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璩靜)中央電視台知名主持人柴靜首次將自己十年工作經歷、個人成長心路與中國大事件糅合在一起並於近日推出自傳性作品《看見》。
“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做到准確、平等、求實、平衡。”柴靜說,自己花費十年時間,通過採訪接近了這早已被印証過的這四個詞。
“不要說報道一個國家,就算報道自己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報道所要求的准確、客觀、公正、平衡,有時跟人性本能是相抵觸的。人想塑造自己,想要遮蓋那些不利於自己的事實,想要對他人做出評價,人們想要說自己是正確的。”柴靜說,自己二十三、四歲的時候,就是帶著錯誤思維模式做採訪的,以前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准確、平等、求實、平衡。通過一次次採訪,才逐漸理解這些概念。
十年間,柴靜做了幾百期節目,寫了幾百篇博客文章,同時積累了大量的文字素材。《看見》一書,厚厚的400多頁,20多萬字,柴靜也很吃驚自己竟然寫了這麼多。談到寫書的過程,柴靜說非常困難,從決定動筆至完成,用了4年多時間,中間停斷過多次。
談到寫作動機,她提到“陳虻(《東方時空》創辦人之一)去世之后,我開始寫這本書,但本書並非為了追悼亡者,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所期望的,是我能繼續他曾做過的事。可以說,《看見》講述了柴靜這十年目力所及的一切,但最重要的,還是人。柴靜說,十年前,陳虻問她喜歡新聞的什麼,她說喜歡新聞中的人。直到今天仍未改變。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