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官微搭建生命"微通道" 報道災難要注意什麼?--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媒體官微搭建生命"微通道" 報道災難要注意什麼?

2013年04月25日09:2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手機看新聞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讓我們再一次想起5年前的汶川。災難總是帶給人們無盡的傷痛,可在這傷痛中我們學著堅強,變得更有勇氣,應對災難的方式也在變化。

  微博,就是一個典型。5年前汶川地震時還沒有微博,媒體報道災情遠沒有現在這般迅速。經歷了多次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中的考驗,如今的微博已然成熟了很多,媒體通過微博報道災情更是如虎添翼。及時發布災情、呼吁正確救災、積極發帖尋人……通過短短的140個字,媒體搭建起挽救生命的“微通道”。

  快速 發布最新信息

  “四川地震了!”4月20日早上,當《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看到這條微博時還愣了一下,再刷新的時候,微博屏幕上關於地震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

  “地震了,成都震感好強!”4月20日8︰04,就在地震發生后的兩分鐘,“@成都商報”發出了四川媒體第一條關於地震的微博。隨后,“@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成都晚報”“@華西都市報”“@雅安新報快訊”“@新京報”“@京華時報”“@深圳商報”以及全國各地的媒體官方微博都陸續發出地震的消息。當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還未來得及趕到現場之時,媒體的官方微博成為在第一時間傳遞災情的通道。

  4月20日下午,當蘆山人民醫院因傷員過多而導致血漿缺乏時,“@人民日報”發布微博緊急告知公眾這一信息,尋找血源。當救援時間超過12小時,“@人民日報”隨即發帖振奮士氣:“上次汶川,這次雅安,苦痛歷歷在目,災難讓我們再次攜手並肩。救援黃金24小時過半,時間分分秒秒,救人,救人,還是救人。一線希望,百倍努力﹔不拋棄,不放棄。生死邊緣,是我們的姐妹弟兄。雅安,不哭!雅安,挺住!雅安,加油!”

  地震發生后,媒體官方微博承擔起連接線上線下的關鍵樞紐,及時、迅速發布權威災情,告訴受眾災區的最新消息,並根據救災進展有針對性地發布提示信息。比如,前方最急需的物品匯總、災區接受抗震救災物資和食品捐贈電話等。“地震”一時間成為微博信息的核心詞匯。

  理性 呼吁正確救援

  地震帶來的災難舉國同殤,牽動著國人的心,充滿愛心的人們紛紛以不同形式表達著對災區的援助和支援。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善意的初衷反而給救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對此,媒體的官方微博便承擔起一個職責:呼吁人們理性救援,避免次生災害發生。

  “@央視新聞”發出【雅安,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微博,指出“72小時內,非專業救援人員,請您不要往雅安方向行進,做好應急准備即可﹔當地不少通訊設施毀壞,請盡量使用短信、微信,不要佔用電話線路﹔雅安周邊交通擁堵,無關車輛請為救援車輛讓出生命救援通道”。“@人民日報”緊急呼吁“雖然今天我們都是雅安人,但雅安周邊交通擁堵,現在救援車出動,請一定要讓出生命通道﹔沒有親人在雅安、蘆山等的,請取消不必要的商務公務旅行,不要盲目去災區﹔話務擁塞,不要不停向四川和雅安撥電話,盡量用短信和微信等聯系,把電話通道留給最緊急的人。”

  “@中國之聲”則呼吁雅安周邊地區縣城商家店鋪、私人住宅打開WiFi,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不因為網速慢而滯后,讓正在被擔心的朋友們可以通過網絡微博報平安,讓災區更多的一手信息傳遞出來!

