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選秀節目陷入"戰國時代" 選手整體水准下滑--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國內選秀節目陷入"戰國時代" 選手整體水准下滑

2013年08月05日08:15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內選秀節目大盤點 選手整體水准下滑

電視台的“聲音之戰”由去年延續到今年,越來越多的衛視加入混戰,外界將之形象比喻為國內選秀史上的“五代十國”。以往,中國電視綜藝界存在著這樣一條“抄襲”、“模仿”鏈條,大陸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歐美。比如當年的老牌選秀《超級女聲》就是山寨《美國偶像》。

如今,眾衛視不惜重金購買外國版權,綜觀目前各家衛視的歌唱選秀節目,幾乎都多了一個前綴形容詞———“引進自國外版權”,其中,有囫圇吞棗,實行“拿來主義”,有“本土改造”,也有和版權方一起非常深入地研究模式,細節方面和原版節目保持高度一致有之,“本土化”為主也有之。至於全番“引進國外版權”對中國電視業發展是好是壞?業界有兩種看法,有人感慨,長此以往中國電視節目將喪失原創力﹔也有人認為,創新之前要吸取好的東西,而引進國外版權無疑是吸取經驗的最好方式,盡管代價是昂貴的。

基本完全復制

《中國好聲音》

引進:荷蘭節目《TheVoice of Holland》(《荷蘭好聲音》)

《荷蘭好聲音》2010年由荷蘭著名制片人Johnde Mol 和Roelvan Velzen創造。母版《荷蘭好聲音》在荷蘭家喻戶曉,並且成為了荷蘭收視率最高的選秀類欄目。與此同時,節目版權賣給了近40個國家。“好聲音”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甚至阿拉伯國家也獲得了巨大成功。例如美國版2011年4月在NBC開播的第一天,就超過了《美國偶像》總決賽的收視率。英國版第一季第一期首播的平均收視高達842萬名觀眾,遠遠超出了《X音素》、《英國達人秀》。

VS原版

《中國好聲音》和版權方一起非常深入地研究模式,細節方面和原版節目都保持高度一致,《中國好聲音》節目錄制時還有外國原版權工作人員在場察看。與《荷蘭好聲音》一樣,《中國好聲音》分四階段進行:1.導師盲選,考核自己隊內的14名學員。2.導師抉擇,每期節目將由導師把旗下的14名學員兩兩配對,分成7組,通過兩人合唱一首歌的方式,選出7名學員。3.導師對戰,隨后將有一名學員被導師“欽點”直接進入今后的“表演秀”,剩下的6名學員被分成3組,每人唱一首自選歌曲,最后僅有3名學員能被導師留名“表演秀”。4.年度盛典,經過“導師考核”,每個導師旗下將隻剩下4名學員,最終一名成為“年度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與原版不同之處在於結束之后,原版節目結束后,除了節目本身的衍生品或是線上歌曲的繼續銷售之外,歌手簽約、演唱會、唱片發售等獲利環節都與節目的制作方沒有任何關系。而《中國好聲音》制作方燦星把選手簽約以及簽約之后的商業演出等項目都收歸自己所有,包括演唱會、音樂劇、線下演出等在內的全產業鏈全部制作方打造。

《中國夢之聲》

引進:美國《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在美國擁有12年輝煌收視歷史且被譽為“美國真人秀之王”的王牌節目《美國偶像》。

VS原版

《中國夢之聲》在選手類型、導師設置以及賽制、舞美方面基本遵循《美國偶像》。不過后期播出中,多次改賽制。

有復制也有本土化

《我是歌手》

引進:韓國MBC《我是歌手》2011年韓國MBC電視台打造的明星對決真人秀《我是歌手》一經推出便引發了全國性的收視熱潮,該歌唱真人秀邀請韓國最具實力的七位歌手打擂台,通過觀眾直接投票方式選出第一至第七,採用末尾淘汰制,出局的歌手由新的歌手頂替,繼續進行比賽。

