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9期

網絡環境下學術期刊利益形成和分配機制研究

趙楓岳

2013年08月30日14:5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網絡化通過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改變了學術出版單位的業務流程,通過網絡規模出版和讀者對出版物的數字化使用方式改變了學術出版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導致學術出版和編輯單位利益分配機制出現明顯缺陷。本文分析了網絡背景下我國學術期刊支持系統和利益分配機制的缺陷,提出解決學術出版利益分配不足的措施。

關鍵詞:學術期刊﹔非時政類報刊改革﹔網絡出版

 

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為主要代表的網絡傳播機構在國際學術出版界正取得競爭優勢,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學術聲譽,得到了廣泛認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出版背景下,我國學術期刊編輯單位和出版發行機構利益形成渠道的網絡化趨勢,造成了網絡傳播機構在我國學術期刊發行領域的主導地位,導致我國學術期刊出版領域存在利益回報與勞動付出不成比例的問題,利益形成和分配機制嚴重扭曲。

一、實然利益分配機制的缺陷

網絡使用的便利性與學術信息利用的量大、集中和交叉等特點的結合,使學術期刊的網絡化傳播幾乎在一開始就具備了其他一切傳播方式都無法比擬的優勢。直接結果是,我國學術期刊的紙質發行量急劇萎縮,網絡傳播已經成為多數學術期刊的主要傳播或發行渠道。在我國學術出版領域,正逐步形成並不斷強化著以網絡出版和傳播單位為主導的學術期刊領域的利益分配機制。

這種實際存在的利益分配機制在關鍵環節存在嚴重扭曲勞動價值和勞動回報對等等基本利益分配原則的問題。造成學術期刊傳播單位和編輯單位地位不對稱,利益協商過程不對等,利益分配結果嚴重不公平,學術編輯單位被邊緣化危機等問題。從發行收入測算,我國學術期刊發行收入的90%以上被網絡傳播機構獲得,而完成學術期選題規劃、組稿,稿件的審稿,稿件的整理、編輯和校對、發行推廣等主要工作的編輯單位獲得的發行收益不過10%,而發行收益是絕大多數學術編輯單位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經營性收入。一次文獻出版單位發行收入快速下降,二次文獻利益基本均衡,知識門戶網站利益暴增,形成了全國編輯部干活,少數網絡知識傳播機構賺錢的利益分配格局。一二次文獻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源於網絡時代的知識利用方式的變化和學術評價機制的匱乏。

網絡傳播機構的優勢在於能較好地集中大量期刊的讀者於一體,形成數量優勢和實現規模效益,解決了單個期刊讀者不足的問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規模化經營的網絡知識傳播機構,有利於我國獲得對外版權貿易優勢地位,在對外學術交往中取得主動權和影響力。從讀者角度分析,網絡出版的好處就是使用便利。

但是,從編輯出版和發行看,所謂的優勢地位和學術影響力僅是規模影響力,並不是實質的學術影響力,除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外,不具有任何實質性的學術價值,因為網絡傳播並不產生任何額外的學術性活動、也沒有增加相應出版物的發行量,不過是通過提高發行價格獲得更好的經濟回報。而且,從學術研究人員和學術出版規律看,過度的規模和壟斷必然產生出版和發行的雙重壟斷,擠壓研究人員和學術出版單位的應有利益,從而走向學術的對立面,國際的實踐已經証明了這一點。也許,這就是國外科技發達地區和科技出版市場化成功國家,並不存在寡頭式學術網絡傳播機構的原因吧。當然,國內也有學者認為寡頭式發展的趨勢。爭論還將繼續,結果要等待實踐檢驗,但願不要讓科技人員和出版單位承擔不必要的實驗成本。

一個特例是,文摘期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低迷后,近幾年重新獲得了讀者的青睞,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學術影響力獲得了應有的收益,這主要得益於文摘期刊的專業性和對稿件的優選機制。尤其是在國內學術評級機制十分不完善的條件下,文摘期刊正越來越多地承擔著學術評價和期刊評價的作用。不論在人事部門主導的職稱評定工作中,還是在學術期刊評比及核心期刊篩選中,被文摘類期刊轉載的量化數字都是關鍵性指標。

二、我國學術期刊分配機制的主要缺陷

(一)學術期刊支持機制和期刊分類機制不完善

網絡出版是學術出版中最適合市場化的環節,國內外的出版實踐証明這一認識的正確性.然而,我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幾家網絡出版商幾乎都源於相關的工程或項目,持續獲得相關部門的基金支持、資金資助和政策傾斜,嚴重異化了市場。學術出版的公益性源於學術成果的公益性,除技術類學術成果直接面向一線生產單位外,其他的學術出版物刊載的學術成果的閱讀對象極其有限,主要用以交流和相互借鑒,根本不具備作為商品實現市場化的基本特征,那麼學術出版物也必然不具備市場的特征和潛力。從國外學術出版發展歷史考察,也可以看出學術出版主要靠各種資助得以運營,作者通過購買版面、成為出版物的出資理事等方式發表研究成果是國際的通行做法。至於工作指導類、科普類、教育輔導類出版物,嚴格講不應被歸入學術出版物,這些就是市場化的一般出版物,把這些出版物被劃入學術出版會嚴重干擾亂公眾對學術出版的認識,弱化學術出版的公益屬性。公益性的學術出版過度市場化,就會急劇萎縮或不可避免地出現更嚴重的異化問題。

