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
多年前,趙本山將民間的東北二人轉改良后搬進了劇場。多年后,盡管本山傳媒這座商業巨艦以令人驚詫的規模不斷擴張,但很多人對於他們的認識仍舊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草台班子這一層面。近日,記者走進劉老根大舞台,為您真實還原本山傳媒二人轉產業的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
不是趙本山一人說了算
本山傳媒是以遼寧民間藝術團為核心組建而成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趙本山任董事長,集團總裁副總多達十余人。外界看來,本山傳媒的運營完全依靠趙本山本人的家族式管理——徒弟犯了錯,師傅喊一聲“跪下”,訓一頓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事實上,維系一個集團整體的運營,光靠感情和一個大家長的威望遠遠不夠。在管理上,無論是二人轉劇場演出,還是影視劇的拍攝,乃至整個本山傳媒的行政管理,每一個層面都有相對完善並細化的規章制度。但是當制度作用於已經成名的眾弟子身上,尤其是這些弟子“野生”已久時,則需要趙本山以師傅對弟子的手段進行制衡。
在不斷擴建這艘商業巨艦的過程中,趙本山將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與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漸融合,形成了本山傳媒獨一無二的管理特色——結構是現代公司化結構,管理則是“法治”與“人治”有機結合。一個可以佐証這個判斷的証據是,本山傳媒員工對於趙本山的稱呼有十來個——“董事長”“趙老師”“老大”“師傅”“老師”“老頭兒(東北農村對於自己長輩的昵稱)”……
在這種模式下,本山傳媒做到了可持續發展。至少眼下看來,這種獨具特色而又經過市場檢驗的發展模式,在文化產業領域,他人暫時無法比肩。
高管身份
多是經歷豐富的跨界人士
2013年初,本山傳媒對於主要高管進行了新的調整。比起大多演員是唱二人轉出身,集團高管卻鮮有人是二人轉演員出身。這個新的高管團隊,顯然有別於其他現代企業——職業經理人的比重並不大,更多的則是跨界人士,“經歷豐富”甚至是“傳奇”,是這個群體最主要的標簽。
在這個頗具特色的企業裡,趙本山的用人之道顯然也是特色之一。仔細一想也就釋然,這個以“笑”為主要產品、草根演員為核心員工的企業裡,豐富的社會生活經歷和從藝經驗更為重要。
藝術總監劉雙平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碩士,曾任中央歌舞團(中國歌舞團)團長助理,中央歌舞團東莞分團團長,2006年趙本山正式邀請劉雙平加盟本山傳媒。經歷過從政、從商、從藝等多次大跨度轉變,人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集團總裁馬瑞東是趙本山妻弟,追隨趙本山多年、在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對於本山傳媒基地的建設,以及旗下大舞台的籌建貢獻頗多﹔集團副總裁劉輝此前任沈陽本地某企業高管,現主要分管本山傳媒影視劇拍攝以及各項對外交流活動﹔集團副總裁劉流是知名相聲演員,負責本山傳媒出品的部分電視劇、電視欄目運作、發行及廣告的洽談。
演員工作
除了表演還要承擔其他工作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規模越大,員工的分工就越細致。娛樂圈的造星工廠例如華誼和光線,會有職業的經理人包裝及管理藝人。這一點,本山傳媒恰恰相反。作為一個專業的“造星工廠”,本山傳媒從管理層到二人轉藝人,都強調一個詞——一專多能,技能越多在這裡發展空間就越大。
從管理層來說,趙本山本人就肩負著集團董事長和演員的雙重身份,偶爾高興了或者有圈內的明星來做客,他也去劉老根大舞台即興唱一段二人轉。集團高管中,作為副總裁的劉流和張家豪近年來在本山傳媒自制的影視劇中,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出鏡率。二人轉演員中,唐鑒軍、孫立榮等都在集團中分管著一部分行政事務。劉小光和王小寶等人不僅拍戲、唱二人轉,同時也是鑽研新節目的導演。宋小寶、小沈陽、沈春陽等,也都在拍攝影視劇之外,有著自己需要承擔的責任。既是演員也是高管,既是導演也是編劇,既是服務員也是保安——人盡其用,一人多用。
節目編排
誰的腕兒大誰就壓軸
目前,本山傳媒經營著旗下7家劉老根大舞台。每一個劉老根大舞台的劇場分為室內、室外演出兩部分。每晚,每間劇場的室內演出都由五組搭檔完成。每一組二人轉演員負責半個小時的演出。細化到演出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成熟的規則在制約也在激勵著演員。
首先是出場順序,誰能帶給觀眾的笑聲多,誰就排在后面出場﹔誰的腕兒最大,當晚誰就壓軸——這是這個企業的績效考核辦法之一。在長春劉老根大舞台探營的時候,劉雙平與記者一起看新排的節目《白蛇傳》。這個節目從排練到搬上舞台他前后看了不下百次。而這一次他小聲說:“目前這種‘笑果’,這個節目可以挪到第三個或者第四個出場了。”
其次是演員的輪換,劉雙平告訴記者,7個劇場,誰去哪兒演出在安排上有很多考慮。首先要調開拍戲演員的檔期,比如宋小寶如果剛好在北京錄節目或者拍戲,就會在前門劉老根大舞台演出。其次,一般的轉星最久能在一個劇場演出一個月,一個月后就要去異地的劇場演出,保証觀眾的新鮮感。並且,每一組搭檔都要准備三到五個節目,以保証一個月內的演出不斷更換,增加新鮮感。
重視紀律
肯干活不遲到才有“機會”
最后是紀律問題,趙本山的弟子在心裡都有一份天然的壓力——不能讓師傅失望。任誰是多大的腕兒,都不敢遲到耽誤演出。如何保持紀律的有效性?除了簡單的獎懲之外,最重要的是“機會”有無和多少。在這方面,趙本山體現出他超人一等的管理能力,他理解他們,愛護他們,也懂得管理他們,掌控他們。去年底,在決定帶誰上遼寧衛視春晚的時候,趙本山選擇了田娃,記者問起他理由。趙本山回答:“田娃在劇場演出很積極,近一段時間干活也不計較得失。”不好好工作,罰錢事小,失去更大的發展契機甚至是這個平台事大,這顯然是最有威懾力的獎懲。郭德綱就曾半開玩笑跟趙本山說:“管理這一塊,我得跟您學。您看我的徒弟都有跑的了,您那兒還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