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傳統期刊出版海外經驗談 不要讓數字化媒體迷花眼

趙新樂

2013年09月17日10:33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要讓數字化媒體迷花了眼

  平台、技術、大數據……如今,媒體提及的每一個詞似乎都與數字化有關。在傳統期刊出版被“蕭條”,呼喊著要轉型、要向數字化靠近之時,一些冷靜的降溫之聲也時有響起。對於傳統期刊來說,走在前沿的海外“兄弟”的經驗或許有值得借鑒之處。

  守住傳統媒體的優勢和底線

  由於新媒體強大的影響力,傳統期刊的境況受到明顯干擾。就在很多傳統媒體逐漸將數字化提上日程之時,另一種觀點就顯得尤為特別——守住傳統媒體自己的底線,不要讓數字化媒體弄花了眼。

  刊博會期間,在由中國期刊協會主辦,中國期刊協會數字期刊分會和決策者會議策劃集團承辦的2013期刊媒體國際創新發展主論壇上,VDZ德國期刊出版商協會CEO史蒂芬·斯切爾澤道出了這一想法。

  “受到跨媒體影響,現在更多的傳統媒體開始進軍新媒體,包括加入社交媒體也是為了留住更多的受眾。盡管數字化出版非常快,但印刷媒體和平面媒體還是我們的基礎。”史蒂芬·斯切爾澤指出,德國期刊出版商協會的會員數量在不斷增長,每月都有超過6000人閱讀雜志,同時還有B2B的出版商以及超過1萬多個網站。

  在史蒂芬·斯切爾澤看來,雖然移動閱讀的方式發展得非常快,但卻沒有相應的營收,沒有獲得一定的利潤進行投入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平面媒體是打造一個品牌非常好的渠道,因此千萬不要丟掉平面媒體這一優勢。

  此外,對於大家經常提到的年輕讀者流失問題,史蒂芬·斯切爾澤引用德國一個最新的調研數據指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有更多的選擇,或者說基本上不再專注於閱讀,但是德國的年輕人,10個裡面有9個是閱讀雜志的,德國43%的人口非常信任傳統媒體,包括雜志、報紙以及廣播和電視。因此,他認為,期刊人要面對變化、要面對現實,特別是要面對年輕人對媒體新的需求,隻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應對變化。但在期刊界似乎仍然沒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下滑不能歸結為某一個原因

  在業界,很多時候把期刊市場的下滑因素歸結為數字化媒體的影響和沖擊,但韓國雜志協會主席NAMGOONG Young Hoon卻並不這麼認為。

  “很多人說現在的雜志市場已經大大萎縮,但根據我們所看到的情況,我們認為這並不是真的,或者說並不直接與數字環境方面的變化有關。根據分析,我們認為,雖然看到有些銷售數字是有所下降的,但這主要是整體經濟低迷和滯脹所造成的。”NAMGOONG Young Hoon列舉了韓國雜志市場的一些數據。比如,在廣告收入方面,在2010年是438萬美元,到2011年這個數字是469萬美元,到2012年是455萬美元﹔在發行收入方面,韓國雜志2010年銷售額是982萬美元,2011年達到1060萬多美元,2012年的數字是941萬美元。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韓國期刊市場的起伏並不明顯。

  NAMGOONG Young Hoon認為,雜志是可以直接進行相互比較的,也就是說,能夠在不同的內容之間進行比較。“不同的內容是指有些內容可以滿足讀者的需求,而有些內容是不能夠滿足讀者需求的。我覺得這對雜志的出版者來說是有啟示的。”NAMGOONG Young Hoon的介紹似乎意味著不能將期刊的下滑歸結為某一個原因,出版行業裡的創新無處不在,即使是在做協會工作,也能夠為行業不斷提供創新的平台和工具。

  細化內容是出版的未來

  在提到期刊的發展、出版的未來時,人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一個詞——技術。技術在傳媒公司的轉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也不斷地推動著傳統出版的創新。那麼,如何通過技術方面的創新,為傳統的雜志媒體進行數字化轉型做服務和准備?

  英國出版科技集團CEO喬治·盧塞斯認為,作為技術的提供商,他並不完全提供技術。從1994年到現在,他所做的工作一直是提供一個架構、一個平台,使出版商能夠應對一個比較快的出版環境。“對於我們來說,提供各個方面不同的技術,為出版公司提供平台,而且為280個出版商提供平台,為進出口出版社提供國際平台,此外還發布相應的內容、進行市場調研。”

  在喬治·盧塞斯看來,出版有美好的未來,出版方面的大變化讓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而現在技術的應用也能夠把平面媒體,包括報紙、雜志變得更加細化。

  對於雜志行業的創新,喬治·盧塞斯的觀點是,要把大的內容切成小的片段,然后在未來反復使用。“在過去幾年中,我們關於原數據的投資很多,我們希望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生產可靠度更高、更為吸引人的內容。而現在,人們更希望關注他們所喜歡的,因此我們不應該把所有東西推向市場。”喬治·盧塞斯建議,雜志要找出自己專注的領域,而從內容細分化上來看,輸入似乎比輸出更重要。通過對內容的細化,我們的未來將會是一片光明。”喬治·盧塞斯這樣認為。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