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風”以來《人民日報》版面的創新實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4期

“改文風”以來《人民日報》版面的創新實踐

王燦發 馬寅桂

2013年05月08日14:23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人民日報》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版面風格,庄重嚴肅、大方得體。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踐行中央“八項規定”和中宣部關於“改文風”的相關規定,按照新聞的傳播規律和新聞的重要性來安排版面,增加了評論版,開設了多樣化的專欄,內容“短”“新”“活”,版面信息量變大,創造了新的視覺體驗,體現了報紙的宣傳報道意圖,樹立了清新的輿論新風。

【關鍵詞】改文風﹔人民日報﹔版面變化﹔新聞規律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我國第一大報,它在長期的版面編排實踐中形成了嚴謹端庄、大方得體的版面風格。《人民日報》的版面是國家政治風雲的晴雨表,其整體風格必須相對保持穩定,這也是國家政局穩定、人心穩定的必然要求。[1]2012年12月,中宣部頒布的《關於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切實改進文風的意見》使中國新聞界掀起改文風的浪潮,《人民日報》在改文風的過程中更是率先垂范,按照新聞的傳播規律來進行版面安排,一股新風拂面而來。

一、《人民日報》版面內容安排的改進與創新

新聞報道變短,版面的信息量變大。由於報紙的版面容量有限,不可能做到有聞必報,更不可能做到事事詳細報道,必須按照新聞規律選擇最具新聞價值的信息進行報道。而新聞報道的長短又和版面的信息量呈負相關,即每篇新聞報道越短,則該版可以報道的新聞數量越多,版面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但在這一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一味求短也是不可取的,應根據實際情況長短搭配、點面結合,做到廣度和深度的完美統一。

改文風以來,《人民日報》在這方面做出了適當調整,在確保不影響報道深度的前提下合理增加版面的信息量。2013年3月21日頭版上《習近平將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李克強會見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劉雲山會見坦桑尼亞客人》這三篇時政類報道都比較簡短,用精簡有力的話語表達出核心內容,因此頭版上放了7篇報道,整個版面的信息量變大。2013年3月22日頭版上一共有9篇文字報道和一篇圖片報道,更是顯現了現在時政類新聞的短小精悍。而對比2012年3月21日的頭版,我們可以看出頭版上一共隻有5篇報道,信息量相對較小。

時政新聞報道規模壓縮,民生新聞規模變大。黨報是黨的喉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黨報對時政新聞報道規模進行壓縮,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來關注民生、體恤民情,這正是黨報黨性性質的集中體現。從近期的報道我們可以看出,關於中央領導人出席活動和參加會議的報道所佔比例適當減少,來自基層、貼近民生的報道越來越多,而且內容涉及廣泛,比如對霧霾天氣的連續報道等。這種變化符合大多數受眾的需求、習慣和愛好,也使得《人民日報》的面貌煥然一新。2013年2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就報道了方方面面關乎民生、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話題。比如,困難群眾的生活保障、少數民族住進新房、農民工免費體檢、春節期間的消費問題等民生話題,民生新聞幾乎佔據了整版80%的篇幅。又如2013年2月22日的2版要聞版上,幾乎一半內容是民生新聞,內容涉及環境污染、霧霾問題、吃水難問題。其中隻有兩篇時政新聞報道,一篇是《在澳門社會各界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20周年啟動大會上的講話——吳邦國》,另一篇是《吳邦國出席紀念澳門基本法頒布20周年啟動大會》。可見,《人民日報》在版面內容的安排上加大了報道人民群眾關心的話題和遇到的難題,心系民生,使得版面看起來更有親和力和貼近性,更得人心。