VS原版

《我是歌手》不同於《中國好聲音》從剪輯到鏡頭的全面復制,由於韓國MBC電視台內部都沒有總結出詳盡的操作指南,使得《我是歌手》在本土化移植過程中,遭遇不少爭議。

中版和韓版有以下不同:一,韓版除了舞台靜演外,真人秀味道十足﹔而中版《我是歌手》真人秀分量削弱,芒果名嘴團均參與其中,表情夸張,現場觀眾也常常情難自控。二,韓版歌手每一期要接受挑戰任務,比如“從30首上世紀80年代名曲中隨機抽取演唱”、“互唱彼此成名曲”、“網友票選最希望你唱的歌”等。中國版歌手自由選曲,據悉,節目組曾做了各種選曲設置,但有些歌手檔期太緊,最終不了了之。從前幾場不難看出,歌手大打“保守牌”,節目懸念度不如韓版。三,韓版從錄播到直播的形式轉換,節目賽制頻繁改動。中版除了齊秦險些退賽,節目賽制前后保持統一。增加了“復活賽”環節,為黃貫中、楊宗緯等重返舞台開辟綠色通道。

《中國星力量》

引進:韓國SBS電視台《KpopStar》節目選拔的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即Korea-pop,在韓樂的基礎上大量混入黑人街頭hip-hop的音樂風格)潮流的新一代歌手,由韓國三大娛樂公司的YG楊賢碩、JYP朴鎮英、SM寶兒擔當評委。

VS原版

韓國原版的兩位導演制作人到中國傳授制作方法,不過本土化痕跡不少,除了王杰、楊鈺瑩、韋唯組成導師團,還增加成龍擔當“夢想大使”﹔《KpopStar》挑選新一代歌手,《中國星力量》則展示3組明星導師團對選手進行培訓、提升的過程,體現明星養成的艱辛,並最終推選出受觀眾歡迎,並可能成為未來之星的中國新偶像。

《我的中國星》

引進:韓國《SuperStar K》

《SuperStar K》是韓國Mnet舉辦的歌唱比賽節目,第二季於2010年創造了韓國有線電視歷史上的最高收視記錄,分別開設個人“歌手”和“組合/樂隊”兩大范圍﹔第四季於2012年舉辦,報名人數超過200萬,並邀請了以《江南style》紅遍全球的鳥叔擔任評委。VS原版

《我的中國星》和原版有變化,特別是評委陣容方面,韓版基本是三位評委,而《我的中國星》評委不太固定,譚詠麟、沙寶亮、吳佩慈、張亞東、伍佰、袁惟仁、李克勤、曾寶儀、宋茜、瞿穎、伍洲彤、科爾沁夫、曲世聰等先后出任評委團成員。不過為了貼近原版,《我的中國星》由韓國導演團隊助陣,而且海選之后11強選手將會被送到韓國進行40天的韓式包裝企劃。

《我為歌狂》

引進:荷蘭《MadFor Music》

《MadFor Music》是一檔由《荷蘭好聲音》國際原創班底“荷蘭Tal-pa”原班人馬傾力打造的正宗國外成功版權節目,首播第一集在荷蘭就一舉斬獲23.9%的市場份額。

VS原版

荷蘭原版由經典偶像和時代偶像,三人老少搭配,組成4大陣營﹔沒有專業評委,觀眾直接決定比賽結果,隊員替換制,每場比賽的敗方替換一名隊員,敗績累積至三場,整隊建制淘汰。其中的密室淘汰環節,由歌手淘汰歌手是最大兩點。《我為歌狂》有荷蘭原版節目制片方現場監工,“復制”得也有模有樣,隻不過參賽歌手的知名度稍微低了一點。

大顛覆

《中國最強音》

引進:美國《The X Factor》(《X音素》)“選秀節目之父”SimonCowell 離開《美國偶像》后,2011年全力打造的《X音素》,比賽內容有別於Simon早期參與的《美國偶像》,地域上超越了其原版《英國偶像》。旨在選拔優秀的歌唱人才,但是選手的外貌、個性、舞台表現力和舞蹈都是重要的考核標准。

