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柴靜人紅是非多,繼私生活被揭露之后,其業務水准也被同行批評。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日前在博客中公開諷其出鏡時“表演”採訪,柴靜關注新聞中的人而不是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安全討巧,最終只是讓其個人收益。
暗諷柴靜出鏡時“表演”採訪
從柴靜爆出婚訊以來,微博上關於柴靜的爭執越炒越熱,討論的焦點從柴靜的私生活逐漸蔓延到對其本職工作的辯論。20日,鳳凰衛視著名電視記者閭丘露薇發表博文《說說電視記者這行吧》,暗諷柴靜出鏡時的“表演”採訪,並駁斥柴靜“採訪是一種抵達”以及“做新聞關心的是新聞中的人”的觀點。
專欄作家木子美在微博中轉發一網友對柴靜採訪姿態的評價:“大量的反打和全景鏡頭把她採訪中標志式的蹲、抱、皺眉充分表現。”就此,閭丘露薇在博文中給出了自己認同記者採訪形態,她認為新聞欄目的記者應當把自己隱藏在當事人和新聞事件背后,電視記者不該去塑造鏡頭前的自身表現,“面對任何人,反打鏡頭上的表情,都應該是中性的”。
一個人再有名,沒新聞點就不該採
2012年10月,柴靜應邀在清華大學演講,題目是“採訪是一場抵達”。閭丘露薇說:“有人說記者採訪是‘一種抵達’,我想了半天,就是不明白。”她認為採訪就是提問,看清事實,找出原因,“一個人再有名,如果沒有新聞點,那就不是新聞記者應該採訪的對象。”
最近柴靜新書《看見》的自序中提到,10年前帶他入行的央視評論部副主任陳虻曾問她做新聞、關心什麼,柴靜的回答是“關心新聞中的人”,並指出是這句話把她推到今天。閭丘露薇則對這個說法存疑:“如果一個記者,做新聞隻關心新聞中的人,而不是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傾聽者,這是不稱職的。”
閭丘露薇認為,記者選擇的個案應能從點到面帶出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如果只是關注人而不去尋求這個人的遭遇背后的原因,那這樣的新聞報道是不合格的。”她認為,關注人安全討巧,但是最終受益的是媒體人本身,卻不是公眾。
寧財神部分認同閭丘露薇觀點
編劇寧財神也加入了探討隊伍,他轉發閭丘露薇的微博稱:“說柴隻關注新聞中的個體,而非原因,對。但無視環境與現狀,冒充外國人,錯。”他認同閭丘露薇所說柴靜關注新聞個體而非原因,但他認為閭丘露薇這個觀點忽視了國內的新聞環境與現狀,並不全面。
閭丘露薇則反駁:“說到環境和現狀,關注新聞事件本身和追尋背后原因的內地記者太多了,出色的報道也太多了,不是裝老外,是看到很多同行的專業表現。”
對此,寧財神隻發出了一個詰問:“在央視哪個平台,有哪位?”鐘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