頭版國際新聞和批評性報道增多。十八大以來,《人民日報》頭版國際新聞和批評性報道越來越多,做到了國內新聞與國際新聞、正面報道與負面報道的平衡搭配,這是一種全新的改變和嘗試。2013年2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上出現了一條國際新聞《以色列轟炸敘利亞目標 阿拉伯國家聯盟強烈譴責》。2月2日頭版上同樣刊登了一條國際新聞《墨西哥石油公司大爆炸已致32人死亡》。另外,批評性報道也有所增多,並按其新聞價值和重要性放在頭版。比如,2013年1月21日的頭版上《汽車文明,我們差在哪兒》對見黃燈就闖、有縫就拱、狂按喇叭、開窗吐痰等不文明現象進行了批評,提醒人民群眾:人人有“車德”、講文明,最大的受益者正是道路使用者本人。這一變化是《人民日報》在版面內容安排上的一大新亮點和新突破。

頭版頭條打破常規,依據新聞規律來編排。《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也有了很大變化。比如,2013年1月22日的頭版頭條是本報評論員的評論《狠剎浪費之風》,文中寫道:“對公款浪費,奢侈之風,人民群眾深惡痛絕,這不僅是敗壞社會風氣的頑症,更是污染政治空氣的‘痼疾’。”對公款浪費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倡厲行勤儉節約,隻有這樣才能有效淨化我們的社會風氣,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風尚。2013年3月1日,頭版最上方刊登的是《50年,雷鋒一直在身邊》,推出“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專欄,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廣泛宣傳學雷鋒先進典型,深入總結學雷鋒實踐活動,以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力量。3月21日頭版頭條刊登的是《時刻准備上戰場——記廣州軍區某特戰旅二營一連連長劉珪》,對這一時代先鋒的形象進行了宣傳:特戰連長劉珪用如火如鐵的戰斗激情和卓越成績,給祖國和人民帶來了一個強烈信息——當代官兵正在踐行一個屬於這一代人的強軍夢。這些都體現了頭版頭條敢於打破常規,依據新聞規律來進行版面編排。

二、《人民日報》版面形式安排的改進與創新

增加評論版,開設多樣化的專欄。《人民日報》從2013年1月4日開始增加了評論版,力求在社會轉型的斑駁底色中凝聚共識,充分發揮其輿論導向的作用,社會各界對此反應良好。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在新年第一天就表示:“新一年,我們將努力說真話、寫實情,讓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更具親和力、感染力,更有可讀性、可視性,實實在在服務讀者。”《人民日報》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承諾。2013年3月21日的5版評論版上一共有6篇評論,都針對各種典型的社會問題作出了一針見血的深刻評論。其中,《用法治擦亮美麗中國》呼吁法制不能獨行,需要法治精神、文明風尚的推動,我們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朝“美麗中國”目標邁進﹔《公益慈善不能代替公共服務》的新論指出政府不能用公益慈善來簡單替代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更不能把公益慈善作為新的“錢袋子”工程來運作。又如,2013年3月22日的評論版中《“大眾召回”能否讓權利歸來》就汽車召回問題對消費者不斷覺醒的權利意識進行了深刻評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汽車時代,也是權利時代。成熟的市場經濟,講求生產者與消費者權利義務關系的平衡與對等。從單向度的‘產品供給’到多元互動的‘權利供給’,時代發展的高速路上,系好權利安全帶,‘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才會愈行愈穩健。”

評論版的設置使得黨報的觀點和立場有了自己的陣地,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保持原有風格和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保持指導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黨報的新聞性、可讀性、群眾性和服務性,使報紙宣傳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使得報紙有更深刻的思想和溫度。除此以外,《人民日報》還增設了《美麗中國——尋找最美鄉村》《雷鋒精神與時代同行》《新春走基層》《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中國夢 赤子心》等專欄,通過專欄裡的一系列報道,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具有連續性、對比性的報道形式,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也使得版面更加有系統性。