VS原版

《X音素》採用單輪淘汰制,一次失誤就會導致熱門選手黯然離場。但《中國最強音》就顛覆原版模式,借鑒了足球升降級的比賽模式,首先通過3場分組賽,讓12強中的7組人留在“冠軍組”,另5組人下降到“逆襲組”,之后“冠軍戰”和“逆襲戰”同時進行,每周五播逆襲戰,周六播出冠軍戰,逆襲勝出的歌手升級到冠軍組,而冠軍組每周也會降級兩人到逆襲組。這樣,每場比賽選手都將面臨不斷升降去留的考驗,直至最終決出“冠軍組”中的前三名以及年度冠軍。而冠軍組還將沿用《我是歌手》的“500人聽審團”投票形式,由觀眾與鄭鈞、羅大佑、章子怡、陳奕迅四位導師一起決定歌手的命運。

“外來聲音”本地成績

花重金買版權后,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

《中國好聲音》

播出狀態:在播第一焦點:《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收視佳績頻傳。

事件:於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衛視播出。第一季中,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著名歌手將作為明星導師言傳身教,引得全民關注,節目中導師轉椅子的環節引得網友紛紛效仿。第二季於2013年7月12日播出,由那英、張惠妹、庾澄慶、汪峰擔任導師,呈上新一輪音樂盛宴。

熱門選手:姚貝娜闞立文綦光高毅

《中國夢之聲》

播出狀態:在播

事件:該節目於2013年5月19日登陸東方衛視。由李玟、韓紅、黃曉明、王偉忠四人擔任該節目明星導師,在“好聲音”和“快男”雙雄爭鋒時,該節目不落下風,形成了目前音樂節目三足鼎立的局面。

熱門選手:央吉瑪James

《中國最強音》

播出狀態:完結

第一焦點:節目開播時遭遇極大的爭議,惡評如潮。

事件:湖南衛視首次嘗試全新的歌手選拔方式,打造中國的草根音樂聯賽季。導師名單:陳奕迅,羅大佑,鄭鈞,章子怡。節目開播時遭遇極大的爭議,惡評如潮,但隨著節目的漸入佳境,節目所展現的真人秀魅力還獲得了一部分選手的認同。比賽以章子怡男生組曾一鳴獲得年度總冠軍“最強音”稱號告終。

熱門選手:曾一鳴、HOPE組合、墨綠森林組合

《我是歌手》

播出狀態:完結

第一焦點:部分二三線選手通過這檔節目咸魚翻生,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事件:《我是歌手》是中國首檔頂尖歌手音樂對決真人秀,是湖南衛視2013年最大的收獲。節目不僅引得全民關注,影響力還直接輻射到了中國港台和韓國地區,可謂是紅極一時。部分二三線選手憑唱功家喻戶曉,當紅歌手們也在節目中為自己貼上了“實力唱將”的標簽,可謂是皆大歡喜。第一季以羽泉的奪冠而告終。

熱門選手:羽泉、黃綺珊、林志炫、楊宗緯

《快樂男聲》

播出狀態:在播第一焦點:良好的品牌優勢,一直在等待逆襲的機會。

事件:湖南衛視《快樂男聲》參照《美國偶像》,之后不斷進行本土改造。今年與《中國好聲音》正面PK,請來了謝霆鋒、陳坤、李宇春和陶晶瑩四大明星助陣,雖然首戰落了下風,但“快男”一直在等待逆襲的機會,節目的走勢被廣泛看好。

熱門選手:賈勝強、華晨宇、左立

《我為歌狂》

播出狀態:完結

第一焦點:總決賽的頒獎環節,變成了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中國式頒獎。

事件:安徽衛視《我為歌狂》節目啟動時,曾被認為模仿《我是歌手》,但《我為歌狂》不再是歌手之間的單打獨斗,而是三人成組的團隊作戰。參賽歌手們不僅要獨唱拿手曲目,還要唱對手的名曲。阿杜、溫嵐、毛寧、李泉、柯以敏、李翊君、郁可唯等將近30位實力“唱將”陸續加盟,在証明“真唱功”的同時也展示了歌手對音樂的“真態度”。

