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對女性主持人的年齡歧視--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6期

BBC對女性主持人的年齡歧視

——以“米利亞姆·奧萊莉事件”為研究個案

寶曉峰

2013年06月26日14:14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摘要】“米利亞姆·奧萊莉事件”將長期浸淫在BBC文化中的對女性主持人的年齡歧視公之於眾。這一歷史性的裁決不僅使BBC在年齡歧視案件中第一次敗訴,也對英國廣播電視界的主持人選拔機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BBC這樣一個嚴肅的公共媒體內部,皇家憲章的庇護和長期缺乏有效管理導致近年來丑聞頻發,其新聞從業准則及媒體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指責。盡管英國政府已就此推出媒體監管新協議,但BBC因此失去的媒體公信在短時期內仍難以修復。

【關鍵詞】女性主持人﹔年齡歧視﹔BBC公信力危機

2013年1月1日,當倫敦大本鐘敲響迎接新年的鐘聲時,作為世界頂級媒體的BBC還沒有從接踵而至的丑聞中恢復元氣。歲末年初,BBC前主持人吉米•薩維爾的性侵丑聞持續發酵、黃金節目《新聞之夜》徘徊在停播邊緣、上任不到兩個月的恩特威斯爾榮膺BBC歷史上“最短命的總裁”頭銜,至此,BBC的公信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回顧進入21世紀的BBC,昔日的傳媒巨頭似乎陷入了危機的漩渦,對其節目內容與內部文化的指責與質疑聲此起彼伏,我們不妨將視線拉回兩年前的新年伊始。

一、“米利亞姆·奧萊莉事件”回顧

2011年1月11日,一則重磅新聞出現在英國各大媒體的首頁——“英國廣播公司(BBC)被裁定對該公司前女主播、現年53歲的米利亞姆·奧萊莉(Miriam O’Reilly)的解雇決定涉及年齡歧視”。《衛報》《獨立報》《泰晤士報》《每日郵報》以及BBC新聞頻道(BBC News)等英國主流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報道了這一消息,並展開了持續的深度評論剖析。這是BBC第一次因被控年齡歧視而敗訴,而這樣一項歷史性的裁決,也再次將BBC女性主持人一直以來遭遇“年齡歧視”的敏感話題引入公眾的視線。

《鄉村檔案》(Countryfile)是一檔講述英國鄉間故事的節目,在BBC第一頻道(BBC1)播出,原有主持陣容包括4位女性——53歲的奧萊莉、42歲的米凱拉·斯特拉坎(Michaela Strachan)、46歲的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 Smith)和45歲的朱麗葉特•莫裡斯(Juliet Morris),以及兩位男性主持人——68歲的約翰·克雷文(John Craven)和44歲的亞當·漢森(Adam Henson)。此前,奧萊莉已經在BBC工作了25年,主持《鄉村檔案》長達8年的時間,是一名出色的主持人和記者,曾多次獲獎,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

2009年4月,《鄉村檔案》改版並將播出時間由原來的周日早晨調整到每周日晚7點的黃金時段,全新的起點卻意味著奧萊莉職業生涯的終結。2008年11月,奧萊莉被告知她將不會出現在來年的新版節目中,與奧萊莉同時被解雇的還有其他3位年齡超過40歲的女主播,取代她們的則是3位年齡在30-38歲的女主播,而原有的兩位男性主持人則沒有任何變動。按照BBC高層及欄目主管的說法,《鄉村檔案》改版后,受眾群發生了變化,盡管奧萊莉是一位出色的記者,但是對於黃金時段的年輕觀眾來說,她並不具備知名度並且缺乏引領新節目前進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替換奧萊莉等女性節目主持人是“應對挑戰和重新提升節目質量”的需要。

對於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奧萊莉顯然無法接受,因為在她看來,所謂的節目改版並不是對內容的更新與提升,只是由更加年輕的女主持人替換掉了4位臉上有皺紋的中老年女性,這似乎是改版后唯一的變化,而同齡甚至更加年長的男性主持人則絲毫不受影響。針對女性節目主持人在BBC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奧萊莉以“年齡和性別歧視”為由將BBC告上了英國就業法庭。

