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淺談電視劇在網絡與電視平台的雙向互動及其趨勢--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談電視劇在網絡與電視平台的雙向互動及其趨勢

——以《后宮甄嬛傳》為契機

楊瑩驊

2012年11月12日16:2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內容提要:伴隨“三網融合”的迅速發展,電視劇跨媒介發展與多種媒介產生互動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隨著互聯網視頻播放平台的自我提升,網絡平台在電視劇的核心創意、資金回收、產業結構等多方面都能產生良性的推動,而電視平台同時也促進了網絡播放平台走向成熟。本文以一部熱播電視劇為契機,回溯電視劇在網絡平台發展的各個階段,探討網絡與電視平台更深入互動發展的趨勢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認為隨著網絡播放平台在電視劇制作領域話語權的抬升,將對電視劇產業現狀產生重大的裨益。

關 鍵 詞:電視劇 網絡播放平台 互動

奇跡背后的困境與契機

2008年,一部具有上億點擊率的宮廷小說《后宮甄嬛傳》賣出電視劇改編權,大量的網絡粉絲對電視劇的開拍有期待有質疑。在電視劇項目啟動之時,便有樂視網以空前的2000萬買下電視劇網絡版權 。2011年底,在古裝劇遭到評論界口誅筆伐,廣電總局一再限播的環境中此劇逆勢而上,第一輪在地方台一經播出便引起巨大反響。2012年在上星頻道播出,頻頻創出收視紀錄。僅就東方衛視來說,5月2日大結局上海本地收視率破10%,全國最高達到2.5%,創造歷史 。本劇全網流量破20億次 ,電視劇在網絡與電視雙平台相互推動,一些列次生現象,口碑空前轟動。

《后宮甄嬛傳》成功有其背景環境。隨著電視行業制播分離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電視台逐漸將電視劇的制片工作從體制內剝離出來,使其直面市場。電視劇作為中國電視最重要的一種節目類型呈現出新態勢的時候,卻也面臨種種問題。一方面是大量資本紛紛涌入影視行業,我國電視劇年產量在2010年已居世界第一位 ,2011年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2萬集。但在另一方面,電視平台的消化量隻有7000-9000集,能擠如黃金檔的更是少而又少。電視劇如火如荼攝制的背后卻是翻拍成風,粗制濫造切同質化嚴重導致多半爛在庫裡的事實。各大電視台購片部門在屢遭收視率滑鐵盧的教訓中也不得不採取保守穩妥的做法,即對少數有潛在收視率前景的電視劇展開激烈的爭奪。如此電視平台的壟斷權力凸顯,還會產生一時間段內各大頻道反復播出同一部電視劇的畸形現象。

《后宮甄嬛傳》的成功是否只是時間段內眾多電視劇中的勝出者,是普通熱播劇所帶來的必然現象?結合近幾年《士兵突擊》《潛伏》等熱播劇從網絡平台到電視平台互相推動發展軌跡,可以發現《后宮甄嬛傳》的案例在網絡與電視的雙平台互動影響中已經處於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契機點上。本文將以互聯網與電視兩個平台為出發點,以《后宮甄嬛傳》為案例,淺談新時期電視劇在跨媒體發展的趨勢中,網絡平台與電視平台的雙向互動對傳統電視劇制片及發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趨勢。

一.網絡:提供參與電視劇內容創作的可能

通過網絡途徑吸取觀眾意見,海選創意並將其整合到電視劇制作環節當中已經不是新鮮事。無論是娛樂節目的“網絡海選”“網絡投票”還是“互動電視劇”的諸如《有你就有戲》等節目的推出,都有網絡互動的影子。但“互動電視劇”這一借鑒國外制作模式,融合網絡因素的形式卻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國外電視劇具有邊制作邊播出的產業習慣極其支撐框架,而此種模式的本土化卻隻能限於一些微小投資的欄目劇,暫時很難在我國電視劇領域推廣。其次,網絡在其中更多的是一種對觀眾意見的汲取方式,並沒有真正對劇集制作的核心內容產生重大影響。

《后宮甄嬛傳》由極受網友追捧的網絡小說改編,其改編過程中啟用小說作者流瀲紫擔任編劇。小說精彩而頗具古典情味的人物對白,如同電腦游戲般人物闖關進階的故事構架,這些核心內容在電視劇制作環節中得以充分利用,成功的改編使整部電視劇光彩熠熠。

那麼,來自網絡的小說影響了電視劇實質的內核,網絡小說改編是否只是偶然現象呢?

