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國際傳播視角下的中國影片國際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國際傳播視角下的中國影片國際化

——淺析《霸王別姬》中的京劇元素

高佳

2012年11月12日15:3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摘要 ] 美國文藝理論家蘇珊•郎格談到藝術時說,“藝術可以看做人類普遍情感和生命的符號”。對於電影藝術也是這樣,它需要調動和延伸觀賞者的思維和情感。

本文建立在國際傳播詩句視覺符號相關理論基礎上淺析《霸王別姬》中京劇元素的運用,從京劇在劇中分期的定位、跨國際傳播中的表現以及並從跨京劇元素的編解碼等方面探究京劇元素,並且從文化角度對中國電影走向戛納走向世界提出作者自己的想法。

[ 關鍵詞 ] 霸王別姬﹔京劇﹔視覺符號﹔戛納

1. 引言

《霸王別姬》一故事原取材於《史記》中漢代項羽與其愛妃虞姬兵敗垓下四面楚歌時的生離死別一幕,為世人唱頌已久,獲得第46屆法國加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以及美國奧斯卡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當屬陳凱歌的顛峰之作。

而在2012年5月27日,戛納電影節去了又來來了又去。在影片獎項獲取上,中國依然空手而歸。中國電影走向戛納,走向國際的路途似乎坎坎坷坷些許掙扎。當然也有樂觀者認為從戛納的“樓上”走向“樓下”,是中國電影進步的標志。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樣的結果?

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傳統的視覺符號被新的思潮影響而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國外通常採用將傳統藝術符號與現代生活、現代傳媒相結合或將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化、時尚化改進的方式來應對這一危機。”① 而將這些元素結合現代因素則可力挽狂瀾使得民族視覺符號起死回生大放異彩。

2. 《霸王別姬》中視覺符號之京劇元素的內容分析

2.1 京劇在劇中分歧中的定位

2.1.1 自我與社會分歧

小豆子唱《思凡》,每次都背錯那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從這個元素中分析,小豆子不斷地背錯台詞其實是思想深處對自己性別的認識,源於自己母親的決絕以及在不自覺地中與不可知的逆性命運做斗爭。

在梨園老板來考察決定戲班前途的關鍵時刻,小豆子依然背錯。這個時候故事的發展到了一個小高潮,小石頭含淚用煙袋鍋猛杵小豆子的口腔, “我讓你錯!我讓你錯!我讓你錯!”陳凱歌在表現這個具有震撼力的場面時,通過色彩調節、背景音樂、京劇鑼鼓點的表現手段,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此時此刻人物心情的矛盾錯綜。最終,小豆子的嘴裡流出了鮮艷鮮血,他在眾目睽睽之下高聲而堅定地向這個世界宣告: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他最后還是屈服了,同時也意味著放棄男兒郎的角色,成為女嬌娥。這是戲裡他第一次背對了台詞,是一次宣告,看似快樂卻充滿悲情。

2.1.2 民族矛盾中京劇的推動

“程蝶衣飾演虞姬時真正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程度,這種傳統文化有一種邪異的魅力,再加上程蝶衣小時的奇特經歷,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戲夢”中,改變性別改變性格地瘋狂依戀著京劇、依戀著虞姬、依戀著霸王———他的師兄段小樓。”② 當然同時這種痴迷與投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一生沉浮的命運。陳凱歌加入京劇元素,利用粉色、白色交織的旦角臉譜,使蝶衣在表演中得以尋找自我。

值得注意的是,蝶衣的虞姬扮相屢次呈現在各種重要場景甚至包括重疊的三角戀情境。無論是遭張公公的強暴、還是袁四爺介入、甚至菊仙從良奔小樓、以及和國民黨的沖突。曖昧的粉紅臉譜隻能暫時填充他現實心靈的焦躁與空虛。正如陳凱歌所說:“想在生活中實現戲劇的夢想是很危險的事情。”

“這是鏡中錯落重疊的幢幢幻影,一幕影之戀。”③

2.1.3 新社會京劇的盛衰劇變

文革期間,京劇暫時遭到滅頂之災。傳統劇目被稱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被掃入了歷史垃圾堆,京劇的傳統行頭被當作“四舊”燒毀,京劇藝人被當成人渣,再一次變成下九流。

蝶衣和小樓在文革期間被迫害,京劇元素的作用凸顯為使得藝人因禍得福,因福得禍,禍福相依。

而片尾在虞姬自殺之后的一行字幕:“1990年,北京舉辦了徽班進京100周年紀念活動。”這個元素是一個重要的提示,不僅是對文革毀滅傳統京劇的反撥,更是對京劇發展史一種意味深長的總結。