在長達14個月的庭審過程中,BBC始終拒絕承認對奧萊莉的年齡歧視,並且堅稱奧萊莉被解雇是因為她缺乏必要的黃金時間的電視主持經歷。而根據奧萊莉的証詞:早在2008年2月,BBC節目主管迪恩·瓊斯(Dean Jones)就曾半開玩笑地告誡奧萊莉要小心臉上的那些皺紋,因為電視高清時代的到來將對她的職業生涯構成嚴峻的挑戰。而奧萊莉在不久前也向媒體透露,這些年來她一直在為自己的年齡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果她的銀灰色發根出現在鏡頭中,上司就會顯得非常生氣﹔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有人會遞給她染發水﹔當她和節目主管討論高清電視的效果時,甚至被建議去注射“肉毒杆菌”來消除皺紋。法庭根據奧萊莉提供的大量有力証據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奧萊莉比現在年輕10-15歲,那麼BBC會做出截然相反的決定——她將會獲得繼續擔任主持人的機會。新版節目試圖吸引年輕觀眾的目標是合理的,但不能將這樣的目標建立在對主持人年齡歧視的基礎之上,年齡不能成為選擇主持人的首要因素。並且同奧萊莉相比,新的節目主持人人選並沒有更多的從業經驗和觀眾基礎,由此最終裁定BBC敗訴。

二、因年齡歧視案件BBC備受爭議

2007年-2011年,BBC針對女性主持人的年齡歧視飽受各界詬病,數字表明,近兩年女雇員起訴公司年齡和性別歧視的案件數量翻了兩番:僅在2010年一年,指控BBC對女雇員存在性別和年齡歧視的案件就有12起,而2009年的案例隻有3起。BBC還拒絕透露有多少名女性雇員已經接受BBC的賠償方案而停止提起訴訟。

2007年,BBC首位黑人女主播、58歲的莫伊拉•斯圖爾特(Moria Stuart)遭到解雇在業界引發軒然大波。此前,她一直擔任周日上午時段新聞主持人,在BBC工作時間超過30年,而同齡的男主播則未受影響,此舉讓觀眾認為BBC明顯歧視中老年女性。

2008年,57歲的BBC前《新聞早餐》(Breakfast Time)女主播賽琳娜•斯科特(Selina Scott)被解雇,改由37歲的娜塔莎•凱普林斯基(Natasha Kaplinsky)接替。BBC再次因為年齡歧視被告上法庭。事后,雙方達成了庭外和解,斯科特獲得了25萬英鎊的賠償。

2009年,BBC熱門舞蹈競賽節目《來跳舞吧》(Strictly Come Dancing)的66歲評審艾琳•菲利普斯(Arlene Phillips)被BBC主管撤換,改聘30歲的上季冠軍艾麗莎•迪克森(Alesha Dixon)。撤換資深評審引發觀眾強烈不滿,事后BBC收到了至少5000宗投訴。

2010年年初,51歲的資深女主播蘇珊•奧斯曼(Susan Osman)因不滿BBC的年齡歧視主動離職,加盟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的一檔早間新聞節目。此前奧斯曼已經在BBC工作超過18年。

近年來頻發的歧視中老年女性員工案件讓BBC在公眾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為了迅速擺脫對女性主持人年齡歧視的惡名,平息眾怒,2009年9月,時任BBC總裁的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指示新聞總監海倫•波登(Helen Boaden)在12個月內找到年逾50歲的女主播,而且越快越好。BBC發表聲明指出:“BBC新聞部向來致力於確保我們有最優秀的主播,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有不同年齡及背景的主播。”而BBC拋出的橄欖枝也得到了回應:現年62歲的資深新聞女主播茱莉亞•薩默維爾(Julia Somerville)確定將重返BBC,加入威斯敏斯特單元報道團隊。薩默維爾曾經是BBC《9點新聞》(Nine O’ Clock News)的主持人,此時距離她離開聚光燈已經過去了23年的時間。此外,53歲的菲奧娜•阿姆斯特朗(Fiona Armstrong)和50歲的齊娜卜·巴達維(Zeinab Badawi)也確定將和BBC簽訂工作協議。BBC的危機公關在短期內似乎收到了成效,BBC隨即發表聲明指出:“我們的節目致力於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圍地反映社會的多樣性,以此確保我們可以代表BBC的受眾。”BBC發言人也對招募50歲以上女性主持人的舉動給出了積極評價:“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BBC不僅要依賴於已有的光環,更要服務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受眾。”

