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中國互聯網管理學術進展述評--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中國互聯網管理學術進展述評

金小芮

2012年11月12日14:52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中國目前關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法律強制、技術手段、自律規范、外國經驗借鑒等方面。但在互聯網管理的部門,管理形式細分化和具體化問題上,以及在具體操作方面和概念內涵判斷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另外,互聯網管理應考慮互聯網的體驗性特點,綜合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網民的特點來制定規則,才能保証互聯網的長久穩定。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網民管理

2011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設立。這一機構的設立,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建設、發展和管理,提高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體現出國家層面對互聯網的高度重視。 2011年12月 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我國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路線圖和主要目標。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大陸,2012年3月底,16家網站因發布違法謠言遭到批評懲罰。

2012年6月7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上發布了新《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就新《辦法》對群眾公開征求意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國互聯網管理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文力圖在高速發展的媒體時代厘清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現狀,為互聯網管理指出新的策略方法,這也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歷史的發展要求。

一、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概述

我國關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活躍期是從2000年開始的,這與199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成立有關。以“互聯網管理”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百度學術、谷歌學術上搜索,結果顯示,關於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著作並不多,綜合性介紹互聯網管理的書籍更是少之又少。比較有代表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鐘瑛[1]的著作《中國互聯網管理與體制創新》,內容涉及我國互聯網管理和發展現狀,法規解讀,互聯網站內部管理與運作,互聯網管理對國家安全的維護,互聯網管理中的媒介自律等方面。此外還有2004年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編著的書籍《互聯網管理》[2],介紹了互聯網管理的部門、法規、業務管理的內容等。相較而言,論文數量較多,在CNKI上就搜索到423篇。

通過對這些論文和著作的梳理,發現目前國內學者對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觀點主要有如下幾類:

第一,盡可能利用法律法規解決互聯網管理的問題。著作方面彭蘭[3]的《網絡傳播概論》,董天策[4]的《網絡新聞傳播學》,趙志立[5]著作《網絡傳播學導論》等支持這個觀點。韋柳融、王融[6]分析了中國互聯網管理的法制建設和存在問題,提出應建立網絡監測平台,網絡信息數據庫等手段。並研究關注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法規建設,重點包括互聯網經濟,應用發展方面,加快電子商務,電子支付,數字資產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何廣平[7]認為中國雖然關於互聯網立法存在立法主體多而缺乏協調性,具體規則籠統而缺乏可操作性,立法滯后缺乏完整性,立法層次低而缺乏權威性,不同位階的立法存在沖突等,在解決現有立法問題的基礎上完善互聯網立法管理。謝永江[8]則指出我國立法完善應該加強系統性和前瞻性,提高立法層級,明確部門分工,堅持技術中立、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平衡管理權和權力保護。 闞道遠[9]則強調法律是互聯網管理的保障,目前我國制定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30多部針對互聯網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部門規章,基本形成了專門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結合、涵蓋不同法律層級、覆蓋互聯網管理主要領域和主要環節的互聯網法律制度。施雪華[10]認為在互聯網的創新管理中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的原則,構建政策鼓勵、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財稅引導、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

第二,尊重網絡自身的特點,採取技術和經濟等新的管理手段,從各種網絡存在個體出發實施管理。殷秦、李海英、馬駿[11],李未檸、竇含章[12],陳紅鬆[13]等學者認為應該利用經濟手段治理互聯網環境,豐富互聯網安全與管理的相關技術理論與標准規范。還有一部分學者關注秩序管理體系,如辛敏嘉、王國平[14]、王晨[15]的研究提出要建立理性的網絡傳播秩序。曹勁鬆、劉斌[16]的研究著力於建構互聯網管理的基數支撐平台,推進和完善互聯網管理機制建設,建立互聯網輿情的快速報告制度和提高對有害信息的源頭控制技術。李強、魏文章[17]針對網絡犯罪的猖獗及其帶來的危害,分析了互聯網為企業帶來的利與弊,提出企業在跟隨互聯網發展腳步的同時應該加強互聯網的技術管理與防范措施,公司在組織領導機構、管理制度、網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徐曉林[18】認為當今互聯網管理勉勵網絡謠言、網絡推手和政治參與等方面的挑戰,互聯網管理應該和現實社會管理積極的同步互動,方能取得管理的成功。戴志國[19]從政府角度出發分析了互聯網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各級政府要注意研究網絡社會的特點,重視網絡民意,積極推行社會事務的電子化管理,完善網絡法規建設。梁偉發[20]也從管理者角度研究,提出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牢固樹立提升執網能力,就是提升執政能力的理念﹔要進一步加強學網用網,著力提升服務群眾、科學執政的能力﹔要進一步強化資源整合,著力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