2.2 京劇元素在跨國際傳播中的表現

2.2.1 視覺符號民族性和超民族性的統一

視覺符號的民族化和超民族性是一種動態的統一。

從歷時分析來說,總的情況是越古老的符號越有民族性,越現代的符號越有超民族性。京劇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元素,是具有民族性的。

從共時分析來說,涵蓋范圍越小的符號越有民族性或個性,涵蓋越大的符號越有超民族性或普適性。《霸王別姬》可謂是電影界非常成功的一部鴻篇巨著,值得永遠典藏。 “電影都存在著歷史背景、音樂與畫面、對話與情節展開和主旨思想等內容。”④

《霸王別姬》傳遞給大眾一個感情上震撼的東西,每次看都會感動,因為一種純粹的情感。

2.2.2 京劇元素的跨國想象

《霸王別姬》展現的京劇文化是與中國人物的生存及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並且對於歷史的記憶在未來歷史的重新定向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用艾森斯塔特的說法民族—國家兩類裝置使現代暴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烈度,使20世紀成為了烈火地獄般的世界。漢娜•阿倫特在《論暴力》一書的開頭指出:“的確,正如列寧所預測的那樣,這個世紀是一個戰爭和革命的世紀,也是一個充滿了暴力的世紀。”⑤

京劇作為中國文化的特殊載體貫穿了整部電影,電影以北洋軍閥統治、日本入侵、國民黨統治和共產黨專政的四個歷史時代為經線,將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戲劇人生揉合在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的跌宕之中。

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民族和國家成為焦點。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霸王別姬》會在國際上得到認同。

3. 京劇元素的二度編解碼—文化冰山

3.1 視覺符號的跨文化屬性

首先就視覺符號層面的元素來說,由於影視作品是對生活的形象再現,因此就其影像和內容來說,它與生活的接受性使它容易被接受﹔其次,它降低了受眾的接受門檻,任何沒有經過閱讀訓練或者審美訓練的人都可以接收這種符號及其系統﹔第三,它容易引起受眾在感官上的反應,因強大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受眾很容易進入情節,甚至進入人物角色之中,產生移情作用。

影視的視聽層最具有跨文化能。

按照霍爾的觀點來解釋,視聽層和故事層都是人類的共享符號,傳播過程中符號必須共享才能傳達信息,但這個符號被共享的只是符號的自然意義,也就是他所說的符號的外延。對符號的蘊含意義卻永遠不能共享。因為蘊含意義也就是他所說的符號的內涵是一個意義的集合。

3.2 二度編碼,文化冰山的深度延伸

3.2.1 京劇元素中包含的理念

關師傅:講這出戲,是這裡邊兒有個唱戲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特意講《霸王別姬》的歷史故事時提到是因為希望學徒學到的不僅是唱戲的技巧更是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還包含對“自我”的認識、民族和國家的概念、忠貞、追求、愛與奉獻等等人類共通的元素,所以可以引起國際共鳴。

3.2.2 劇本原創度高,易被國際市場接受

《霸王別姬》是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有原創的口味,市場的接受度比較高。

更主要的是因為要迎合市場的需求,可以把它改成了一種懸疑、倫理的口味,其實在影片中可以看出一些藝術片的口味在裡面。

總而言之,中國的電影需要這樣的原創。

3.2.3 影片的政治性弱

《霸王別姬》所搬演的中國歷史十分的眩目。不到三小時的觀賞時間內,中國江山已經數度易主。

其中的歷史只是復述官方歷史中的一些大事紀,以歷史研究的眼光來看極為膚淺。並且片中描述京劇近乎永恆的藝術地位和美學價值,藉由象征中國不變的文化傳統的掩飾,使得民國史的沖突動亂毫無能力去提醒觀眾中國認同本質的問題。

由此可知,《霸王別姬》中的真正主角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程蝶衣或段小樓,而是京劇,或者說是提升為中國國粹后的京劇藝術片,這樣也使得《霸王別姬》走向國際創造了一個極好的條件。不會像張藝謀的電影因為政治性強而被戛納排斥。

3.2.4 京劇元素在國外的意義:娛樂性

《霸王別姬》中所呈現的京劇,在陳凱歌的一些特寫與唯美的鏡頭塑造下,早不是關師父與艷紅(小六子的母親)對話時所稱的“下九流”,而是如袁四爺在法庭中所說的中國“國粹”。