盡管BBC試圖通過此舉挽回一些顏面,但正如奧萊莉在法庭上的証詞:“年齡歧視是BBC的特色,大部分女性工作者都不願意說出來,因為她們要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畢竟這要冒很大的風險。”2010年1月,針對BBC刻意招攬50歲以上女性主播的舉動,英國政府平等大臣哈裡特•哈曼(Harriet Harman)在接受BBC國際頻道(BBC World)採訪時譴責BBC“沒有充分體現女性新聞主播的價值是對優秀人才的浪費,並且讓觀眾感到不適”。哈曼表示,認為中老年女性無法發揮經驗和智慧的想法是一種陳舊的觀念,像BBC這樣的電視媒體應該比較尊重和重視年長的職員,但是現在看來,這個標准似乎並不適用於年長的女性。一位BBC前高管曾向哈曼坦言,在BBC,男主播上了年紀會被視為權威和有影響力的人物,而女主播上了年紀卻成了問題。一名女性要想成為新聞主播,年齡至少要比同一職位的男性小10歲。

曾於2008年狀告BBC年齡歧視並獲賠的前BBC《新聞早餐》女主播賽琳娜•斯科特在2010年再次出具了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報告將導致這一現象的矛頭直指BBC高層:為什麼BBC隻雇用極少數50歲以上的女性節目主持人,而在BBC決策層和管理層卻有大量的女性高管。以BBC信托公司(BBC Trust)為例,管理層中包括7位女性和5位男性,女性佔有毫無爭議的絕對多數。而即便是年輕的女性主持人,她們的屏幕形象也完全由制作人決定,尤其是在紀實類節目中,她們的職責就是成為“男性主持人的陪襯”或者“裝點屏幕”。當男性主持人在節目中被定位成“強大的知識儲備庫”時,女性主持人隻能問一些“小兒科”的信息問題﹔而為了迎合制作人的要求,那些上了年紀的女性主持人不得不在鏡頭前充當小丑的角色,不符合年齡特征的表現讓她們看起來更像是一幅諷刺漫畫,這樣的舉動無疑讓女性蒙羞。斯科特呼吁BBC在員工中開展一項匿名調查來評估中老年女性員工是否正在遭受年齡歧視所帶來的痛苦,調查內容包括年齡和性別,調查范圍應該涵蓋那些40歲或40歲以上便離開BBC的工作人員。針對BBC重新雇用年逾50歲的女主播的舉動,斯科特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過是往無法愈合的傷口上貼膏藥而已”。

三、奧萊莉——打敗BBC的女人

經過14個月漫長而痛苦的據理力爭,奧萊莉完勝以“獨立、公正、誠實”著稱的傳媒巨頭BBC。根據法庭的裁決,BBC將支付奧萊莉高達6位數的賠償金額。這一裁決不僅使BBC在年齡歧視案件中第一次敗訴,也創下了支付賠償金額的新高。BBC黯然發表聲明:“我們尊重並接受法庭的調查結果,並希望向奧萊莉道歉﹔我們希望能夠和她對話。英國廣播公司始終致力於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公平選拔,但顯然,在這件事上我們沒有能夠正確的處理。我們非常欣賞奧萊莉女士在過去的20年間為公司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和她進一步討論后續的工作事宜。”BBC總裁馬克•湯普森親自打電話向奧萊莉致歉,表示這樣的裁決值得整個廣播電視行業借鑒和討論,並再次向奧萊莉拋出了希望可以再次共事的橄欖枝。此外,BBC在聲明中鄭重承諾:今后,英國廣播公司將制定新的公司指導方針,以確保主持人選拔過程的公正合理,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公司將對負責招聘的高層管理人員開展“額外培訓”。

2011年2月,《衛報周末》(Guardian weekend)以《女性主持人反擊》為大標題,刊登了對包括奧萊莉在內的7位曾在或正在廣播電視領域工作的女性主持人的專訪,引發了巨大反響:現年77歲的BBC前女主播瓊·貝克維爾(Joan Bakewell)表示,奧萊莉無疑是所有女性主持人的榜樣,她很樂觀地看到有更多的証據正在不斷積累,而變革已經清晰可見﹔現年70歲的葛勞芮亞·漢尼佛德(Gloria Hunniford)曾在BBC和ITV擔任制作人與主持人,她認為中老年女性主持人正值事業的黃金時期,年齡、閱歷以及女性特有的敏感細膩讓她們可以在消費者節目、訪談以及雜志類節目中游刃有余﹔現年60歲的前任BBC女主播詹妮•邦德(Jennie Bond)則一語道破天機——在BBC,男性和女性主持人之間始終有著不同的規則,即使他們並不承認﹔而53歲的奧萊莉這樣描述她的感受:“如果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不到中老年主持人,就仿佛這個群體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存在。年輕的女性選擇支持我,是因為她們不想在51歲時就消失在熒屏上。”