第三,通過行業自律層面,加大服務商和從業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充分保護網絡用戶的利益。陳力丹[21]指出,疏導、引導,應當是管理網絡信息的基本方式,加強網民素養的培養與提高。牛靜、吳廷俊、鐘瑛[22]等編著的《網絡傳播法制與倫理》,對我國互聯網法規管理與道德控制進行了系統探討,特別強調行業道德層面的自律規范對互聯網管理的作用。張真理[23]指出了互聯網管理自律機制存在的問題有缺乏具體的行為規范﹔內部監控有所欠缺﹔缺乏執行機制。通過網絡輿論﹔新聞評議制度﹔制定共同准則﹔社會監督來完善行業自律機制。畢子甲[24】發現互聯網內容管理方面行業自律和道德規范也缺一不可。劉瓊[25]則認為網民自律是一種典型的軟性引導方式,主要通過思想教育、輿論引導的方式提高網民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文化素養,自覺規范上網行為等。秦黎[26]研究了互聯網安全與社會建設的關系,認為法制強制與道德自律並舉是維護互聯網健康有序環境的保証。王晨[27]認為應該積極推進互聯網行業自律,發揮互聯網行業組織作用,引導互聯網企業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

第四,不少學者通過研究外國互聯網管理,試圖為中國互聯網管理提供經驗借鑒。如王雪飛、張一農、秦軍[28]認為,中國互聯網管理應吸收外國在立法、行政和行業自律等各個方面的優勢。謝新洲和王靖華[29]具體分析了美國互聯網管理在網絡立法執法、政府投入、提高網民素養三方面中國可借鑒的經驗。紀凡凱[30]研究了印度互聯網管理立法對我國的啟示,形成一個管理法律體系,監管機構方面形成政府、行政、司法、技術四層面管理體制。安平[31]關注於英國的互聯網自律管理,特別是網絡犯罪及其懲罰方面對於中國的參考性。曾保國[32]致力於國外互聯網管理的通行辦法,包括管理言論、刪除信息、監控電子信息、利用高科技、打擊網絡犯罪。互聯網內容管理方面,《新聞記者》編輯部特稿[33]曾分析了新加坡、美國、英國等國的內容發布形式,總結了各國互聯網管理的共同特征有:重視採用各種技術手段規范網絡內容,強化行業自律,注重發揮行業組織的積極作用,最后,強調公眾參與,動員社會力量監督網絡內容。江勝堯[34]強調借鑒法國的網絡新聞發布制度,德國的平民辦公室監督網絡信息安全的辦法。鐘瑛[35]對十六大以來我國互聯網管理的發展回顧論文中總結到:十六大以來,我國政府積極探索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互聯網的途徑和方法,並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確保互聯網健康發展和有效應用,已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互聯網管理模式。

二、批判性評述

通過對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目前關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的成果不少。對互聯網管理管理主體、管理領域、管理策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闡述。目前的研究幾乎都集中在互聯網管理方法上,但提出的方法更側重於宏觀和中觀層面上,操作性不強。無論是互聯網管理的部門,還是管理的對象、形式都不夠細分化和具體化,在具體操作方面和概念內涵判斷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首先,在研究方法層面,目前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獻研究上,對於互聯網管理的方法策略傾向於闡述個人觀點,定性研究佔據大多數,而缺少具體的定量研究。理論性的研究中,一般化的、個別的、空洞的、泛泛的、心得體會式的主觀議論十分普遍,而有新意的、有深度的、有經驗數據支持的理論分析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多利用傳播學和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充實互聯網管理的研究。