通過展現一個國家一種文化的周邊氛圍,對於國際范圍來說,這個民族的國粹是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背后體現的是可娛樂性。

4.影響京劇元素二度編解碼的因素

根據斯圖亞特• 霍爾的理論,結合“霸權解讀立場”、“協商解讀立場”和“對抗解讀立場”來考察京劇元素跨文化傳播的效果。

4.1文化價值觀差異

眾所周知,國家間不同的自然、政治環境因素積澱了它們各自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影響了不同觀眾對同一部電影的不同解讀。其主要差異主要包括國家形象、個人主義、宗教觀等等。

4.2本族文化了解程度

受眾對自己的本族文化了解得不夠深入、全面是理解電影的另一障礙。

作者認為文化是矛盾的。文化的矛盾性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文化一旦形成人們認識、理解世界的某種框架后,它將有助於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順利的交流。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形成某些障礙,阻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間的相互交流。這種文化的矛盾性就成為跨文化解讀電影的主要障礙之一。不過同時,也會產生相反地作用,人對未知的事物具有好奇心。

4.3 受眾選擇心理

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中提出:“觀眾同時也是生產者。”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被遺忘的信息很多,經過一段時間的間隔,仍能在受眾的頭腦中留有記憶的信息才被受眾真正記住。

日常的接受經驗証明,能夠吸引受眾興趣的信息、打動受眾情感的信息更容易被記住。

《霸王別姬》中陳凱歌名導出馬,鞏俐、張國榮等巨星領銜主演,受眾自身通過電影的各種組成成分以及各自形成的符號元素所象征的品位、所蘊涵的文化內涵、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等等附加在電影文本中的因素,賦予電影各種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價值。

並且京劇元素對於國際屬於新奇、具有特點的文化,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

5.走向戛納,將電影還給“電影”

對中國電影而言,如何以中國元素去體現全世界的共通精神是全球化語境下的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首先,必須要結合本土和國際元素,真實反映心靈和現實,展現人類最初的真摯的情感,追求無國家化的價值認同。

其次,明確電影的定位。搞懂到底由誰來判定中國電影的好與壞,中國電影是拍給誰看的,中國電影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是賺錢的機器,還是中國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糧?

再次,想擺脫困境,必須接地氣。電影應該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需要在電影中見到常見的元素。

第四,藝術元素創新。藝術形式一定是反映出當代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的現象,比如說很長時間之前功夫片是安全的,但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全新的電影。

最后,中國電影需要現實題材。國外的觀眾很希望通過電影來了解中國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國外觀眾接受中國是一個日益強盛的國家需要途徑,電影就是一個途徑。(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學生)

【注釋】

① 陳一愚. 試析民族文化符號在電影跨文化傳播中的二度編解碼 [D]. 蘇州大學, 2010.

② 程寧寧. 從京劇臉譜看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符號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04,(3).

③ 張瀟鈺. 淺議<霸王別姬>的符號學意義 [J]. 《東方青年》• 教師 2011,(7).

④ 王志敏. 電影批評 [J]. 中國電影出版,2010.

⑤ Hannah Arendt, On Violence(New York: Harcourt,Brace & World, INC.,1969), p3.此處採用高宏、樂飛譯漢娜•阿倫特《關於暴力的思考》的中譯文,見《一個戰時的審美主義者》,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 [匈]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 [M](何力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78.

[2] 周憲.視覺文化語境中的電影 [J].電影藝術,2001,(2) .

[3] 盧浩. “隻有香如故”——現代京劇《霸王別姬》導演概述 [J] .中國戲劇,2005,(4).

[4] 孫培菡. 從京劇臉譜看視覺符號在文化傳播中的體現 [A]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0,23-4.

[5] 程寧寧. 從京劇臉譜看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覺符號意義﹝J﹞.湖南社會科學,2004,(3).

[6] 劉穎思. 影片《霸王別姬》中的民族文化歷史展現﹝J﹞.考試周刊,2010,(9).

[7] 郭培筠. 暴力•迷戀•背叛———影片《霸王別姬》的文化內蘊闡釋 ﹝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1(2)76-80.

[8] 張雯. 淺析電影《霸王別姬》的傳播效果﹝J﹞.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7,(38).

[9] 袁方. 傳統文化和自我內在引導對人的“閹割” [A].湖北社會科學,I0- 05

[10] 劉芳芬. 以影為鏡:文化視角下的擬態環境﹝J﹞.《考試周刊》,2010.

[11] 吳萍萍. 別樣的風景——論當代同性戀小說的特征和意義 [J].安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4).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