  類似的呼吁伴隨著救災的進一步推進井然有序地進行,當更多的人奔赴災區為受災的人們送上必要的援助之時,媒體官方微博則在另一方天地與災區同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抗震救災。

  尋人 積極擴散發帖

  尋親,對於經歷了災難的人們來說,是劫后余生的頭等大事。對於那些有親人在災區的人來說,更是深深的牽挂。媒體官方微博通過聚變的微力量為人們尋找身在災區的親人。

  “@成都商報”開通地震救助通道,“今天,我們都是雅安人!如果你有求助、尋親、報平安、主動援救、公益服務等需求,一切有關雅安7級地震的訊息,無論你是普通網友或機構,都可以私信或@成都商報,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並幫助大家!雅安不怕,讓我們齊心協力,為愛轉發!”“@新華社中國網事”同樣發出微博:“如果你聯系不到震區的親人,請私信或@新華社中國網事,我們和網友幫您一起尋找,今天,我們都是雅安人!”

  “@央視評論員”則在微博上發出帖子,在尋人的基礎上,為網友提供向親友報平安的平台微信。如果有和親友失去聯系,通過央視評論的微信平台,提供親友姓名、年齡、照片和聯系方式,以及盡可能詳細的信息,救援信息就會在央視20︰00∼24︰00《東方時空》特別節目中傳遞出來。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在地震發生后不久,“@新華社中國網事”“@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時代商報”等多家媒體的官方微博頭像都變成了黑白色。這是無聲的哀悼,為我們自己受難的同胞!

  ■相關鏈接

  災難報道注意事項

  當多路記者第一時間奔赴災區之時,關於災難報道的注意事項也應當被關注。

  @報紙觀察:【去雅安的記者們須知】帶上裝備,立即出發﹔保証通訊暢通,順利發稿﹔換上迷彩服,捎點糖或牛肉干﹔注意安全,防范余震﹔別拍攝殘缺身體等過於慘烈的畫面﹔遵循知情同意、最小傷害等倫理規范﹔絕不因採訪給救災添亂(如進手術室)﹔摒棄宣傳至上、救人競賽式條框,關注人﹔碰到緊急特殊情況先救人再報道﹔不打斷抱頭痛哭的夫妻﹔別讓孩子反復講述父母傷亡情形﹔到現場,別在賓館連線主播。

  @張志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副院長,全媒體研究院秘書長):【都市報如何報道四川地震】尋找貼近價值,凸現本地視角﹔注重微觀而非宏觀,挖掘人性故事﹔減少碎片式消息報道,強化整合式深度報道﹔利用微博、微信、網站和報紙,建立循環、融合報道新機制﹔運用異地監督的縫隙,若有問題、大膽問責。

  @中國日報-論壇(中國日報論壇官方微博):媒體報道地震應注意幾點原則,避免直接曝光死難者面部畫面﹔避免以採訪為由刺激遇難者家屬﹔避免為搶鏡頭妨礙生命救援﹔傳遞對災區及受眾有價值的信息,表達真情實感﹔增加對天災背后人禍的反思和追究,為把損失降到最低、規避未來的損失,媒體應作出自己的貢獻。

  @媒介評彈(駐外記者):【日本災害報道的十大原則】追求報道的精確度﹔災害留言方式的推廣﹔受災地的規模和范圍要准確傳達﹔時刻記住報道要為受災者提供保護﹔不要忘記對受災者的關懷﹔電視和廣播都要自覺報道受災地的狀況﹔平安消息交給電信﹔平時注意學習積累,培養災害報道的專門記者﹔制作報道手冊﹔在報道現場牢記是為誰報道。

  @壹讀(壹讀傳媒官方微博):【地震現場記者須知】這裡要講的是記者進入災區,應該如何做報道。在採訪中你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在出行時你該做的准備。出行時,你要記得災區如戰場,隨時有生命危險,請你務必注意安全﹔在採訪的過程中,你也一定要記得,面對死亡,永遠要心懷敬畏。最后祝你一切平安。

  @喻國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誰應該是災難報道中的主角?答案似乎是明確的:災難中的受災群眾——說出他們的狀況、表達他們的呼聲、描述救難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實際的災難報道中,我們看到的情形卻不是這樣。在這兩天的地震報道中,我們看到的報道,過多地集中在救援動態,特別是領導人的動態以及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跡上,而受災群眾的狀況和災區需求卻往往被一筆帶過,淪為配角。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