,可以彌補她兒時的缺憾﹔擁有一家花店意味著擁有幸福。為夢想實現,楊紫曦選擇了捷徑,傍上富二代Andy不勞而獲。事實上,她也實現了她的“夢想”,有一大櫃子的漂亮鞋子和自己的花店。但她卻沒有夢想實現的成就與幸福。與Andy分手后,沒有帶走一雙鞋子,花店也被自己砸了。大多網友對楊紫曦的做法不以為然。

天涯社區網友謎杉喵發帖說,“楊紫曦小的時候媽媽沒有兌現諾言買給她的一雙白球鞋,內心有了陰影,沒有安全感,需要各種款式各種牌子各種限量的鞋子去彌補童年的缺憾。其實現實生活中不免有這樣迷失自己的女孩,但這並不能成為她們出賣自己的借口,她們中也有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當然這個努力不包括努力的找個安迪這樣的提款機。”

肥四的成功是對楊紫曦的絕對諷刺。肥四也是純北漂,沒房、沒車、沒戶口,但他靠努力奮斗取得了成就。他認清事實,“人家都說美國夢,美國夢,其實對於我們這些外地的來說,北京更像是個夢。為了在這兒夢想成真,所以我們隻能不停打拼。”他在小酒吧裡當鼓手,每天辛苦工作,努力拼搏。最終盤下了一家酒吧和組建了美好的家庭,在北京扎下了根。從二人的結局來看,肥四這種通過自我努力而實現的成功,比楊紫曦被施予的“成功”價值大的多。

肥四夢想的實現過程也是其自我實現的過程,他的成功給了正處在艱難中的北漂們提供了一絲希望,鼓舞著他們堅持夢想,艱苦奮斗,樹立了一個通過自我拼搏實現夢想的榜樣,肥四的成功再次教育受眾,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要真誠正直地為夢想奮斗。

(三) 成長是對責任的肩負

《北愛》主人公程峰是紈?不羈、散漫叛逆的“富二代”的形象,他成天玩弄女人,不務正業,與父親關系僵化。第2集中程峰因打賭來求愛,甚至荒唐的安排公司所有員工為其制造浪漫。所幸,在邂逅了愛情及艱難的追愛的過程中,他完成了角色的轉變,成長起來。第24集程峰毅然賣掉200萬股票來幫助和順上學艱難的孩子,用於當地教育,體現了他有愛心,擔負社會責任的轉變。第34集程峰一改往日焦躁浮夸的作風,四處奔波,親自登門拜訪股東來助其奪回公司,這是一種勇敢地承擔責任的表現。

鏡頭下程峰的角色轉變是一種歷經艱辛后對生活感悟的結果,也是他個人的一種成長表現,他變得能夠肩負起責任,更好的對待和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正如百度貼吧網友a207314061所言“瘋子在北愛剛開始的幾集裡,是花心加混蛋,但從遇到了沈冰,瘋子變了﹔老程入獄后, 瘋子又變了。前者讓他變得感情專一,而后者讓他變得成熟穩重。”

導演陳思成對程峰這一角色的設立,表達出一個人的成長是指責任感、道德感、有理想抱負、積極樂觀的生活狀態等精神方面的積累與沉澱。

該劇通過設置程峰這一角色前后的巨大反差,向觀眾傳遞了責任是判斷一個人成長的關鍵的觀點,給廣大受眾提供了一種參照與對比,促使受眾對自身進行重新審視,並在審視的過程中,引發個人與責任,成長與進步的思考。

總結

《北愛》中小猛、程峰、沈冰、楊紫曦、林夏、吳狄六大主角對待愛情的態度各不相同,但最終他們殊途同歸,都選擇坦蕩為人,擔負責任,重新踏上了追尋幸福的道路。正如資深劇評人列文在《零點鋒雲——愛情與面包的抉擇》這期節目中對《北愛》傳遞的價值觀的總結: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城市裡面,有很多冷漠的,殘酷的東西,但是你隻要真正堅持內心的善念和良知,真正的去正直的生活,你是可以追求到你索要的幸福的。

電視劇的創作,就是要通過話題的設計,透過電視劇中人物和故事,創造出一個多種價值觀沖撞和對話場地,而觀眾也自然而然地加入了這場價值觀的對話當中。通過碰撞和對話,尋找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觀,找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那就是一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基本的、共同的人類價值觀”。[ ]電視劇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文化,在向受眾展示客觀地物質世界的同時,也傳播著社會公認的道德和文化規范。這些道德和規范被受眾所感知並加以內化,從而影響著受眾的行為和習慣。電視劇的教育功能就以這種潤物細無聲地方式實現著。(作者系湖南科技學院新聞傳播系學生)

參考文獻

[1] 新浪娛樂.《北愛》首輪熱播引發廣泛思考.(2012-2-6).

http://ent.sina.com.cn/v/m/2012-02-06/14143546921.shtml

[2] 李京盛.中國電視劇年度發展報告2005-2006[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40-41.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66.

[4] 葉鬆慶.守望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底線[J],青年研究,2003(6):39.

[5] 楊旦修.媒介、受眾、鏡像:電視劇迷的成因分析[J].社會科學論壇,2009(10下):122-123.

[6] 邢虹文. 電視與社會——電視社會學引論[M]. 學林出版社,2005: 266.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