熱門選手:阿杜、毛寧、郁可唯

“聲音大戰”啟示錄

有人大撈一把,有台刺刀見紅

大牌明星集體電視撈金陳奕迅、章子怡、黃曉明、謝霆鋒、陳坤、那英、汪峰、韓紅……這些以往隻能在影視大作和大型晚會中見到的面孔如今扎堆出現在電視熒幕上的音樂類節目當中。曾經有媒體採訪陳坤,問到“為什麼會去擔任選秀比賽的評委”,陳坤回答說:“我也要養家糊口不是?”這段問答充分說明了明星們參加電視節目的目的大部分是沖著高昂的出場費而來,同時也說明了大量資本對電視音樂節目這一節目類型的追捧,要知道如果沒有廣告商的撐腰,電視台是肯定不會自己掏巨資來請明星做這些節目的。

選手整體水准開始下滑

與去年的《中國好聲音》吳莫愁、李代沫等選手引來了全民關注不同,今年以草根為主體的音樂節目的選手整體質量在下滑,對草根音樂人團體的過度開發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在做同一個節目類型,開發同一個“市場”,大有把這個行業給做爛的跡象。要知道,再大牌的導師、再新穎的節目形式、再絢麗的舞美音響,若是沒有好選手,一切都是白搭。

電視台展開正面PK如果是以往,幾乎沒有哪家衛視敢把押下重注的新節目放在如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的節目時段,而是會選擇一個強勢頻道並不強勢的時段來突擊。但今年在廣告商雄厚資本的支撐下,各大衛視基本上都紅了眼似的要拼個刺刀見紅,很多強勢節目扎堆在同一個時段正面PK,最典型的當屬《中國好聲音》和《快樂男聲》。這一狀況使得編排戰、口水戰、宣傳戰的激烈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也在默默努力,有付出必有回報

《一聲所愛·大地飛歌》

今年廣西衛視對這檔主打“民歌”的比賽賽制進行了大范圍的改革。新賽制由小柯和袁惟仁兩位導師分帶兩隊選手進行團隊PK,並定期邀請明星前來言傳身教,具備了一定的看點。

《最美和聲》

引進中國后,制作方對節目進行了突破性創新,北京衛視《最美和聲》中,導師要親自尋找、培養選手,不同導師帶領選手組隊對抗,導師與選手合唱,通過音樂的聯結更加緊密。

《天籟之聲》

傳統的選秀模式,評委多半是隻進行單純的點評。山東衛視2012年4月首播的《天籟之聲》另辟蹊徑,邀請音樂界的數位大腕分別自行組隊,形成四大評委陣營,挑選各自滿意的選手進行比拼。比賽期間,晉級選手會進行全封閉式“魔鬼訓練”。

“中國音樂金鐘獎”

今年主辦方深圳衛視將打造“中國音超”的概念,首度引入“足球超級聯賽”的形式,隻不過參賽的主體,由一支支地方足球隊,變成了流行樂壇的八家頂級唱片公司。

《中國紅歌會》

《中國紅歌會》是江西衛視2006年為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首創推出的大型原創活動,是連續五年獲得全國唯一晚間黃金檔播出的選秀節目。《我的中國星》

《我的中國星》沿襲了《Superstar K》中的最具勵志真人秀味道的“superweek”合宿環節,在此之前還沒有一檔選秀節目會對學員進行長時間的貼身跟拍,而這種紀錄片式的忠實展現則是該節目的一大亮點。《我的中國星》的廣告一度做到了湖南台,引發行業熱議。

《夢想星搭檔》

節目主打公益,通過專業歌手的組合,在競爭與合作中,用歌聲打動觀眾,完成公益夢想。

《全能星戰》

借鑒了國外口碑良好、超高收視的真人秀節目《TheUltimate Entertainer》,並著力進行了模式節目的本土化再創造。由八位不同風格的歌手與八位專業制作人一起並肩作戰,挑戰民歌、戲曲、搖滾、爵士、美聲音樂劇、嘻哈節奏六種不同音樂類型。(記者 曾樂 易哲 實習生 聶曉雄)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