(二)市場和公益的發展定位反置

不同於完全市場化的商品,一次性學術出版並不完全適用市場競爭規律,也不是讀者越多價值越大。少數學科研究、基礎研究和尖端技術研究隊伍不大,相關出版物的讀者群體極小,但是這些研究領域的成果和報告價值大,影響廣泛,因而發表相關成果的學術刊物的社會效益好,但經濟效益差。不同於科研和學術出版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我國並沒有成熟的學術出版單位和產品評價機制、知識利用機制、對學術出版提供支持的國家項目和基金保障機制等,導致我國學術出版領域出現編輯和出版脫離,公益環節事業性質不突出、經營環節市場化不徹底,即存在半市場化半公益化問題。而且出現可以市場化的環節沒有徹底市場化、不能市場化的環節正逐步“被市場化”,也就是說存在公益與市場反置的嚴重問題。我國學術出版領域存在的很多困難和這種半市場半公益、公益和市場反置的狀況有關,再加上出版管理體制不完善多少限制了有良好市場前景出版單位的應有發展,使其經營環節難以擴張。簡單化的人事管理制度、難以形成科學的學術評價機制的現實困難,進一步扭曲了學術出版領域利益形成和分配機制,導致一號多刊、學術泡沫涌現、濫收發表費用等問題頻發。

三、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一些基本問題

在經營收益多數被網絡學術傳播機構轉移的情況下,在我國目前學術出版專項基金嚴重不足、相關科研基金並不包含學術成果發表經費、收取版面費還廣受詬病的條件下,盲目地加速和強行推進學術出版的市場化改革,后果不可預料,畢竟世界上任何國家地區的學術出版都未曾有過主要依靠市場運營成功的經驗。

我國的非時政類報刊體制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判斷依據,就是是否很好的協調了編輯單位和出版機構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隻要存在干活不賺錢的實際不公現象,就不能說改革是成功的。分離編輯權和出版權的改革,要充分考慮編輯與出版環節的利益形成和協調機制,過分重視任何單方利益的改革都不是完美的改革方案,我國新的非時政報刊改革實施辦法已經出台,但是與其配套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公開,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在改革實踐中摸索、取得突破,使改革措施逐漸完善起來。

尹玉吉在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學術期刊發展機制后認為,西方國家學術出版尤其大學出版往往是非贏利性的。學術期刊被動地接受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化改造,將導致學術期刊價格的輪番上揚,同時又連鎖反應式地嚴重抑制學術、技術、文化的傳播,使得國家的科學文化發展出現停滯的危險。西方國家通過廣告收入、發行收入、版面費收入、論文使用權出售費收入、會議收入、政府稅收減免政策、政府低息貸款政策、政府財政撥款資助和補貼政策、國家學術期刊基金制度和郵寄費用優惠政策等構成西方學術期刊出版的經濟機制[1]。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一,是利用市場規律,提高學術出版單位之間的競爭烈度,構建常態化的、能很好實現優勝劣汰目的的學術出版進入和退出機制。

1.學術出版進入和退出機制,用出版物數量的增加淘汰無良出版物。

2.以必要的出版支持機制保証公益性學術出版物的正常編輯出版。

3.建立科學的學術和科研、人事管理評價體系,弱化學術版承擔的學術評價、人事管理和科研評價等社會功能,保持學術出版的純潔性和科學性。讓學術價值低的成果責任人達不到發表文章的目的,使無良出版物得不到學術共同體和社會的認可。

4.建立和完善鼓勵編輯出版單位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的機制,對在市場競爭的優勝者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單位和生產者給予合理的驚異匯報,為學術出版指明發展的方向。

5.軟化某些管理措施的約束力,例如,弱化對學術刊物冠名和市場定位的限制。目前,我國大學學報是個大熔爐,什麼學科的論文都能裝進去,但是數以千計的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質的學報都沒能辦出特色,辦成品牌刊物。但是囿於市場定位的限制,綜合性大學學報要適應學術出版專業化和集團化發展趨勢,實現專業化轉型將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刊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刊物的定位、社會對刊物的評價和刊物發展的空間。目前實際存在的中國的刊物不能使用中國、中華等冠名,河南的刊物不能用河南,中部的刊物不能用中部冠名的規定令人費解。主要還是等級觀念作怪,我們的刊物一創刊,它的學術定位、未來影響力和學術品味就由主辦單位的等級對等固化了,何談競爭,何談品牌。離開良性的制度環境,擺脫冠名和刊物定位限制的負影響談何容易。