稿件與圖片、漫畫等的巧妙配合美化了報紙版面,創造了新的視覺體驗。當今社會,報紙已進入讀圖時代。改文風以來,《人民日報》上稿件配合圖片和短評的形式更加多見,而且文字與圖片、圖表的搭配更加巧妙、渾然一體,圖片報道進一步增多,這些都進一步豐富了視覺元素,美化了報紙版面。比如,2013年2月18日2版上就一共運用了四種不同類別的圖片,豐富了報紙版面,擺脫了以前枯燥沉悶的感覺,使得版面顯得更加活潑,創造了新的視覺體驗,使受眾能更好地理解信息。具體來說,《隕石離我們有多遠》中的示意圖“圖解俄羅斯隕石墜落”用生動直觀的圖像向我們展示了整個過程,便於我們理解(見圖3)﹔《千年陸巷太湖畔》則用素描和照片向我們展示了鮮活的畫面,配合文字使得我們頓時被太湖畔的美景所吸引,傳播效果更好,報紙版面也更加生動活潑。

2013年3月22日5版上用一張漫畫生動地展示了辦酒席成為“收入來源”這一社會普遍現象(見圖4),作者寫道:“請帖紛飛如雪片,宴席聚散似輪轉。憂貧哪堪酒風盛,陋俗不除戒奢難。”表達了對這種陋俗的擔憂和對奢靡之風的批判。2013年2月12日頭版上用了一張圖表顯示了“去年個稅收入同比下降3.9%”這一問題,非常清晰明了。2月25日4版上的《霧霾發難,油品難逃其責》中也用表格清晰展示了全國汽柴油標准升級過程,一目了然。可見,新聞圖片、新聞圖表、漫畫等插圖恰到好處的運用,可以極大地豐富新聞的表現形式,美化報紙版面,提高新聞的可視性、易理解性和視覺傳播力,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更加有助於受眾理解。

視覺上突出重點,兼顧各方,間接進行議程設置。尊重視覺規律,按照人的視覺習慣,把重要的內容放在顯眼的位置,間接起到議程設置的作用,合理引導輿論。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傳播心理實驗工作室於2006-2007年在國內首次運用眼動儀進行了中文報紙版面的實驗研究。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可知,讀者在閱讀報紙時是有一定的視覺軌跡規律的,在接受同等視覺信息刺激的情況下,人在閱讀報紙時的眼動軌跡呈現順序性的閱讀規律:即從左到右,由上及下。[2]改文風以來,《人民日報》在版面形式上也作了很大改進,在兼顧各方的前提下利用視覺規律突出重點內容,在編排中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以突出版面的中心和重點,進而凸顯版面的審美亮點。比如,2013年3月20日頭版在左上方這個顯眼位置刊登的是習近平會見美國總統特別代表、財政部長雅各布•盧的新聞,以此來顯示這次會面的重要意義。這篇報道對於中美經濟關系進行了合理的議程設置,而且報道中用了具有代表性的親切握手圖片,更顯二者追求合作共贏的姿態。

三、結語

對於報紙而言,版面風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民日報》在保持自己優良傳統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為讀者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和最佳的閱讀效果。具體來說,《人民日報》在版面的內容安排和形式安排上均有較大改進:在版面的內容安排上,新聞報道變短,版面的信息量變大﹔時政新聞報道規模壓縮,民生新聞規模變大﹔國際新聞和批評性報道增多,並開始上頭版﹔頭版頭條打破常規,依據新聞規律來編排。在版面的形式安排上,增加了評論版,開設了多樣化的專欄﹔稿件與圖片、漫畫等的巧妙配合美化了報紙版面,創造了新的視覺體驗﹔視覺上突出重點,兼顧各方,間接進行議程設置。這些都是值得各地方黨報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當然,改文風並非易事,版面的改進也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斷完善的過程。各級媒體都應與時俱進,按照新聞的重要性和新聞的傳播規律來進行版面安排,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版面設計,為讀者呈現全新的風貌,在改文風的實踐中走出創新之路。

(王燦發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寅桂為中國傳媒大學政治思想理論課教研部2012級傳媒政治碩士生)

參考文獻:

[1]王武錄.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版面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4):102.

[2]喻國明,湯雪梅,等.讀者閱讀中文報紙版面的視覺軌跡及其規律——一項基於眼動儀的實驗研究[J].國際新聞界,2007(8).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