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起源於利維斯等學者對傳統文化的捍衛與堅持,並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防御大眾媒體階段、欣賞大眾文化階段、解密意識形態階段和超越保護主義階段。作為世界上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英國在理論研究、政府保障、社會力量、師資力量等方面的發展經驗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英國﹔青少年﹔媒介素養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大眾傳媒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於身心發育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大眾媒介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課堂”。由於缺乏解讀、辨別和抵抗媒介負面信息的能力,一些消極的媒介信息容易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這就迫切需要發展和提高青少年正確解讀媒介信息和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20世紀30年代,為了保護傳統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英國學者提出了媒介素養的概念。至今,媒介素養有多種不同的提法,著名學者霍布斯曾對此有過形象的比喻:“它是一個有著一千個名字的孩子。”[1]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出定義,認為媒介素養是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價能力、創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2]它被譽為“信息社會的公民基本素質”“媒介世界的防身術”。媒介素養教育是培養受眾媒介素養的主要途徑。所謂媒介素養教育,就是指導受眾正確理解並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培養受眾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評能力,使其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3]自20世紀下半葉開始,為了使青少年適應復雜的媒介環境,世界各國都開始著力關注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亞洲部分地區相繼開展了媒介素養教育。作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英國自1933年開始提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是世界上第一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國家。在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宗旨是把受眾培養成能夠積極地利用媒體,制作媒介產品,對媒介信息有主體意識,能獨立思考的優等公民。[4]梳理和總結英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對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具有借鑒意義。
一、英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歷程
作為媒介素養教育的發起國家,英國的媒介素養教育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防御大眾媒體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初)。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媒介產業飛速發展,大眾文化日臻興盛,報紙、電影、廣告等的發展給英國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為了捍衛傳統文化,抵制大眾文化的侵襲,許多學者主張通過培養公眾的辨識和抵制能力來保護“優秀”的傳統文化,抵制“低劣”的大眾文化。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1933年,英國文學批評家利維斯和他的學生丹尼斯•桑普森出版了《文化與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一書,其觀點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標志著媒介素養教育理念的誕生。書中寫道:“從某種程度來說,社會變化的最大動力是機械化,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也打破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因為舊的形式阻礙了新的變化。而且,機械化帶給我們大批量生產的便利,已經被証實是標准化的,它使豐富的物質世界變得整齊劃一。”正如他們所說:“那些在學校剛剛接受文化品位教育的年輕人,在校外卻陷入賺取最廉價感情的競爭中——電影、報紙以及各種形式的出版物和追求商業利潤的媒介故事,所有這些都只是迎合低級趣味,灌輸這樣一種觀念——用最少的精力,獲取最直接的快感。”[5]利維斯首次對媒介素養教育進行了系統闡述,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議。書中提出,應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中,倡導學校通過課程開展來提高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識,防范他們受到大眾媒介的錯誤引導,幫助青少年抵制媒體的不良消極影響。利維斯一派的核心思想是文化保護,即保護本國的文化傳統、文化語言、價值觀和民族精神,帶有十分濃重的保護主義色彩。這被認為是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起點。
第二階段,欣賞大眾文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這一發展階段,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出現引發了媒介素養教育的一次重要轉折。英國文化界開始重新審視大眾文化,媒介素養教育的觀點由此出現了根本改變,開始承認大眾文化中也有正面積極的信息,不再只是要求學生具有抗拒媒介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具有辨別媒介的能力。1961年,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代表人物雷蒙德•威廉姆斯在其著作中否定了利維斯一派的觀點。他認為,文化的表達是多元的,不應該僅僅被視為一種享有特權的貴族文化,既有高雅、貴族式的形式,也有日常生活化、大眾化的形式。[6]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挑戰,它標志著英國文化開始趨於平民化,直接引發了英國民主化運動的興起,而媒介素養教育就是這場運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1964年,斯圖爾特·霍爾和帕迪·沃納爾在《大眾藝術》一書中,提出了許多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建議和對策。同時,一批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大眾文化影響的年輕教師對大眾文化具有十分強烈的認識,他們將文化研究方法滲透到教學之中,依據學生的體驗開展自發性的媒介教學實踐。[3]自此,大眾文化開始被英國社會認可,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獲得了合法地位。
第三階段,解密意識形態階段(20世紀70年代)。20世紀70年代,英國社會開展了一場“媒介素養教育運動”。英國學術界率先提出了另外一種媒介素養教育觀點——“屏幕理論”。倡導該觀點的代表性組織是電影與電視教育協會,他們試圖探討如何將“屏幕理論”應用於學校的課堂教學之中。其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萊恩•馬斯特曼,他強烈反對利維斯一派帶有階級傾向的做法。在其論著《電視教育和媒介教育》中,馬斯特曼認為:“符號學可以提供冷靜客觀和嚴密精確的分析方法,學生應該撇開自己的主觀好惡,通過系統化的分析來發現、找出媒體文本背后所隱含的意識形態企圖,將自己從大眾文化的影響中解放出來。”[7]書中提倡利用媒介素養教育來消除學生的錯誤思想觀念,具有保護主義性質。至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中學開設電影研究和媒介研究課程,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獲得教育系統的認可,並在CSE(初中文憑考試)和O-leve(初中畢業升學考試)中增設媒介研究考試科目。[3]媒介素養教育正式成為英國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