台灣網絡作家九把刀(柯景騰)認為,“在BBS上的網絡小說書寫並非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在其他網絡作家、讀者、迷、出版社注視下的公開的展演。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大為縮短的情況下,此多重的關系演變成有趣的、有別於傳統文學社群的網絡小說社群。” 由此,網絡小說作為展演性的文本,其內容的創作過程依然伴隨著眾多群體的互動與交流,這一展演行為便與傳統的小說創作區別開來。

2008年以來,一些文學網站諸如起點中文、晉江原創等紛紛健全網絡版權維護體系。出版商與影視制片方高度介入,網絡小說從無私分享的虛擬空間進入商業機制從來產生熱賣現象。由此吸引了大批高端知識分子進入這一領域,大大提高了網絡精品的產出率。從《杜拉拉升職記》《搜索》《步步驚心》到《后宮甄嬛傳》,一批網絡小說的出現有效緩解了傳統影視劇“劇本荒”的嚴重問題。通過網絡途徑也促使更多人才進入影視領域,大大促進了影視產業的良性循環。

網絡所包含的豐富影視創作源素材並不僅僅停留在網絡小說之上,博客日記、網絡熱點新聞、草根微電影等網絡演出性文本乃至互動性網絡游戲作為核心元素介入電視劇的創作之中在未來都將成為趨勢。如《失戀33天》便是網絡真實帖子改編電影的成功案例。

源自網絡平台的演出性文本其熱度與受歡迎程度源自於網民的選擇,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13億 。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電視劇制片方由網絡擇取創意、判斷市場與收視率能更好的規避電視劇脫離觀眾,同類題材一窩蜂同質化嚴重問題。

相比較《士兵突擊》《潛伏》等熱播劇中網絡更多出於被動的宣傳平台,《后宮甄嬛傳》成功背后,來自網絡的源素材與人才參與到電視劇的核心質量營造當中,其背后意義深遠。

二.電視劇:網絡文化的助推器

良好的網絡文化空間的建構,技術是手段,法律監管是保障,高層次文化人才的介入是根本,高品質的內容才是引領網民參與其中、吸引廣告商投入其中、盤活運營資金並使之產業化路徑。

近兩年來國內互聯網寬帶建設不斷完善網速成倍提升。在基本的技術障礙解決之后,優酷、土豆、酷六、樂視等網絡視頻媒體運作也不斷正規化,並同SNS網絡以及微博客等相互間整合兼容。但高質量的內容卻一直是互聯網企業所頭疼的問題。僅就視頻內容來說,網絡原創視頻片段在制作投資以及質量水平上整體較差,很難形成規模化的效益。而依靠電視平台的電視劇內容長度更長,制作企業更多,制作規模更具有專業性。在互聯網視頻起步階段,自制視頻片段很難與電視劇爭奪廣告商。主打原創視頻片段的國外著名視頻網站YouTube便是其中的一例:2007年美國國家廣播環球公司與福克斯廣播公司聯手打造提供高質量影視劇的Hulu,在2008年以來YouTube與Hulu的市場競爭中,Youtube每年虧損上億美元,而Hulu卻廣告收入卻節節攀升,很快佔據美國網絡視頻廣告市場總額的半壁江山。

電視劇進入互聯網,首先為互聯網高質量內容的擴充提供了途徑與資源。電視劇走上網絡平台,其背后是電視平台以其相對長久的歷史,相對成熟的產業為互聯網帶來豐富的內容,是對網絡文化發展的巨大推動。

電視劇《后宮甄嬛傳》核心創意來源於網絡,但不少於5000萬的投資制作費用,以及支撐制作的導演、制片、服裝、道具、演員等多方面人才的支持則是長久地依靠電視播放平台而形成的產業。當攝制成影像的《后宮甄嬛傳》重返互聯網,新的電視劇又激活了早期的小說,一系列新的互聯網文化話題出其不意的產生。小說中蘊含的的古典文學文化底蘊經由影像的提純,在互聯網上更明晰地傳播在泛濫開來。“甄嬛體””“華妃體”等等網絡語言與電視劇相映成趣。

其次,電視劇推動了互聯網法律監管完善化,提升了網絡廣告市場總額,為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資金流。這過程大體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2008年以前。國內視頻網站最初採取了盜播電視劇的方法,以所謂的“網民上傳”的借口來逃避版權的糾紛,在此情況下點擊量得到了滿足,但版權官司卻此起彼伏。巨大的爭議導致廣告客戶不敢冒險進行廣告投資。在此階段,電視劇與網絡文化的互動還沒有真正的密切起來,彼此仿佛更像是一對冤家。

2008年以來互聯網電視版權監管的加強,即進入第二階段。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出台了《關於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2010年11月12日出台《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意見中特別提出將實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專項行動,重點打擊影視劇作品侵權盜版行為。 國內視頻網站不敢再肆意妄為,正版電視劇逐漸成為各大視頻網站搶奪的資源,於是各大視頻網站紛紛斥資購片,電視劇網絡版權費用也經歷了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最初,一兩萬一部的購買價格對於影視劇投資方來說杯水車薪。如《士兵突擊》《潛伏》等優良劇作網絡版權售價也僅僅幾千元一集。這期間由於電視劇產業泡沫化厲害影視劇制片成本激增,尤其是一二線演員片酬費用成倍翻漲,電視播出平台壟斷性加強,電視劇產業面臨著嚴峻的問題。

