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品牌電視節目的特點--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品牌電視節目的特點

——解讀央視《看見》欄目

金小芮

2012年11月12日14: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品牌主持人加上名人專訪或者重大新聞事件,這是電視節目品牌化的一條路徑。中央電視台《看見》欄目通過精確的節目定位和風格化內容的編排,在晚間專題節目中取得成功。文章將對節目的支持人和內容編排進行分析研究,試圖梳理出品牌電視節目的一般特點。

關鍵詞:品牌電視節目 《看見》 支持人 欄目編排

什麼是品牌電視節目?該定義的考察主要集中於“品牌”二字上。市場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認為:品牌是一個名稱、名詞、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組合,其目的是識別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勞務區別開來。[1]品牌電視節目就是具有特色化名稱、符號,其節目風格、內容和定位與競爭對手具有差異化的節目。

2010年12月6日,中央電視台一套綜合頻道推出全新午間專題欄目《看見》。2011年8月7日,央視一套做出內容調整,周末版《看見》開播。2012年2月18日日播版《看見》停播。節目開播不到兩年,經過日播版與周末版的改版,四位主持人的輪換調配,但節目一直秉持著當初的口號:為一個清晰的世界努力。作為一檔記錄現實題材的專題節目,《看見》觀察變化中的時代生活,用影像記錄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畫這個飛速轉型的時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與渴望,期待和觀眾一起,了解陌生,認識彼此﹔端詳相似,審視自我。

多元化的節目編排加上優秀主持人的引導,《看見》為觀眾帶來輕鬆又深度的節目,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並不只是陳述事實,挖掘故事,更重要的是發人深思。開播不到兩年,節目已經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這檔品牌化專題節目的成功,不僅依靠著欄目編排上一系列的鮮明特色,還取決於主持人的品牌力量。

一、主持人的品牌力量

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與其主持人是分不開的,電視節目與主持人是息息相關的,主持人是自變量,節目效果是因變量,優秀的主持人是品牌電視節目的標簽,是觀眾識別節目的一大標志。比如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何炅謝娜是節目的標簽﹔浙江衛視《我愛記歌詞》,華少是節目的代表。中國國內這樣的電視節目不勝枚舉,終歸到底,節目主持人對於節目的意向表達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分析電視節目切不可忽視主持人這個因素。

《看見》從一開始播出到現在,主持人陣營幾度更換。從最初日播版的邱啟明、高潮東到周末版的柴靜與撒貝寧,四位主持人都將個人的鮮明特色融入《看見》當中,為節目和觀眾都帶來視聽享受。

柴靜曾主持央視《新聞調查》節目,為觀眾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而努力﹔也曾擔任央視新聞頻道《24小時》主播和《面對面》主持人,十幾年的新聞從業經驗讓觀眾認可她的採訪和節目。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曾經說過一句話:“對於主持人來說,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創新能力和思維方式。”柴靜的新聞專業素養不僅能夠通過她的採訪來體現,她的新郎博客有五千四百多萬的訪問量,她的演講更是讓高校學生爭相模仿。柴靜的加入,讓《看見》的深度變得更明確,因為在中國觀眾的心裡柴靜就是真相的化身。

1999年開始,撒貝寧在央視法制節目《今日說法》中展現他的理性和親切,2003年8月,撒貝寧被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評選為“法律援助形象大使”。在央視娛樂節目《我們有一套》中展現他的幽默風趣,節目頗受觀眾好評。2011年開始主持《看見》,《看見》是一檔新聞專題類的節目,為了保証新聞的深度,主持人有條理的引導是幫助觀眾有效接收信息的關鍵,撒貝寧將之前從法制節目當中樹立的正直形象和娛樂節目中形成的親和力都全面的展現在這檔新節目當中,契合觀眾心裡,符合節目需要。

二、欄目編排的特色

1、內容主題豐富

截止2012年9月9日,《看見》共播出201期。根據對201期節目的統計,內容主題涉及國際國內重要新聞事件、各界名人專訪等。節目一直關注著國際焦點事件,比如2012年5月13日播出的南加大槍擊案,2012年3月11日播出日本大地震一周年紀念特別節目,2011年3月3日4日播出亞丁灣風雲等。今年倫敦奧運會期間,《看見》欄目推出奧運特別節目——“靜觀英倫”,柴靜專訪了英國社會和文化領域的7位名人,與觀眾一起“看見”英國人的生活習俗和心靈世界。