其次,研究視角方面,同一內容、同一角度、同一層次的重復研究較多,不同視角、多重視角的研究較少。這種現象體現在互聯網管理的方法上最為明顯,在互聯網管理法制化方面,早期比較多的研究者都認為法律是互聯網管理的第一要素。而現在因為立法滯后和缺少可操作性的執法程序制約著互聯網管理的發展研究,不斷修改和完善法律對互聯網的管理成為學者研究的常態。由於互聯網管理部門頗多,管理領域和管理權限劃分不清,籠統的模糊的管理主體和管理對象,造成學者們的研究也呈現出混亂的狀態。另外,中國互聯網管理如何借鑒外國經驗也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話題。中國目前的互聯網經驗借鑒問題主要從兩個維度,一個是從以美國、英國、德國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中借鑒,另一個是從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借鑒。研究隻關注外國的互聯網管理的有效性,卻忽略了考察中國的具體實情,造成管理經驗借鑒的低效性,也使得目前的經驗研究陷入困境。管理應該根據中國實際國情,中國的互聯網個性化管理研究就變得很有必要。個性化管理,就是根據中國互聯網現狀實施以人為本的有針對性的管理。考慮歷史和現實的因素,這些都是中國互聯網實施個性化管理的依據所在。

再來看理論思想方面,之前的研究都側重於互聯網管理應該由政府管理為主導,這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指引的結果。雖然不少學者都倡導互聯網管理應該加強自律規范,即從“收”到“放”的管理形式。但這只是眾多管理策略中的一個,強調管理者的權力多於被管理者的利益,強調政府的作用大於網民的自律,強調“懲”重於“獎”,更多的研究者的眼光放在政府主導性作用上,政府作用固然重要,但自由輕鬆的管理的方式更利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共同權益。

從以上的梳理中可以得出,中國互聯網管理的研究無論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視角上還是理論深度上,都還有待深入和拓展。我們知道,互聯網是體驗時代的產物,增強互聯網的體驗性不僅是商家獲利的法寶,也是管理者有效管理的秘方。這就需要管理者改變觀念,改變管理者主導一切的一貫理念。互聯網管理不同於其他實體經濟形式的管理,互聯網融合了現實與虛擬社會的共同特征,這就要求管理者充分考慮互聯網的特殊性,滿足網民的體驗感,網絡提供商提供更強體驗性的產品,政府積極與網絡產品供應商合作,在產品中適當增加具有教育意義的互聯網知識,通過體驗性和教育性的結合,將生硬的死板的規范和規則融合到生動的有趣的產品中,在使用與滿足中形成管理,當然,這是個艱難的任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的支撐是必須的。

另外,中國互聯網管理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的分析,應該具體分析中國網民的結構特征,這對於互聯網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政治審查和互聯網管理是兩個概念,政府不能獨佔互聯網管理的所有權,網民也是互聯網的參與者與管理者。網民既是互聯網浩瀚信息的使用者也是制造者,互聯網管理應該切實分析研究網民特點,網民並不再像媒介的“靶子”那樣任憑信息沖擊,正如社會參與論,即獲知權與接近權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受眾有參與和使用傳播媒介的權利。即受眾既有權要求媒介對客觀事物作客觀、公正的報道,又有權利用媒介反映自己欲反映的情況和意見。網民不是信息的單向接受者,他們與互聯網共生共存。網民擁有合理合法的個人發言權不僅是和諧社會進步的表現,也為互聯網管理提出了機遇和挑戰。當需要網民自主發聲解決互聯網中不合理不合法的問題時,網民的力量不可忽視,但正是管理者也面臨著眾多形形色色的意見,如何取舍是個難題。