三.雙深入互動的趨勢及其問題

近年來關於電視劇的網絡傳播與營銷一直是熱門話題。但忽略電視劇質量因素,著重於傳播渠道與盈利前景對傳播與營銷的空談本身意義並不大。必須正視的是,兩年來網絡平台的對於電視劇市場的話語權雖然在逐漸增大,但仍然難以同電視平台分庭抗禮。國內電視劇資金回收渠道相對單一,DVD以及海外發行的收益微乎其微。網絡版權的爭奪也往往只是在高質量潛在高收視率的片源中進行,絕大部分片源仍無人問津。這中狀況中《后宮甄嬛傳》是個轉點。

2010年,電視劇《后宮甄嬛傳》開機之時,樂視網即以2000萬元高價購得網絡版權,如今剛剛上線不久已經獲得盈利。網絡版權達到兩千萬的級別,則是突破意義地意味著網絡平台對於電視劇行業話語權的提升。網絡平台的崛起對解決電視劇行業一系列惡性循環問題有了新的可能。

網絡平台的發展,有利於打破電視平台壟斷性選片的弊端。現今一部電視劇,半數以上費用支付一二線演員片酬,嚴重壓縮其他開支是電視劇質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其背后,則是因為電視台購片人員以明星論質量的評判標准。如果沒有明星,投資方往往會面臨資本沉沒的困局。2007年精品電視劇《士兵突擊》由於缺少明星市場遭遇挫折,幸虧電視劇在網絡產生影響力后得以返銷電視平台,盡管該劇造就一批明星,卻沒有多少盈利。相對於單向傳輸電視平台的單一性,極具交互性網絡平台上,網民對電視劇質量有更強的鑒別力。如此網絡平台必然會同電視平台形成良性的互動。同時也可以為電視台購片提供良性的信息資訊。

其次,網絡平台為電視劇的前期立項提供創意資源以及市場試金石。網絡上演示性文本的受歡迎程度往往是測試市場的試金石。相比較電視劇動輒幾千萬的投資,網絡小說點擊率以及話題性往往包含豐富的市場資訊,算得上是第一層市場測試。在電視劇人才遴選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網絡往往也是篩選人才最廉價也最高效的方式。

再次,以《后宮甄嬛傳》為契機,視頻網站廣告投放的總額不斷增長,在資本達到一定限度的情況下便有可能出現新的劇集制作模式,如打破電視台對於電視劇傳統的定位管理,如打破一集40分鐘的慣例,如同美劇一般集數長短收縮、按季制作、按周播出、邊制邊播等等。由此,互聯網與電視必然會在競爭中互動,在互動中彼此前進。

當然,雙平台互動過程中也還存在種種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仍然是版權維護問題。國內知識創意的權的淡薄已經深入到各種層面。僅僅就《后宮甄嬛傳》從隻做到傳播過程中便出現了種種版權問題。

2011年由於國家廣電總局對於古裝劇的限制,《后宮甄嬛傳》首先在未上星的地方頻道播出,緊接著視頻盜版下載鏈接便遍布網絡,盜版影像制品自然遍布大街小巷。如此嚴重的大大侵犯了制片方與版權擁有方的利益。這也成為遏制整個影視行業惡性問題,嚴重打擊了了原創力的積極性。由原創力的削弱便可能導致模仿跟風問題嚴重。由於侵權問題在網絡小說、影視改編中普遍存在,因此對於影視侵犯小說創意權等跨界侵權問題很可能會變得更加錯綜復雜。這需要引起多方面的注意。

除版權問題之外,收視率與點擊量之外關於公共倫理與社會公德的維護,對於真實歷史與藝術虛構的定界則也關系著電視劇的質量與生死。這些問題需要在進一步發展中明晰和解決。

結語

伴隨“三網融合”的迅速發展,電視劇跨媒介發展與多種媒介產生互動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經濟利益是維持電視劇產業運轉的動力但並非唯一目的。電視劇作為人文性、藝術性、娛樂性的、智慧性融合的一個節目類型,維系著眾多受眾的觀念、思想與情感世界。電視平台有著調節家庭氣氛,凝聚家庭情感的傳統優勢,這種珍貴優勢必將一直保持下去﹔而網絡平台則有著互動性與及時性的優勢。隨著其他新媒體平台的深入開發,便攜性等等問題將可迎刃而解。播出平台的增多給了受眾更多的選擇性,多平台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會使電視劇這個節目類型更加成熟,當電視劇發展為一種文化,便會超出自身的初始意義,走入更加廣闊領域。這也是所有電視劇受眾所期待的。(作者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系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台)柯景騰.網絡虛擬自我的集體建構——台灣BBS網絡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D].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5.P2.

2 張艷.網絡版權:電視劇版權收益的藍海?[J].視聽界.2011.1.P38.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