6.放鬆刊號管理.增加學術出版單位的競爭壓力,促使出版單位主動改進工作,讓不思進取的出版單位在競爭中被淘汰。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國有學術刊物近2萬種,在經濟規模和科技投入規模、科技人員隊伍、科技成果數量都急劇擴大的條件下,我國學術出版單位和學術刊物反而僅有四五千種,與科技發展需要嚴重不協調。韓國每年新創刊和關閉學術出版物數量都在2千種以上,荷蘭一家出版公司管理的期刊就達到2300多種。多年來,我國學術刊物數量幾乎沒有變化,既不符合學科研究推陳出新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事實。我們對擔心的問題,盡管按照相應法律和制度規范治理就好了,不能因噎廢食,以至於影響學術出版的正常發展。

第二,實現編輯、出版、發行單位利益的一體化。目前,我國學術出版,尤其是學術期刊的編輯與復制、發行過度分離,即所謂的編輯和出版分離,導致編輯單位利益被過度轉移,解決的方法是實現編輯出版利益的一體化。具體有以下途徑:

1.給予學術編輯出版單位網絡出版資格,應該考慮賦予所有編輯出版各種媒介出版資格。編輯單位構建網絡出版平台,可以是一家單位的單打獨斗,也可以是多家或地域、學科、行業聯合,弊端是讀者的便利性受損、編輯單位成本的增加、門戶網絡出版單位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減弱,優點是編輯單位重新獲得應有的學術影響力和出版的經濟效益,重獲發展的主動權。

2.國家相關機構開展編輯和出版環節利益分配結果的公平性,以行政手段強制均衡編輯、出版單位的經濟利益,弊端是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導致過多的行政干預,優點是既可以保証各個環節的利益的答題均衡,有能保持我國學術出版在國際已有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需要關注的是,規模性的影響力不是真正的影響力,難以持久,提高科研水平和發表高水平的成果是最重要、最有效手段。

3.國家相關機構和立項單位,逐步減少對學術邊際出版單位總可以市場化環節的資金和政策傾斜,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提高市場緩解環節的造血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使編輯和出版單位在市場博弈中各自獲得應有的地位和經濟回報,建立和諧的編輯和出版合作關系。

4.加大對基礎科學和理論科學出版物的支持力度,彌補這類出版物在出版和發行環節弱勢造成的損失,給他們能持續發表高水平論文的物質基礎和運行能力。從整體上營造對網絡化出版給市場空間,對純學術期刊的編輯單位給財政支持。

第三,建立嚴格和健全的學術出版監管和懲處機制。權利和義務的對等,發展空間和社會責任對等,經營環境的寬鬆和監管的嚴格業必然對等。健全的監管和懲處機制包括:

1.完善的法律和法規、制度、規范和標准體系。

2.完備合理的法律法規、制度執行機構。

3.及時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體制和機構。

4.科學的評價和仲裁機構。

5.嚴格高效的懲處體制和懲處執行機構。

6.便利、全面的社會監督渠道,可以設立社會評議機構,是社會各方面參與到對出版物大的監督管理中。目前,我國的出版監管制度完善,但是存在,發現問題不及時、制度執行彈性大,執行滯后等問題。出版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全員參與、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評估和懲處違規違法行為,構建積極健康發展的學術才出版環境。

第四,改善學術風氣和社會精神面貌。學術發展和學術出版的大敵是急功近利,學術出版物的編輯和出版單位要甘於奉獻,有為人做嫁衣的自覺性,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促進學術事業發展的使命感。 理性對待社會上局部出現的唯物質論和拜物言行,用高度的文化自覺理性,拒絕各種不當誘惑,保持學術的純潔性。當然,建立和諧純潔的社會環境是更基礎和更有效的工作,但是建立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過程,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實這個要求也是理想主義的想法,並不易做到。正義公平的社會並不需要如此的諄諄教導,秩序紊亂的社會教導了又有何用,劣幣驅逐良幣,害群之馬當道,良馬何能獨善。如果要和亞聖一樣,必須有些精神才行,這個精神就包括革新精神、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進取精神,一個穩定的社會既需要也往往排斥這種精神。在我國建立和諧和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學術編輯出版單位和工作人員要領時代新風,敢為人先,帶頭為社會進步和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第五,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信力。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逐步發展成為高度的現代文明,為全球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極大改變了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面貌。追趕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水平,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中華兒女百年來的夢想,無論是近代洋務運動時期的師夷制夷、還是現代的改革開放在本質上都是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以西方為師幾乎成了我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研究的習慣思維,以至逐步迷失了中國學者應有的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研究路徑。眾所周知,我國厚重優秀的民族文化才是我國科技和文化工作者創新的根基,如果對西方發達國家亦步亦趨的跟隨,我們將難以超越競爭對手。現實的困難是,科學思維的極端西化和科學及學術管理思維的過度東方化存在激烈沖突。目前,關鍵是建立一套與國家發展實際相適應的科研和人事評價機制,有效改善導致優質稿件大量外流的逼仄的學術環境,為我國學術期刊的正常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條件﹔盡快完善科學的學術期刊評價機制,避免陷入唯國外標准馬首是瞻的思維誤區。

 

參考文獻:

[1] 尹玉吉.西方國家學術期刊出版機制研究[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2(2).

[2] 黃永明.中國學術期刊的尷尬和夢想[N].南方周末,2010-09-10.

[3] 趙楓岳.我國學術期刊發展困境和成因研究[J].編輯之友,2012(2).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