在研究網絡管理方法和路徑之前,有必要對中國社會的特殊性加以研究。這是目前研究中缺少的部分,正如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黃澄清指出互聯網管理創新是主旋律那樣,根據網民特征進行分層次的管理正是創新性管理的具體體現。2012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中國互聯網擁有如此龐大的用戶,應該綜合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網民的特點來制定規則,才能保証互聯網的長久穩定。正如中共國家稅務總局黨校闞道遠所指出的互聯網管理的“中國模式”——中國政府正視網絡文化多元化的現實,在自由民主和包容的基礎上,尊重網絡民意,傾聽網民心聲,充分發揮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來解決政府社會管理中的難題,注重對網絡力量的正確引導和柔性管理。隻有抓住了根,才不會忘本,管理方向才不會偏離。根據網民的多層次多領域化多分眾化的特點,不同性質的網站制定不同約束規則。互聯網管理有通行規則,也要有特別規則。中國網民在“質”與“量”上都具有個性,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對網民的管理是其中的一大難題,具體分析網民特征,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保証網絡的健康發展,才能對國家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級新聞學研究生)

注釋:

【1】鐘英,劉英:《中國互聯網管理與體制創新》,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年

【2】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互聯網管理》,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年

【3】彭蘭:《網絡傳播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4】董天策:《網絡新聞傳播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5】趙志立:《網絡傳播學導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

【6】韋柳融 、王融 :《中國的互聯網管理體制分析》,《中國新通信》,2011年

【7】何廣平:《英美騷亂事件對我國加強互聯網管理的啟示》,《公安研究》2011年第11期

【8】謝永江:《論我國互聯網管理立法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

【9】闞道遠,《互聯網管理的“中國模式”》《網絡傳播》,2012年第8期

【10】施雪華,《互聯網與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學術研究》2012年第6期,2012

【11】馬駿,殷秦,李海英:《中國的互聯網管理》,中國發展出版社,2011年

【12】李未檸,竇含章:《微時代危處理》,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年

【13】陳紅鬆:《網絡安全與管理》,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

【14】辛敏嘉、王國平:《建構適宜於我國互聯網特性的秩序管理體系》,《學術論壇》,2011年第九期

【15】王晨:《理順互聯網管理體制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2年

【16】曹勁鬆、劉斌:《互聯網宣傳與管理對策研究》,《探索研究》,2009年

【17】李強、魏文章:《加強互聯網的技術管理與防范措施》,《科技與管理》,2009年2月

【18】徐曉林,《互聯網虛擬社會的特征與管理》,《電子政務》雜志第九期

【19】戴志國,《機遇與挑戰:互聯網時代的政府管理》,《理論學刊》,2011年

【20】梁偉發,《加強互聯網應用與管理的實踐與思考》,《公安研究》,2012年第5期

【21】陳力丹,《談談網絡管理的幾個理念》,中央國家機關網,2009年12月

【22】鐘瑛,牛靜,吳廷俊:《網絡傳播法制與倫理》,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23】張真理:《中國互聯網治理的機制》,《網絡傳播》2012年第5期

【24】畢子甲:《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互聯網內容監管》,《新聞觀察》,2011年

【25】劉瓊:《現階段我國網民管理問題研究》,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

【26】秦黎:《加強互聯網安全管理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公安研究》,2009年

【27】王晨,《理順互聯網管理體制,提高虛擬社會管理水平》,《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1年

【28】王雪飛、張一農、秦軍:《國外互聯網管理經驗分析》,《現代電信科技》,2007年5月

【29】謝新洲、王靖華:《美國政府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管理及其啟示》,《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9年2月

【30】紀凡凱:《印度互聯網管理立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經濟與法》,2010

【31】安平:《英國的互聯網自律管理》,《今傳媒》,2011年第九期

【32】曾保國 :《國外互聯網管理的通行辦法》,《現代電信科技》,2007年

【33】《國外互聯網內容從放任到到管理》,《新聞記者》,2008年

【34】江勝堯:《論互聯網與社會管理實踐創新》,《社會經緯理論月刊》,2012

【35】鐘瑛,《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十六大以來我國互聯網建設與發展回顧,《網絡傳播》第7期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