節目焦點除了鎖定國際事件意外,更多的是關注國內的新聞事件。緊貼群眾的實際生活,一方面為觀眾解答新聞事件背后的疑問,另一方面展示中國的人間冷暖,五味雜陳的人間百態,向觀眾傳達中國目前的各種現狀。比如2012年7月22日播出的“假章救妻的背后”,2012年7月15日“孝子弒母”案,2011年11與6日“自貢救狗事件調查”,2011年4月13日“爛尾樓裡的租客”。如此類似的新聞主題佔據了201期節目內容的87.4%,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央視的一檔記錄現實的專題節目,因為央視的原因,不得不高瞻遠矚的眺望著國際事件,但植根於國內本身,《看見》欄目將節目主題深深的扎根於國內的各種焦點事件,教育、醫療、犯罪、公益等各個方面都有涉及講述。

人物專訪也是《看見》欄目的一大特色,楊麗萍、林書豪、姚晨、卡梅隆等名人都曾是節目的主題。《看見》關注名人趣事,通過對成功人士的採訪,探尋他們背后的故事,對於觀眾來說,不僅滿足了好奇心,對他們也是一種激勵。對於名人的專訪,不僅是為了收視率著想,在節目中通過電視語言和影像的共同作用,《看見》向觀眾傳達積極的人生觀:要想成功,必須努力。

2、節目邏輯性強

從節目整體完整性來看,《看見》這檔專題節目通暢、連貫、邏輯性強。通常焦點新聞事件是以倒敘和插敘的方式開始呈現事實,節目開頭一般設置疑問,引起觀眾的好奇,也為之后的節目內容做鋪墊。以2012年6月10日“醒來的日子”

這期節目為例,節目一開始先用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醫院畫面,倒敘的方式回顧了“最美女教師”救人的經過,接著以事件發生后女教師的病情發展為線索,為觀眾梳理出事件的來龍去脈,節目邏輯性正是通過清晰的新聞線索和簡潔的電視語言來體現的。就算是觀眾之前從來不了解事件的經過,觀眾看節目不會有雲裡霧裡的感覺,因為《看見》欄目具有“歷史的眼光”——將新聞事件簡單又具體的交代,這就為觀眾減輕了觀看節目的壓力和負擔,環環相扣的新聞事實為觀眾展現節目的超強邏輯性,這也正是不少觀眾喜歡這檔節目的原因。

電視節目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不像報紙如果信息多了可以增版加刊,電視節目的生命力就是要用簡單明確的畫面語言,即通過聲音和影像的共同作用,向觀眾傳遞信息。而《看見》正好是巧妙的利用了電視節目的這個特點,不僅為觀眾展現了新聞事件的過去,也呈現關於事件的最新進展及其各方觀點,全方位,多角度的詮釋了新聞專題類節目的優勢。

3、採訪技巧高超

作為一檔電視節目,記者的採訪不止包括文字,還包括攝像。文字記者負責與被訪者直接言語溝通,攝像記者在旁邊與被訪者無聲溝通,通過攝像機記錄被訪者的一舉一動。2012年7月15日“孝子弒母”這一期,因為採訪對象的特殊,攝像記者的鏡頭並沒有記錄他痛苦的表情,只是通過簡單的問題訴說他內心的后悔,再加上柴靜簡單有力的幾句台詞,瞬間將觀眾的情緒平靜,節目沒有任何關於淚水的畫面,但整期下來,攝像記者的鏡頭讓觀眾流淚了。這不僅體現了《看見》欄目的記者專業的職業素質,更體現出欄目的人文關懷。在《看見》當中,觀眾不僅可以看見世間的悲歡離合,也可以洞見這個節目組工作人員的良苦用心,他們不止是在報道新聞事件,更重要的是為觀眾展現這個清晰的世界,讓觀眾區思考和判斷我們生存的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中的點點滴滴。根據每一期節目主題的不同,記者採訪和記錄的方式都不同,2012年8與26日“林書豪:與驕傲為敵”這期節目,採訪NBA成長最迅速的華裔球員,柴靜的提問更多的是關於他個人經歷中起起伏伏的關鍵點,這是節目的看點,也是觀眾的訴求點。人物專訪的特點就是要挖掘名人背后的故事,對於他的成功有影響力的事情,向觀眾傳達積極正面的價值觀,為和諧中國構建健康的氛圍,這是《看見》能夠成為品牌節目的關鍵所在,因為觀眾不只是“旁觀者”,他們也會是未來的“當局者”。(作者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1級新聞學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電視品牌構建與品牌價值測評》,《中國傳媒觀察》2010年5-6合刊

[2]、《新聞實踐》,2012年第5期。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