這一裡程碑式的裁決不僅僅是奧萊莉個人對BBC的勝利,也是對所有從事媒體行業的職業女性的巨大鼓舞,更會對整個廣播電視界的主持人選拔機制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主持人的選拔應該取決於他們的能力而非他們的年齡。

四、BBC女性媒介生態優化長路漫漫

奧萊莉事件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轟動效應,與近年來整個英國社會對BBC的不滿與詬病不無關系。一批優秀的中老年女性主持人正經歷著她們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而同齡的男性主持人卻不曾有任何后顧之憂。英國知名老年人權益保護機構Age UK的主席米歇爾•米特切爾(Michelle Mitchell)如此評價奧萊莉的勝利:“這樣的結果傳遞出一個明確而強烈的信號——即使在過分崇尚‘年輕面孔’的電視界,年齡歧視也是可以反抗的。尤其是在英國這樣一個老年人口佔三分之一的國家,認為皺紋和白發就是女性主持人職業終點的想法不僅過時,更令人震驚。如果可以徹底消除年齡歧視,那麼電視從業者將可以為所有的受眾呈現出更真實完整的社會現狀”。

奧萊莉事件的連鎖效應讓更多的機構、媒體和公眾試圖真正了解中老年電視女性工作者現狀。迫於輿論壓力,2011年4月,處在風口浪尖的BBC也兌現了之前的承諾,邀請奧萊莉加盟BBC1頻道在6月推出的一檔犯罪現場節目(Crimewatch Roadshow)。

盡管如此,英國女性主持人的職業之路並不會因此一帆風順。一項由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BAFTA)和愛丁堡國際電視節(MGEIFT)發起的調查揭示了一個不容樂觀的事實——在2006年至2009年4年間,有5000名女性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她們熱愛的廣播電視行業,而同期離職的男性隻有750人﹔目前在電視界工作的50歲以上的職業女性隻佔9%,而男性比例高達24%。更有証據顯示,在廣播電視領域男性與女性之間的薪酬也存在巨大的差異。而根據2009年《泰晤士報》(The Times)對BBC新聞頻道(BBC News)所有主播的一份調查顯示,男性主播的平均年齡為54歲,而女性主播的平均年齡為43歲。2010年,英國的一家調查機構Britain’s Skillset指出,在電視界工作的35歲以上男性的人數佔到75%,而女性的比例僅有52%。《衛報》(The Guardian)的一項調查報告也顯示,在電視界工作的50歲以上女性的比例隻有1/10,有近半數的女性年齡在35歲以下。同樣是在2010年的一份電視業界調查顯示:BBC雇用中老年女性主持人的比例遠遠低於它的商業競爭對手——英國獨立電視台(ITV)。以定位同屬綜合頻道的BBC1頻道和ITV1頻道為例:二者雇用50歲以上主持人的比例分別為20%和27%,這其中,50歲以上女性主持人的比例分別為18%和24%,而這樣的差距在新聞和時事評論類節目中尤其明顯。種種數據讓BBC無法掩蓋其公司內部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對女性主持人的年齡歧視。

作為世界頂級的廣播電視機構,BBC從雛形到達巔峰用了將近80年的時間,其間,BBC在塑造英國社會形態方面的影響力不容忽視,也獲得了最大范圍的信任與贊譽,成為賴以監督英國政府機構和服務社會公眾的權威機構。英國皇家憲章(Royal Charter)中的條款規定,BBC不可對任何個人、組織或機構有任何偏見或偏向,隻有如此,BBC才可以獲得政府特許的每年大約30億英鎊的收視費。2007年6月,BBC信托公司曾經出台了一份名為“從蹺蹺板到大車輪——捍衛21世紀的公正性”的報告,其中提到“公正性是BBC的核心使命”。如果所謂的“公正性”只是一種有名無實的夸夸其談的美德,那麼BBC在近年來頻頻遭遇的公信力危機恐怕不是簡單的道歉、賠償或危機公關就可以平息的。蓋洛普公司2012年在英國進行的調查顯示,在2011年-2012年,隻有1/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英國媒體在報道的質量和公正度上持有信心。正如英國BBC前任記者羅賓•艾特肯(Robin Aitken)的著作《我們能相信BBC嗎?》所提供的觀點——作為英國最大公共媒體的BBC一直聲稱自己代表英國的主流價值觀,當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巨大的問號看待這一老牌機構時,內部文化與現有體制的變與不變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

(作者單位: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新聞播音部)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