第四階段,超越保護主義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媒介素養教育逐漸擺脫保護主義,超越保護主義開始形成。超越保護主義,是英國著名媒介素養研究學者大衛•帕金翰對世界媒介素養教育的最大貢獻,是對利維斯和馬斯特曼以來的保護主義教育觀念的超越,代表著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媒介素養教育理念。[8]該理念認為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並不是保護青少年不受媒介的影響,而是培養他們對媒介的理解能力和參與能力。1988年,英國開始實施國家課程計劃,媒介素養教育被成功列入計劃中。計劃規定,媒介素養教育是英語課程的一部分,這大大提高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地位和關注度,使其獲得了充分的發展。之后,英國教育部將媒介教育納入正式的教學體系中,規定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必須接受媒介素養教育。20世紀80年代末,英國教育部決定開展GCSE(普通中等教育証書)考試,這不僅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指導,也提升了媒介素養課程的地位。截至2000年,英國的大部分學校都開展了媒介教育課程,所有中學畢業生都被規定必須參加“中等教育証書考試”。英國教育部門通過設置系統化的課程與考試,力求達到“在初中階段,學生能夠理解電視媒介中的說服意圖﹔在高中階段,學生能夠管理自己的媒介接觸行為”[9]的教育目標。
二、英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與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相比,我國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關注較晚,卜衛等一批學者在1997年逐漸開始對媒介素養教育進行研究與探索。作為世界上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歷史最悠久的國家,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歷程對我國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一)理論研究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基礎。從上文可發現,英國媒介素養教育在實施之前,經歷了一段長期的理論探索。例如,利維斯提出的“抵御大眾文化,保衛傳統文化”理念,大衛·帕金翰提出的“超越保護主義”等。這些理論探索成了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方向,為之后的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而在我國,學者多將注意力放在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方法上,很少從理論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特色媒介素養教育實踐的道路。因此,在找尋媒介素養課程設計、內容和形式的同時,學者還應該注重研究和比較西方的教育理論,從而發展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理論,引導、監督和完善媒介素養教育實踐。
(二)政府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講,媒介素養教育是一種公民素質教育。因此,政府對於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2003年12月,英國國會通過的《通訊法案》明確規定了通訊局所負的職責,推動了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有效開展。首先,政府應制定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以保障媒介素養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應加大對媒體的監管力度,為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最后,政府應學習國外經驗並結合我國國情,制訂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計劃。此外,推廣地域、教育經費、教材編撰、教師培訓等問題,都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解決。
(三)社會力量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助推器。要想切實擴大媒介素養教育的影響力,單靠學者和政府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成功開展離不開社會機構的支持,例如英國電影協會、英語與媒體中心等機構。同時,英國還擁有五大媒介教育網站:BFI(British Film Institute)﹔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hildren,Youth and Media﹔Media Matters﹔Media Smart﹔Media Ed(The UK media education website)。英國媒介素養教育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社會教育的一部分,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在我國,媒介素養教育中社會力量的參與度不高。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需要積極地發揮社會力量的強大作用,形成全民化的媒介素養教育發展模式,以推動媒介素養教育的整體實施。
(四)師資力量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保証。教師在任何一項教育活動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媒介素養教育同樣如此,媒介素養知識的傳授需要具備較好媒介素養理論的教師才能得以實現。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的師資培訓主要包括職前培訓和在職教師進修兩種方式。在英國,雖然很多學院都開設了媒介素養教育的教師培訓,但師資數量和教學水平依然是困擾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一個難題。[3]目前,在我國的師范類院校中,師范生由於並沒有接受正規的媒介素養教育,所以在現階段培養專業媒介素養教師是很難實現的﹔而新聞傳播院校的學生由於擁有一定的新聞傳播專業知識,他們經過培訓后能夠從事媒介素養教育工作。同時,在職教師進修也是培養媒介素養教師的有效辦法。
作為一個世界人口大國,我國的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勢在必行。通過梳理英國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媒介素養進入中國才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這條道路必定更加崎嶇。我們在借鑒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緊跟時代發展,憑借學界、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配合與努力,相信能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媒介素養教育道路。
[本文為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留守兒童媒介使用與媒介素養教育研究”(12CXW02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參考文獻:
[1]田中初.媒介素養教育離我們有多遠[J].當代青年研究,2002(6).
[2]Elizabeth Thoman.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London:Center of Media Literacy of USA,1992.
[3]王澤.英國媒介素養教育發展歷史、現狀和新動向[J].中小學電教,2009(9).
[4]魯楠.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的參與式視角[J].新聞愛好者,2012(12下).
[5]F.R.Leavis,Denys Thompson.Culture and Environment[M].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33.
[6]Raymond Williams.The Long Revolution[M].London:Chatto and Windus,1961.
[7]Len Masterman.Teaching About Television and Teaching the Media[M].London:Comedia Publishing Group,1975.
[8]秦學智.帕金翰“超越保護主義”媒介教育觀點解讀[J].比較教育研究,2006(8).
[9]龐嘉琪.信息爆炸時代的“養生之道”——媒介素養教育[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